王薇
【摘 要】
傾聽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修養,學會傾聽不但能正確完整地聽取所要的信息,而且會給人留下認真、踏實、尊重他人的印象。《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中班行為規則的養成中明確指出:中班幼兒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不隨意插嘴。可見,學會傾聽是幼兒語言發展的基礎。因此教育應當滲透于一日生活所有的活動之中,尤其是傾聽能力很容易被成人忽略的能力,更應在各種活動中有意識的培養與訓練。對孩子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需要我們老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特點,以興趣為出發點,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目標有四大塊,即傾聽、表述、欣賞文學作品和早期閱讀,其中,傾聽排在首位。傾聽是幼兒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就幼兒語言學習和發展而言,傾聽是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只有懂得傾聽、樂于傾聽并善于傾聽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語言的內容、語言的形式和語言運用的方式,掌握與人進行語言交流的技巧。孩子年齡小,發展余地大,良好的傾聽習慣既容易建立,也易于鞏固。所以盡早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是很重要的。習慣是在人的生活、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要有一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要求得由底到高,逐步積累,逐漸定型。下面我就如何培養中班孩子的傾聽習慣,談談一下自己粗淺的看法和認識。
一、要根據中班幼兒感興趣的話題,精心選擇談話內容
中班幼兒有意注意的時間不長且不夠穩定,容易受外界的干擾。因此教師必須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他們選擇生動、有趣、健康有意義的傾聽內容。平時我會多給幼兒講《娃娃畫報》里的故事,里面的卡通人物:跳跳蛙,火帽子是他們經常在休息時經常討論的話題,當我在生動的講故事時,幼兒會聽得很認真,仿佛進入了童話的世界……我還在晨間談話時,利用十分鐘作左右的時間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看見的、聽見的、家里發生的有趣的事,或者是從媒體上了解的感人事、有趣事、新鮮事,這樣的形式和內容,極大地激發了幼兒傾聽的興趣。參與交流的孩子為了能使自己講述的事情感染、吸引別人,也會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更注重有意識,有選擇地傾聽。
我還在教學活動中穿插一些關于傾聽的小游戲,如:識字游戲中的“請你接著讀”“聽聽哪里讀錯了”,智力游戲中的“傳話筒”等, 最近我又和幼兒玩起了“猜一猜”的游戲:由幼兒自己來表演啞語,用口型來讓大家猜他說的是一句什么話。在別人表演的時候,教室里安靜得鴉雀無聲,孩子們都聽得特別認真,看得特別仔細。通過這一系列的小游戲,使幼兒在寬松、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樂意傾聽他人、積極表達自己。
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我盡可能多的創造機會,與幼兒多交談, 通過與幼兒的交談,吸引幼兒安靜地傾聽。在交談中,我常利用設問句的形式與幼兒交流,比如:“你昨天吃的菜是什么?”“你最近喜歡聽的故事名字叫什么呀?” “你最喜歡看的動畫片名字叫什么呀?” 等等,讓幼兒在談話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去聽懂對方問的話,弄清要了解的情況,然后再作回答。
二、循序漸進,注重在一日生活的每個環節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中班年齡段的幼兒來說,他們正處于從自我為中心到開始關注他人和周圍生活,對身邊的人和事充滿好奇和探究欲望的階段。因此,教師必須要創設支持性環境,在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注重幼兒良好傾聽能力的培養。良好傾聽習慣的培養是一個漸進而連續的過程,因此我們非常注重在一日活動各個環節中的有機滲透。例如在每天晨間點名時,我就在傳統的老師點名幼兒應答模式上加以調整和創新:有時是打亂順序點,比比誰的耳朵靈,能一次就聽清自己的姓名;有時候開始時是有規律地點名,然后把點名冊上的學號顛亂了點;還有的時候是讓孩子看老師的口型猜猜老師在叫誰的名字。孩子們對這種點名方式很感興趣,每次都會安靜地傾聽是否叫到自己的名字,有意傾聽的意識和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很多。又如:在幼兒關心的熱點討論中,不僅要求幼兒傾聽老師的講述,而且還注意引導幼兒傾聽同伴的講述。我會經常在一個幼兒說完后,問其他小朋友,你覺得他說得好不好?好在哪里?這也促使每個幼兒認真傾聽同伴的講述,從而逐漸養成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隨著中班幼兒獨立思維能力的萌芽,任務意識、責任感等方面也逐步增強。我們在班內開展了小小故事王的競賽活動。鼓勵幼兒將自己學到的、在家準備的故事大膽地講給大家聽。每周評選出一個小小故事王,這樣一來每個孩子都很積極地去準備、練習,為自己的競選增加砝碼。在幼兒講故事前,我還提醒幼兒要做一個文明的小觀眾,要安靜傾聽,表示對講故事小朋友的尊重。一段時間下來,我欣喜地發現孩子們的傾聽習慣明顯增強。
三、為了讓孩子學會傾聽,老師在課堂內外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活動中,我們經常可以發現很多孩子都樂于表述,而不善于傾聽,如果沒有得到教師的及時關注,他們專心聽講的積極性也就蕩然無存。如果老師能對每一個孩子的發言都有耐心的傾聽,并用表情、語言、動作回復發言的幼兒,不但使發言的孩子得到鼓勵和滿足,也能有效的影響其他孩子耐心聽別人講話,這樣會使一些只顧自己舉手,想著自己的答案,沒有聽同伴回答的幼兒和一些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表現自己的能力而打斷別人話的幼兒學習控制自己,學著老師的樣子去聽別人講話,別人講完了,再舉手發表自己的想法;記得中班開學的時候,我發現班上有不少小朋友不會傾聽,老師在講話的時候,下面的小朋友也在講話,時間長了,就覺得幼兒上課比較散漫自由,我一直提高嗓門,告訴幼兒不要講話,認真聽,但效果不好,自己的喉嚨也很疼。后來我改變了方法,我在上課時,如果幼兒在下面講話,我就故意聲音變得很輕,幼兒如果還在講話,我就聲音變得更輕,幼兒聽見老師聲音輕了,聽不到了,自然會停止講話,聽老師上課,或者在教學過程中停下來,問剛剛正在講話、不注意傾聽老師講話的幼兒,我說了什么,那個不注意傾聽的幼兒因為自然不知道老師說了什么,然后我請一個認真上課的幼兒幫助他回答,通過榜樣示范,來引導幼兒只有認真聽老師講話,才能學到本領。在活動中我也多注意表揚一些專心認真聽講、積極動腦、遵守規則的小朋友,使其他幼兒自覺模仿,形成習慣。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想起來要求一下,想不起來又聽之任之,這需要我們有堅強的教育意志,立下規矩之后就應該要求孩子堅持這樣做,經過日復一日的訓練形成習慣。孩子畢竟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能像成人那樣強,教師應該結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嚴格要求,并找出一個循序漸進的方法,使孩子逐漸學會控制自己,在活動中善于傾聽,不插嘴,這將為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強有力的基石。正如美國教育學家娜思夫人說過:“從小播種下良好習慣的種子,將會獲得命運的收獲,有良好傾聽習慣的孩子將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