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克云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我們有不少學生在寫作時卻常常感到無事可寫,無感可發,無情可抒;所寫作文如喝白開水,平淡無味,平泛之極。究其原因,是缺乏對生活的觀察理解,缺乏對生活中小細節小節點的“敏感”反應,并缺乏一種合適的語言來表達各種感覺。我們大家看過《紅樓夢》,最“小心眼”,多愁善感屬于林黛玉,其“冷月葬花魂”的悲悲切切,其“紅綃香斷”的悵惘,包括寄身舅家的小心翼翼,讓多少人感念不已。但也正是她的這種“敏感”,才成就她在大觀園中最高的才情,她的詩句是眾姐妹中最好的,曹氏在《紅》文中有大篇幅的敘寫。
事實上,我們生活并沒有多大差別, 柴米油鹽,鍋碗瓢盆,吃喝拉撒,喜怒哀樂,即使是那些著名作家,也不能完全脫離于常人生活。這些人之所以能寫出自己的情感,并使之滲入讀者心扉,感染讀者,給讀者以深刻的啟迪,從而成就了偉大的作品。而這種情感,要比常人敏感,敏感地感受春暖花開,敏感地體悟天地萬物,敏感地以獨具特色的文字表述這種敏感。而對于讀者而言,常常就是這種“敏感”,抨然心動,并從中獲得哲理體驗與審美愉悅。
對于我們中學生而言,我們應學習林黛玉,要有意識的培養這種“敏感”,讓“敏感”的心“觸摸”我們的生活,從而獲得感人的寫作素材。
一個生動的場景,一句真情的話語,一個善意的微笑,也是生活美、人性美的表現,也能折射出生活真諦。即所謂“一滴水里看世界” “細微之處見精神”。中學生大多是三點一線的學習生活,生活面狹小,日常生活中所能看到的是簡單重復再平凡不過的人和事,但往往也就蘊藏其中,我們就要從平凡的小事中觀察人物,從細小的言行中挖掘人物的內心,發現生活的美好,發掘人性的美麗。
那么,到底怎樣才能讓學生“敏感”地觸及生活,“敏感”表達對生活的情感與見解呢,最重要的有兩點:
一、發掘感動點。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事,如過眼煙云;但有些事,刻骨銘心,當時曾使自己感動不已,寫作時,一旦觸及,格外能調動寫作激情。這些難忘的故事,是年華的痕跡,是生活的昭示,但是寫成文章,效果迥異,有的如黃鐘大呂,在讀者心中引發久遠的轟鳴:項羽英雄末路自刎烏江時的那一聲仰天長嘆,至今還有人為之扼腕嘆息;荊軻刺秦王的場景,如今讀來仍驚心動魄;林黛玉冷月葬花魂的悲悲切切,不知讓多少讀者潸然淚下……有的卻平如湖水,淡如白水,不能激起讀者心中一絲漣漪。
著名作家楊朔說:“你心中有一團火,才能燃燒別人。如果你選擇了讓自己的寫作激情奔涌于胸的材料,還愁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嗎?”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在寫完小說《包法利夫人》后,坐在門口痛哭流涕,哭到都哭不出來眼淚,還在哭。他的一位朋友來拜訪他,見此情景十分吃驚,忙問原由,方知他作品中包法利夫人死了,他的朋友調侃道不讓她死不就得了,他說她非死不可,她已無法再活下去了。她不得不死了。說完了,又接著哭去了。他作品中人物的悲慘命運深深觸動了作者自己,又怎能不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呢?因此,要想讓自己的作品中的人和事感動讀者,首先要感動自己。
二、要注意通過細節,形象的再現感動點。發掘感動點時,要注意捕捉細節;要通過細節描寫,形象的再現感動點。細節,指人物某些細小的卻典型的舉止、行動。細節雖然細小,但有了細節,文章就有血有肉;沒有細節,記敘類的文章就沒有真切動人的形象。
要努力捕捉能夠生動地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形象地表現主題的細節。如黃方國的《父親》中有一段話:“一生都沒坐過小車的父親不知怎么打開車門,他的手在車門上東摸西摸,一臉的尷尬,我上前一步,彎下腰來,打開車門,待父親坐進車,再為他關上車門。父親伸出頭來,一臉的幸福,他說:‘兒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氣的人了。說完,抬手摸著眼圈憨憨的笑著看我,我霎時百感交集。”
這篇文章在前面還寫了兒媳婦、孫子如何嫌老人臟,對老人不敬,也寫了老人用自己的錢為兒子、兒媳、孫子買補品等情節。但最感人的莫過于兒子為父親開車門,讓父親感動得淚流滿面這個細節。從后文的議論抒情可以看出,大概正是這個細節觸動了作者的心靈,引起作者的理性思考,才生發出這樣一篇感人的文章。
要寫好觸動心靈的人和事,就必須抓住能觸動心靈的細節。這就要做到四點:一是細節要真實,使描寫生動形象。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我們要調動各種感官,要把眼、耳、鼻、舌的窗戶統統打開,對事物進行非常細致的觀察,筆下就會構成一幅形、聲、色、味、觸俱全的立體畫面。二是細節要典型,具有廣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從而給人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三是細節要個性化,精心錘煉詞語。在細節描寫中我們要選擇恰當的詞語,以期以少勝多,乃至一字傳神。四是細節描寫要借用多種手法特別是修辭。如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可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化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
“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只要我們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擁有像“林妹妹”一樣敏銳地觀察感悟身邊的事物,家庭、學校、社會及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都會給我們的心靈帶來許許多多的觸動。只有心靈受到觸動,真摯的感情才會很自然地在我們筆下流淌。否則 ,勉強為之,是寫不出能引起我們心音共鳴的好文章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