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紅
【摘 要】
在課堂教學中,許多名家都重視培養學生“說”的能力,我國著名學者、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在聽說讀寫上個字中間,‘說是最為基本。”但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學生上課最怕的就是“說”,有的說不清楚,有的干脆一句話不說,而老師也往往忽視對學生“說”的訓練。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探索,我認為,合理利用課前三分鐘,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知識,激發閱讀的興趣。
【關鍵詞】
課前三分鐘 口語交際 共同進步
伴隨課堂改革的春風,我們都在嘗試著轉變教學觀念,積極打造高效課堂。如何合理分配和把握課堂40分鐘的時間,向課堂要質量便成為了一個關鍵課題。于是從去年開始,我便嘗試著利用每堂課的課前三分鐘進行說話訓練,來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演講能力。
一、人人參與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課堂上我們必須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主動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但對于小學生,特別是中高年級段的學生來說,很多學生都很想表達,可是又羞于表達。所以我利用課前三分鐘這個平臺,營造活躍輕松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放下思想包袱,給他們創造展示的機會,并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參與進來,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與進取心。為此,我通過不斷的實踐,發現以下的方法非常奏效。
1.激發興趣,培養“小老師”
我選出班里組織能力較強的一位同學當主持人,讓她代替老師組織同學有序地開展課前三分鐘。由學生自己當老師,課堂氣氛就顯得相對輕松了點,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同時,為了讓這三分鐘充分利用起來,我要求“小老師”事先要作好準備,了解一下每天同學們的講話內容,根據內容寫幾句簡短的串詞。剛開始,這位小老師顯得有些無所適從,不知從何說起,于是我便扶著她,由替她寫到邊說邊提醒,直至最后她能自己應用自如。
2.明確要求,全體參與
課前三分鐘并不是極少數能說會道的學生的舞臺,它是一個機會面前人人平等的舞臺。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我要求同學們按照座位次序往下輪,每天一位同學進行演講。演講的同學提前準備,要求他們做到儀態端莊,要淋漓盡致地展示口才與膽量。同時,通過聲情并茂的演講,小主持人要把全班同學的注意力和興奮點迅速轉移到這課前三分鐘上來,讓全班同學用短短的三分鐘時間開眼界,長知識。當然對于敷衍了事的同學第二天要重新演講,這樣的要求不僅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進來,而且對于有些渾水摸魚、沒有自信的同學來說也是一種“硬性”的鍛煉,“逼迫”這他們勇敢地站上這個講臺。
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1.由淺入深,逐步提高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有效地激發學生們的興趣,才能獲得意想中的效果。所以最初確定的課前三分鐘內容隨意性比較強。我通過一些簡短有趣的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愛上課前三分鐘。慢慢地讓他們自己成為課前三分鐘的主人。我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可以說新聞、成語接龍、講笑話、即興編故事、講身邊的故事……
2.滲透閱讀,巧妙實現教學目標
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也可以優化語文教學中各種教學目標的實現。閱讀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對感興趣的任何事情,有自己獨特感受和想法,樂于表達。而這些在課前三分鐘的平臺上,都有了很好地落實。說感興趣的內容,談自己的觀點,學生必須要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在課前三分鐘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這是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又一有效途徑。我們班的同學就有每天看書半小時并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所以我引導他們將自己看書的內容在課前三分鐘時與大家分享,并談出自己的感受。在這里我要強調的是,必須要談出自己的“感受”,不需要辭藻多么華麗,只要真實,發自內心的都可以。對于有的四年級孩子來說,不是不敢表達,而是懶于動腦、懶于思考,他們生怕自己說錯。我的這一“談感受”的要求逼迫他們主動去動腦、去思考、去創新、去交流、去挖掘他們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在課前三分鐘這個平臺勇敢積極地表達出來,獲得同學們或鼓勵、或贊揚的掌聲,從而達到敢于發表自己意見,表達自己獨特感受與想法的目標。
3.輔助課堂教學,實現雙重目標
怎樣讓課前三分鐘的內容為課堂教學服務呢?我根據語文教材每單元的特點,讓演講者確定與這一單元主題有關的內容。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學完《公儀休拒收禮物》這一課時,第二天的課前三分鐘就有同學以說相聲的形式給大家講了《公儀休拒收禮物》的故事,新穎的形式贏得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展示的同學也是信心百倍,課堂氣氛更是輕松愉快。
三、認真傾聽,學會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是“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并能簡要轉述。”從最初的課前三分鐘我就告訴同學們要想獲得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課前三分鐘是一個獲取知識的舞臺,只有認真傾聽,你才能把知識據為己有。同時,我還比較注重他們的評價能力。首先,告訴學生如何評價;接著,我指導小老師進行簡單的評價,可以先從儀態、語氣、語速上入手,再慢慢對內容進行綜合評價;再次,我將評價權交給全班同學,讓大家都參與到評價中,對于敢于參與評價,樂于評價,發表意見的同學我都會給予特別的表揚。世界大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教我們:要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在我看來,充分利用語文課前三分鐘恰好是減輕教師負擔,同時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實踐也證明,只要我們巧妙合理地利用課前三分鐘,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使語文教學更加豐富、精彩和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