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亞南
馬斯洛曾說:“幾乎任何一個孩子都能在沒有事先計劃的情況下,即興創作一支歌、一首詩、一段舞蹈、一幅畫、一個劇本、一個游戲。”如此富有創造力的心靈,面對老師給出的習作題,為何舉筆維艱,行文枯澀?我認為主要是孩子們缺乏自覺的表達愿望、寬泛的表達資源及和諧的表達氛圍。如何不失時機地過渡到書面表達,讓孩子們寫出文通字順的習作呢?
一、指導學生到生活中去觀察
寫作素材來源于生活。生活越豐富多彩,寫作素材就越充足,作文內容就越豐富具體,具有真情實感。法國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生活中處處存在動人之處。”要想讓孩子寫出富有靈氣的作文,就要多鼓勵學生多到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去觀察,汲取寫作的源泉。對學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學生身邊。只要我們鼓勵學生用心觀察,勤于思考,注意積累,再加上教師適當地指導,學生那種“腹中空空,無話可說”的局面就會得到改善,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會得到一定的提高。為此,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以擴大知識領域,引導他們多寫生活中的事,以小見大,寫出生活氣息,寫出真情實感。例如,我要求學生寫自己在家做過的一次家務勞動,為了使文章真實可信,富有情趣,我讓學生回家先親自實踐,到校后親自指導。學生們寫出了《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做飯》等富有生活氣息和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二、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
習作的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像教科書、電視、網絡、自然風光、民俗風情、學生的家庭生活、校園景物、周圍的人和事等等,都是不可忽視的課程資源。可以說習作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只要你善于發現,你就可以寫出生活的精彩。例如校園就可以寫美麗的校園、校園一角、校園二三事等,都是學生熟知的,學生不僅有興趣寫,還寫得精彩紛呈。要想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更要讓學生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偶然事件,寫出自己的感受,比如這學期的5月18日,我到校時無意間擁抱了一個單親女孩,她回去后結合我對她的關愛寫了一篇感人的日記“寫給你,我的老師”。我看后推薦給《鹽阜大眾報》發表,在學校引起了轟動,一位校長還看望了她,送了她很多學習用品,鼓勵她好好學習。有一位同學經歷了家務勞動后寫道:“學當小保姆帶表弟,雖然只有短短半天,卻真正體會到了當年媽媽帶我的辛苦。如今,我長大了,覺得應該多關心媽媽,等父母以后老了,不能照顧自己時,我也要多陪伴他們,為他們晚年生活多做出回報。”的確,生活是一本無字書,只要我們有意識地引領學生用心去讀它,就會產生許多感悟,進而收獲成功,收獲喜悅。
三、教會學生學會表達
有了習作的興趣,又有了與生活的親密接觸,還有了選出具有典型意義的素材,那么接下來就是要表達。我認為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一條很重要,就是要以教材為本,抓住每篇課文所表達的特點,加強仿寫訓練,學習別人的寫法。如:有的文章的過渡句或過渡段很突出;有些文章的結尾意味深長;有些文章的結構坦然清晰;還有些文章的修辭方法運用的生動準確……但是仿寫不是簡單的抄寫或變相抄寫,所以教師需指導學生要有所創新。
四、多向評價,樹立信心,共同提高
作文教學的藝術和技巧在于使自我教育的愿望,成為每個學生的精神需要。在作文教學中,我為每個同學創設并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學生人人參與評價,學會評價。
1.作文的交流和品味
先讓寫得較有特色的同學朗讀自己的作文,可以有選擇地多讀一些,讀全篇,讀片段均可。在讀的過程中,我再適當地加以評點和鼓勵,讓較多同學得到當眾表達的機會,體會到成功的愉快。然后從朗讀的作文中選擇一兩篇佳作,組織學生重點討論品味,還可請學生自己作介紹,具體地說出一兩點體會。
2.對作文得失的分析
選擇一兩篇中等偏上的習作,讓大家抄寫或印貼在作文欄上,然后師生共同討論分析。所選的這一兩篇習作,在思想內容和表達上都有不少長處,都有一些不妥當的地方。主要是主意方面,材料選擇的安排方面,敘述順序方面的問題,而不是錯字、病句上的問題,讓大家知道這篇文章的優點是什么,有什么不足之處,從中受到啟發。
上述幾種作文點評的方法有時可以靈活地結合起來使用。只要我們在作文教學中采取各種激勵措施,鼓勵和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就能使所有學生的作文素質在原先的起點上得到很好的發展,學生的習作能力就一定會有所提高,作文“無話可說”的局面就會得到改善。學生會寫、樂寫、善寫的大好形式就會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