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晁等
當前,伴隨著生態畜牧業發展大勢,家禽發酵床養殖這一生態環保型養殖模式由于具有原位降級糞污、改善養殖場內外環境效果明顯等特點,越來越受到重視并得到了一定的推廣。然而在推廣中也遇到了不少問題和約束因素,制約了該模式進一步推廣應用。綜合這些因素,家禽發酵床養殖有三個主要瓶頸制約亟需突破。
1 資源約束趨緊與養殖成本攀升的制約
1.1 發酵床養殖所需的墊料來源問題 購買墊料和菌種是造成發酵床養殖模式成本相對高的重要原因。以肉雞養殖為例:目前,在肉雞養殖中一平方墊料的成本(包括添加的菌種)大約在35~40元,以一批墊料使用15批次、每平米載雞10只算,每只雞的成本約是0.23~0.26元。目前,發酵床養殖所占比例還非常低,大概只占到養殖量的1%~2%,墊料原料需求量還較少,其價格相對保持在較低水平,但是一旦規模擴大,如達到10%~20%,墊料原料需求量加大,其價格必然要大幅上漲,會進一步增加墊料成本,即使不考慮成本,大規模推廣使用發酵床,墊料原料能否充分供給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因此,應探索多樣化的墊料配方組成,廣辟墊料來源,緩沖因大量需求帶來的價格上漲問題,不同地方可以根據當地資源和氣候條件等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墊料組分。
1.2 淘汰的墊料如何處理問題 淘汰的墊料處理不好,仍會帶來一定的污染,比如沂南的肉鴨發酵床養殖,就由于一部分墊料不能得到妥善處理而被迫整頓以致禁養。目前淘汰墊料有三種去向,一是廠家回收(制作有機肥或者做蘑菇基料),二是加工成有機肥出售或者直接出售給周邊種植業者使用,三是養殖園區內種養結合,內部消化。現在很多養殖場戶面臨淘汰墊料處理難的問題,或者墊料回收價格較低,影響了養殖戶的收益,因為墊料需要2~3年才淘汰、出售一次,相比一般平養或網養每批雞出售后雞糞即可賣錢,其周轉周期更長。墊料用于加工成有機肥還田,實現物質循環,無疑是最好的途徑。墊料制作成有機肥又涉及到有機肥的開發利用的問題,雖然目前制作有機肥的技術已經成熟,但是有機肥的市場還遠遠沒有打開,主要使用蔬菜、園林花卉等利潤較高的種植業,廣大的糧食作物種植業由于利潤較低加之有機肥運輸使用不便等原因并沒有真正用上有機肥。如果通過品牌塑造和營銷策略,讓使用有機肥種植的糧食作物價格提高2~3倍,使用有機肥的比例會大幅提高;我國18億畝耕地,如果能有1/3以上真正用上有機肥,用有機肥替代化肥改善土壤質量,那么消納畜禽廢棄物的能力是驚人的,那時畜禽廢棄物將成為真正的資源。
2 發展環境不良與科技支撐薄弱的制約
家禽發酵床養殖最大優勢是解決環保問題,在養殖場內實現糞污原位降解,但在目前的生產環境和政策環境下,并不能體現經濟優勢,即創造的生態環保優勢并不能直接表現在經濟效益的增加上,實際上由發酵床使用者個人為全社會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買單,而這本應該由全社會共同買單,這對于采用發酵床養殖者來說是不公平的。政府和社會應該通過一定的政策,正向引導或者負向糾偏的方式,創設一定的環境,實現公平性。可以通過提高生態養殖畜產品的價格或給生態養殖者以一定的補貼、補助的方式,亦或者對排污加以嚴格限制,廢棄物排放不達標會處以較重的罰款或者強制繳納排污費,甚至禁止養殖。假如一個養殖戶,不用發酵床養殖模式能達到10000元的預期純利潤,使用發酵床后會增加500元成本,結果只獲利9500元,他采用發酵床養殖的積極性很小,但是,如果政府加大環境執法、處罰力度,由于沒有采用發酵床等生態環保養殖模式,環評不達標被處以3000元罰款或繳納3000元的排污費,那么實際上只能獲純利7000元,比使用發酵床養殖少2500元的利潤。當大環境達到這樣一種狀態,發酵床養殖模式必將得到進一步的重視和大力推廣。
從技術上講,發酵床養殖技術需要不斷的探索、完善。使用者不能掌握其技術和管理要點,會直接影響其使用效果。生產實踐中造成發酵床養殖效果不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管理不到位。因此,大力推廣普及發酵床養殖的關鍵技術,完善其技術應用規程,使應用者掌握其管理應用要點,培養一大批能指導發酵床養殖的技術服務團隊,完善該模式推廣應用的支撐體系,是一項緊迫的工作。如何做好發酵床養殖技術推廣?從當前的技術推廣服務工作看,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政府的公益性服務,主要由各級國家畜牧業技術推廣機構來承擔,或者由合作社、行業協會、專門的服務企業、科研結構等來承擔,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實現公益性;另一種是社會化的有償服務,其提供主體是多元的,包含合作社、行業協會、專門的服務企業、科研院所等。由于單純靠政府的公益性推廣服務,力量薄弱、推動型不足,難以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因此,要充分發揮各級國家畜牧業技術推廣機構的作用,同時引導合作社、行業協會、專門的服務企業、科研結構等投入到技術推廣服務中來,即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發酵床養殖的技術推廣、服務中來,為應用者提供全面、具體、到位的服務。
3 營銷手段落后與消費理念滯后的制約
造成發酵床養殖模式推廣有阻力的另一個因素就是優質產品不能實現優價,質價不對等,發酵床等生態養殖模式生產的產品質量相對較好,且更好的兼顧了動物福利,但是產品價格并未得到提高,這對于采用發酵床養殖者來說也是不公正的。有位營銷人員曾說,造成中國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一個根本問題是優質不能實現優價。生產企業本身就有逐利性,為了追求利潤,自然會降低成本,可能會出現如生產中偷工減料、使用低價劣質的原料、銷售過程中摻假使假、以劣充好等會影響到產品質量的現象。因此,如何推介生態優質畜產品,讓廣大消費者積極、主動接受優質畜產品并在價格上體現出優勢,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在國外某些國家,畜產品售價與生產模式是直接掛鉤的,很多畜產品其標簽上有專門的字碼代表該產品的生產模式。采用生態養殖模式生產出的產品同時也是兼顧了動物福利的產品(產品定位),其質量也更優,市場定價就高(市場定位),而消費者也認同、接受這一點,由于他們的思想覺悟較高,認為每個人在消費、使用該類產品時,實際上在為保護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為動物福利事業做了一份貢獻并享受到了更優質、安全的產品,個人生命健康也更有保障,作為消費者理應為此買單,這如同從超市購買商品用于消費一樣,消費者要為該商品的各個環節而買單,包括附加的各種稅費。消費是產業發展的動力,消費大小要看消費能力和消費價值取向,消費能力是基礎,而價值取向影響消費的選擇性,當我們國家民眾的思想覺悟也普遍提高到“為保護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買單、為動物福利買單、為享用了更優質的產品和個人生命健康更有保障而買單”且具備較強消費能力的時候,生態畜禽產品消費會得到較大提高,進而帶動生態養殖模式和生態畜牧業的發展。
家禽發酵床養殖作為一種生態環保養殖模式,它伴隨著社會宏觀環境的發展變化而發展,其推廣應用受社會發展進程的影響和制約較大。要突破這三瓶頸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畜牧部門自己就能解決的問題,必須遵循“發展中的問題要在發展中解決”的理念,多部門聯合,全行業協作,共同推進,逐一去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