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等
1 發病情況
吉林輝南縣某養戶飼養AA肉雞10000只于16 日齡時突然發病。最初,僅有少數雞只出現精神沉郁,雙眼閉立,畏寒、采食量下降等癥狀;第二天大群開始出現大量打蔫的雞只,并排出白色石灰樣稀糞便,當天死亡152只。
2 臨床癥狀
早期,病雞出現精神沉郁,厭食、呆立,羽毛蓬亂,畏寒,扎堆、閉目嗜睡、翅膀下垂,啄肛現象,雞飲水量有加大,糞便變稀,有白色糞便出現。很快雞群開始有白色石灰樣糞便或黃白色糞便,肛門周圍羽毛被糞便污染。雞只開始脫水,雞爪干癟,眼窩凹陷,最后衰竭死亡。病雞耐過后消瘦、生長緩慢、飼料利用率低,并伴有呼吸道癥狀。
3 剖檢變化
病死雞脫水,皮下干澀,胸部肌肉和腿部肌肉均有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處以及粘膜有出血點;腸道內粘液增多,盲腸扁桃體腫大出血;胸腺腫大出血;氣囊渾濁,增厚,氣囊上有黃色干酪樣物。法氏囊腫大為原來的2~3倍,表面有黃色膠凍樣滲出物附著,有出血點或出血斑;嚴重的法氏囊內充滿血塊,外觀呈紫葡萄狀。病程長的法氏囊萎縮,呈灰黑色。有的法氏囊內有干酪樣壞死物;腎臟腫大,呈花斑腎,輸尿管中有尿酸鹽沉積。在發病的后期,個別雞出現典型的氣囊炎、肝周炎和腹膜炎癥狀。
4 實驗室診斷
4.1 將發病雞的病料送往吉林卓越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實驗室,進行病原分離和鑒定。取病雞的法氏囊制作成懸混液,離心取上清液。利用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生產的傳染性法氏囊標準陽性血清進行瓊脂免疫擴散試驗。采用梅花打孔器在瓊脂板上打孔,中心孔加滿抗原,周圍孔分別加滿待檢血清和標準陽性血清,置濕盒中放于37℃溫箱中過夜,經24h觀察結果。試驗結果:標準抗原孔與陽性血清孔以及待檢血清孔與抗原孔之間均出現沉淀線。證實分離的病原為傳染性法氏囊炎病毒。
4.2 采用普通培養基和麥康凱培養基分離出大腸桿菌,菌落在麥康凱培養基上為紅色,證實為大腸桿菌。進行藥敏試驗,篩選敏感藥物。
4.3 筆者根據臨床癥狀、剖檢癥狀及實驗室診斷,確診該病為法氏囊和大腸桿菌混合感染。
5 治療措施
確診后立即采取針對性措施,具體包括:①每只雞卵黃抗體肌肉注射1.5ml,肌肉注射長效恩諾沙星0.1ml/每只雞;②肝腎康飲水,一瓶加水400斤,晚上飲,連用3d;③采用口服補液鹽飲水。一瓶加水300斤,連用5d;④改善飼養管理。雞舍溫度提高2~3℃,用過氧乙酸1:500比例對雞舍環境進行消毒及帶雞消毒,每天2次;⑤嚴格的隔離措施,挑出病雞,防止病情擴散。按照上述方案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用藥的第2天,雞群死亡明顯減少,第3天,雞群狀態明顯好轉,死亡降至每天7~8只。截止到第5天,雞群完全恢復正常,未再出現死亡雞。
6 病因分析和診治經驗
據了解,此次發病是在疫苗免疫的第3天,很難排除疫苗的應激是否太大。因為,活毒疫苗一般在1~3d內往往具有較強的反應。但是,作為一種常規疫苗,其本身是不應該出現如此嚴重的反應。當然,也不排除潛伏期感染法氏囊強毒的可能性。該養殖戶飼養肉雞多批,是否與其雞舍消毒不徹底、環境衛生管理較差、法氏囊野毒污染嚴重等因素有關。
在該病診療過程中,筆者發現由于傳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種免疫抑制性疾病,該病發生后機體抵抗力急劇下降,對其它疾病的抵抗力明顯降低。大腸桿菌是條件性致病菌,雞患法氏囊病后,極易引發大腸桿菌,二者混合感染幾率較高。因此在臨床治療時,要標本兼治,既要治療法氏囊,又要選擇高效敏感藥物治療大腸桿菌。同時,還要注意通腎,加強消毒,提升舍內溫度。另外,筆者在多年臨診經驗中總結出,法氏囊過后,新城疫很快跟進,這與雞的體質低下、免疫抑制有很大關系,所以在法氏囊后的4~5d必須考慮新城疫的預防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