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永葆生機的有力武器。民主生活會,就是充分展示這一武器威力的重要平臺。可是,面對朝夕相處的上級和同事,面對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利益考量,一些黨員干部在“人情關”前,不敢運用這一武器,于是乎,對上級放“禮炮”,對平級放“空炮”,對自己放“啞炮”,如此“放炮”的結果,就是批評與自我批評走過場,甚至異化為“表揚與自我表揚”。
在黨內(nèi)生活中,批評與自我批評究竟面臨哪些問題,如何才能邁過“人情關”,真正用好這一有力武器?針對讀者來信反映的困惑,本期特邀城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吳立明同志參與交流。
自揭短處怕出丑,為保面子放“啞炮”
當事人說:
“參加民主生活會的上級和同事大都比我年紀大、資歷深——在他們面前自揭短處,感覺就像當眾‘脫衣服,我實在開不了口。”
——李敏,某縣直機關單位業(yè)務科長
參加工作第三年,李敏由于表現(xiàn)優(yōu)秀被提拔,成了單位里最年輕的中層干部。
2013年11月的一天,她接到通知——參加機關黨組織民主生活會。
這讓李敏犯了難。
“自評怎么整?”她琢磨著,對自己批評得過于深刻,就等于向領導同事暴露“傷疤”,說不定會影響未來晉升;不批評吧,會議程序又不允許。
“干脆就‘點到為止!”躊躇再三,李敏拿定主意。
很快,民主生活會召開。會上,李敏拋出的自我批評都是不癢不痛的,比如“業(yè)務學習需要繼續(xù)加強”等。
“就這些?太虛、太軟、太假!”
“拈輕怕重、應付了事。”
“難道是晉升太快,導致只看到長處?”
同事們?nèi)浩稹肮ァ敝?/p>
李敏當場就哭出了聲。
“為保‘面子避重就輕——卻不想,‘面子沒保住,反而傷了‘里子。”提及此事,李敏仍然懊惱不已。
支招
自我批評是為了自我提升
吳立明:
李敏同志的困惑,源于對自我批評的認識缺位。
為何要進行自我批評?我先講一個故事——
北宋書法圣手歐陽修,晚年時常將以前的作品拿出來逐一修改,極其刻苦。
“都一把年紀了,干嘛像學生一樣鬧騰——難不成還怕被老師罵?”夫人頗為不解。
聞言,歐陽修笑曰:“不怕先生罵,就怕后人笑。”
在“就怕后人笑”的態(tài)度驅(qū)動下,歐陽修終其一生,不斷自省、改進和提高書法造詣,最終步入至臻化境。
這,就是自我批評的價值。
自我批評,即“自省”——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一日三省吾身”;孟子也曾經(jīng)提到:仁人君子當“聞過則喜”。
我們黨成立后,一直高度重視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經(jīng)過多年的探索,將其作為解決黨內(nèi)矛盾、激發(fā)黨員活力的重要手段和固定制度——在民主生活會上,黨員干部通過自我批評審視自身缺點和不足,同時接受來自領導和同事的建議與幫助,改進不足。
由此可見,進行自我批評并不是為了讓人難堪。相反,它是一次提升自我的好機會。
都是同事老戰(zhàn)友,礙于人情放“空炮”
當事人說:
“同事是一起面對挑戰(zhàn)、并肩奮戰(zhàn)的戰(zhàn)友——要向他們‘開炮,還真拉不下那個臉。”
——李立鵬,工商系統(tǒng)基層干部
2008年,李立鵬進入某縣工商局市場主體服務科工作。
工作后,李立鵬常常和同事奔波在各大市場、商圈、農(nóng)村,為廣大商家提供服務、解決難題。
在奔波跋涉間,他和科室的一位同事結下了深厚的“戰(zhàn)斗友誼”,情同手足。
2013年初,縣工商局黨委召開民主生活會。
每位黨員干部逐一進行自評,而后由其他人提意見。
對其他同事,李立鵬都秉持客觀原則,有一說一。可輪到那位同事時,李立鵬卻心軟了:“我……暫時沒發(fā)現(xiàn)他的不足。”
“你們是工作搭檔。對他的不足,你是最了解的——可你卻什么也沒說。”會后,領導找李立鵬談話,“年紀輕輕,怎么就當‘老好人?”
聞言,李立鵬一時語塞。
支招
客觀地提出批評,
是對同事最大的愛護
吳立明:
李立鵬珍視同事情誼,這一點值得贊揚。但正是基于同事情誼,他更應該客觀指出同事不足。
為什么這么說?
李約瑟和馬克西姆從小一起長大,情同手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他們一起參加了美軍101空降師。
進入新兵訓練營,兩人被編為一組,彼此進行對抗性訓練。
一個月后,士官長要求他們匯報對方表現(xiàn)。
“他對戰(zhàn)地救護常識了解不足,野戰(zhàn)戰(zhàn)術技巧也不熟練……”馬克西姆列舉了一連串李約瑟的不足。
“為什么拆我的臺?”事后,李約瑟頗為不滿。
“戰(zhàn)場上,這些不足可能會要了你的命。”馬克西姆這樣回答。
再優(yōu)秀的人都有缺點。一個人想持續(xù)進步,就必須不斷改正缺點、提升自我。要做到這一點,僅靠本人努力是不夠的。這就需要周圍的人指出不足,助其進步。
這樣的批評,就是一種最大的愛護。
批評領導怕報復,為求自保放“禮炮”
當事人說:
“當眾提意見,很容易得罪頂頭上司——若是領導肚量寬,聽一聽也就罷了;但若是領導心胸狹窄,事后隨便找一個什么理由就把你‘收拾了。”
——周麗穎,某國企企劃部員工
周麗穎祖籍東北,心直口快。
三年前,周麗穎參加了一場“領導干部作風評議會”。
會上,周麗穎針對自身所見,向部門領導連提八條意見。
“敢‘炮轟領導,你傻了!”會后,有相熟的同事對她說。
“我如實反映——咋就傻了?”周麗穎頗為不滿。
很快,周麗穎就知道了答案。
周麗穎工作的企業(yè),職工收入和業(yè)務量掛鉤。“炮轟”領導后,周麗穎分到的業(yè)務量急劇減少,收入隨之驟減。
同時,周麗穎開始頻繁接到一些“急難險重”任務。可當她熬更守夜完成了企劃案,部門領導卻用各種理由拒絕采用。
周麗穎還聽說,有人向企業(yè)“一把手”反映她:此人作風散漫、搞個人主義,影響團隊協(xié)作……
“被‘穿小鞋了!”周麗穎滿心憤慨,卻無可奈何。
從此,每逢開會發(fā)言,周麗穎總是一個勁地夸領導。
支招
用制度保護“仗義執(zhí)言”
吳立明:
向領導提意見被“穿小鞋”——周麗穎的郁悶,恐怕是廣大黨員干部開展批評時的最大顧慮。要徹底消除“穿小鞋”的顧慮,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引導領導干部端正心態(tài)。論文韜武略,唐太宗李世民堪稱出類拔萃。但對魏征、房玄齡等能臣的批評,他仍然從善如流。當前,有少數(shù)領導干部卻沒有這樣的胸襟:他們“對上級批評言聽計從,對平級意見‘笑里藏刀,對下級意見吹胡子瞪眼”,讓民主生活會成了“空殼會”。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加強引導教育,讓此類領導干部轉(zhuǎn)變觀念,對各方批評從善如流,方能帶動其他黨員干部仗義執(zhí)言。
同時,要加強監(jiān)督,用制度力量保護“仗義執(zhí)言”。當前,少數(shù)領導干部在民主生活會召開前“打招呼”“站隊伍”,在會后搞“反攻倒算”、打擊報復。針對這一問題,組織部門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加大相應考核指標權重,迫使這些領導干部重視聽取各方意見;同時創(chuàng)新監(jiān)督形式和載體,以暗訪、尋訪、電子監(jiān)督等形式保證民主生活會“含金量”;此外,還可以嘗試建立“批評意見反饋和整改制度”,將民主生活會上提出的合理意見收集起來,歸納分類、限期整改、承諾公示,讓合理批評成為進步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