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武 李淑蘭 關永明
“蒙特羅”番茄品種是一種早熟的雜交一代新品種,由沈陽安久園藝有限公司引進,適合早春及反季節溫室栽培。由于該品種耐低溫,長勢優良,對病毒病及枯萎病有較強的抗性,開花期比較統一,所產果實大小一致,果色鮮艷均勻,果面光滑美觀,耐儲藏及運輸,深受農戶的喜愛。目前生產中主要用播種繁殖來進行育苗,由于番茄種子容易攜帶病菌及病毒,在播種前必須經過消毒滅菌,實際生產中往往由于消毒不徹底導致爛種或苗期危害;而且播種前還需要進行嚴格的浸種催芽,溫度及時間都不好把握,諸多原因都導致種子的萌發率不高,影響到了“蒙特羅”番茄品種的育苗質量。隨著生產的發展,組培技術因其不受季節限制、脫毒、快速、大量繁殖的優點在園藝植物育苗中被廣泛應用,下面詳細介紹一下“蒙特羅”番茄組培技術,以便生產者參考。
1 接種培養
1.1 外植體的采集與消毒
從溫室中挑選經過重點培養的“蒙特羅”番茄品種植株,剪取無病蟲的帶腋芽莖段作為外植體,剪取莖段長度為3厘米,放于自來水下沖洗1小時,水流不宜過大,必要時可在盛放外殖體的玻璃器皿口上覆蓋一層紗布,以緩沖水流壓力。清洗后將其放入2%次氯酸鈉溶液中消毒10分鐘,消毒過程中不斷攪拌,以便消毒充分。消毒完畢后用消毒過的鑷子夾取花蕾放入滅菌后的三角瓶中,注入蒸餾水,放入超凈工作臺內,以備接種使用。
1.2 接種
接種要在超凈工作臺內進行,無菌條件下用鑷子、刀片、解剖針等工具將消毒過的腋芽莖尖切成3毫米大小,用灼燒后的鑷子將其接入接種培養基上,接種培養基采用附加0.5毫克/升BA和0.01~0.05毫克/升 NAA的MS培養基,糖30克/升,瓊脂6克/升,每次接種前后裝有培養基的瓶口一定要灼燒滅菌。
1.3 培養
培養階段培養室溫度一般在22~28℃,每天光照8~12小時,培養室濕度控制在70%~80%。一般接種后1~2個月,腋芽生長點在接種培養基上形成愈傷組織并分化出小的植株。此階段應該注意外植體褐變現象的發生。褐變是指在接種后,其表面開始變褐,有時甚至會使整個培養基變褐的現象。它的出現是由于植物組織中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而使細胞的代謝發生變化所致。在褐變過程中,會產生醌類物質,它們多呈棕褐色,當擴散到培養基后,就會抑制其他酶的活性,從而影響所接種外植體的培養。具體可通過調節培養條件、使用抗氧化劑、連續轉移進行預防。
2 增殖培養
待接種后的芽叢長到2~3厘米高時,切割下來繼續轉接到附加0.01毫克/升NAA和0.5毫克/升BA的MS培養基上,糖和瓊脂的用量也不變,讓其擴繁,如此反復,就能在短時間內繁殖出大量嫩莖。在增殖培養階段培養室的環境條件和接種后培養條件一樣,但要注意觀察培養物的生長狀況,尤其防止玻璃化現象的發生。
3 生根培養
等待增殖的苗木瓶數達到生產用量時,將叢生芽分割轉入附加0.1毫克/升IBA的1/2MS生根培養基上,糖濃度可以適量降低,瓊脂量不變。一周后嫩莖基部形成愈傷組織,培養2~3周,會形成帶根系的再生植株。生根培養階段培養室溫度調整到23℃,光照12小時,光照強度前期可低一些,一般在1 000~2 000Lx,后期逐漸提高,可達2 000~3 000Lx,室內濕度控制在70%~80%左右。
4 出瓶移栽
當試管苗長到3厘米高,并且生有3~4條1厘米左右長的根系時,揭開瓶蓋,煉苗3~5天,先放到準備室培養1~2天,再放在溫室里培養1天,然后打開其培養基瓶口,讓其逐步適應自然環境,4~5天后就可出瓶。用鑷子夾出苗木,將其根系在45℃溫水中清洗,然后再放入冷水中清洗,目的是洗掉根部粘著的培養基,以防殘留培養基滋生雜菌。但要輕輕除去,以減少傷根。清洗完成后,浸蘸一下消毒劑,再浸蘸一下生根劑,即可定植于事先準備好的基質上。基質為經過滅菌處理的由腐葉、細砂按體積計以1∶3的比例配成的混合物。移栽前期,要將空氣濕度保持在80%~90%,遮光率為50%,環境溫度控制在15~20℃。經1~2個月的管理,即可定植于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中。“蒙特羅”番茄喜潮濕的土壤環境,不耐旱,管理期間要經常噴水。在定植時不必施用基肥,隨著小苗的長大,可每隔1~2周追施一次稀薄液體肥料。“蒙特羅”番茄雖喜陽光充沛的環境,但其試管苗定植后不可接受過強的日光照射,應該采用先遮蔭,再逐步增加光照的管理方法。其喜溫暖,怕高溫,最好將環境溫度保持在15~25℃。幼苗移栽成活率可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