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白菜根腫病(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是我鎮反季節大白菜的主要病害。隨著菜農大規模種植反季節大白菜,導致根腫病發生日趨嚴重,造成嚴重的產量損失。根腫病主要發生在根部,成株期主要表現為根部形成不規則腫瘤,受害植株生長遲緩、矮小、萎蔫下垂,尤以晴天中午明顯,早晚恢復;嚴重時全株枯死,影響了蔬菜的產量和品質。因此,該病已嚴重制約了反季節大白菜的生產。本文通過實地調查和試驗示范,闡述了白菜根腫病發病癥狀、發病規律、傳播途徑,提出不同的防治方法來減輕根腫病危害,降低農民的經濟損失,對于閩侯縣反季節大白菜種植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 發病病狀
該病原菌只能侵染十字花科植物的白菜、芥菜、甘藍、花椰菜、油菜、蕪菁、蘿卜、薺菜等100多種植物,不侵染其它科的植物。根腫病菌主要危害大十字花科植物的根部,苗期發病損失嚴重。發病初期地上部癥狀不明顯,僅表現植株矮小,生長緩慢。感病植株明顯矮小,葉片由下而上逐漸發黃,晴天上午和傍晚植株正常,中午和下午植株萎蔫,似缺水狀,嚴重的可引起全株死亡。植物根系受病菌刺激,細胞加速分裂,部分細胞特別膨大,以致形成腫瘤。腫瘤一般成不規則的畸形,大的如雞蛋,小的只有粟粒那么大。在主根上發病時,腫瘤個大而數少,在側根上發生時個小而數多。腫瘤初期表面光滑,后期常發生龜裂,且粗糙。其他雜菌侵入后可造成腐爛。由于根部發生腫瘤,嚴重影響水分和養分的正常吸收,所以地上部出現萎蔫。但在后期感病的植株,地上部癥狀不明顯。
2 發病條件
2.1 土壤pH值對大白菜根腫病發病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當土壤pH為4.0~7.0時都會發病,其中pH在5.4~6.5較為嚴重。據閩侯縣農業局土壤化驗室測定,白沙鎮反季節大白菜蔬菜基地的pH多在5.0~6.5之間,是導致當地根腫病發生嚴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溫度對大白菜根腫病發病的影響
病菌孢子囊在6~30℃均可發芽,但18~25℃為發病的最適條件,當溫度低于或高于此范圍時不發病或發病輕,而發病最適土溫是21~22℃。
2.3 土壤含水量對大白菜根腫病的影響
土壤含水量為70%~90%時,容易發病。當土壤含水量超過98%時,均不發病;土壤含水量低于45%以下時,病原菌易死亡。
2.4 土壤類型對大白菜根腫病的影響
黏性土壤地通氣不好,一般與CO2和低氧有關,土壤低氧有利厭氣微生物生長,對好氣病原菌不利,土壤淹水可抑制病害發生。地勢低洼等,都會引發大白菜根腫病的發生。
2.5 灌溉或雨水對大白菜根腫病的影響
當田間栽苗(定植)時遇到降雨,或栽苗后遇降雨,容易發生根腫病。
2.6 施用化肥對大白菜根腫病的影響
施肥對土壤微生物有較大影響,據研究發現大量施用化肥尤其大量施用氮肥可刺激土傳病菌中的根腫病菌、鐮刀菌、輪枝菌和絲核菌生長,從而加重了土傳病害的發生,尤其是施用未完全腐熟有機肥(含有病原菌),管理粗放的地塊,容易發病。
2.7 連作對大白菜根腫病的影響
由于近年來反季節大白菜價格較高,所以當地菜農在同一地上種植大白菜2~3茬,使根腫病菌殘留在土壤中,造成相同病蟲害的猖獗,產量逐年下降。由于同一作物根系分布范圍及深淺一致,吸收肥力相同,連作引起該范圍土層內某些元素缺乏,致使植物生長不良。另外,連作使根系在生育過程中分泌的有機酸及有毒(或有害)物質不易消除,致使根系生長不良,影響為地上部分輸送水分和營養。
3 傳播途徑
3.1 種子帶有根腫病病菌
種子帶有根腫病病菌,根腫病地區生產的種子本身帶有病菌休眠孢子,當種子和土壤未經處理種植后帶有大量的病菌孢子,致使發芽到二葉一心期就發生病變,小苗萎蔫而死。
3.2 土壤帶有根腫病病菌
植病界普遍認為的五大難防治的病害為土傳病害、維管束病害、病毒病害、細菌病害和線蟲病害。根腫病病菌孢子能在土壤中存活達7年之久,很難將其安全殺死,由于土傳病害廣泛、嚴重,被列為這五大難防治的病害之首。
3.3 感病的植株帶有根腫病病菌
在發病的田間如果不及時處理感染了根腫病的植株,在澆水或者下雨時容易侵染其他的植株,一個月以后整個地塊植株都會發生根腫病,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3.4 昆蟲能夠傳播根腫病病菌
根腫病菌可以通過昆蟲來傳播,一般可以通過生物學防治措施來控制該病菌的發展。
3.5 農具能夠傳播根腫病病菌
通過農事操作根腫病孢子粘附在農具上,把病菌帶到其他的地方。這個因素一般情況下不會對白菜帶來很大的威脅。
4 綜合措施防治
4.1 調節土壤酸堿度
改變土壤酸堿度,多施草木灰、石灰、有機肥,實行深耕。施用有機肥,使土層疏松、增加孔隙度、改良土壤,提高蓄水性和通透性;適量施用草木灰、熟石灰可調節土壤酸性,抑制病菌,以減輕發病。根據研究表明:在播種栽植前7~10天,可將石灰粉均勻撒施畦面,用量根據土壤原來的酸堿度而定。石灰除撤施外,也可穴施。一般在移苗時,每穴約施生石灰粉50克,防病效果好。
4.2 選用抗病品種
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白菜根腫病最為有效、易行的方法。以前抗病品種“大豐一號”大白菜已連續多年種植,造成品種抗性退化。因此2011年以來我們一直在選用抗病豐產良種,推廣雜交良種如白菜83-1、小雜55、高抗王AC-1、玲瓏黃9號、玲瓏黃12號等。
4.3 培育無病苗
大白菜育苗選用無病苗床及苗床消毒,最好在沒有種植過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塊內修建育苗床或取土做育苗土,有條件時,可將育苗土攤在陽光下曝曬數天,使土壤含水量低于45%以下。苗床消毒可用科佳8 000倍液澆施;移栽時要挑選健苗定植。
4.4 輪作
同科蔬菜的病蟲害基本相同,如果在同一塊土地上連續種植十字花科蔬菜,其病蟲害會越來越嚴重,從而導致蔬菜減產。另一方面,大多數十字花科蔬菜對氮肥吸收較多,長期連作會導致土壤有效氮含量降低,影響蔬菜的產量和品質。大白菜是一種十字花科蔬菜,因此發病的菜田,最好要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在規定輪作的年限內不種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可種植茄果類、瓜類及豆類等蔬菜,有條件的地區,可以與水稻等糧食作物進行輪作。
4.5 清除田間病殘體
全面清除田間的十字花科雜草,及早拔除田間病株,在田外挖45~70厘米深的坑,收完菜后,將根茬全部挖出,集中削根,運到坑內,撒石灰后覆土,促使菜根腐爛和消滅病原菌。
4.6 加強田間栽培管理
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機肥做基肥,如沼氣的廢渣、廢液都可以用來做基肥。選擇在晴天移栽苗,采用深溝高畦栽培,搞好菜地排水工作。有條件時可采用滴灌技術澆地,避免大水漫灌。
4.7 化學防治
2009至2012年,我們在白沙蔬菜基地用福帥得和科佳兩種新農藥進行防治大白菜根腫病的試驗和示范。經過幾年的試驗和示范,得出在生產上使用福帥得懸浮劑和科佳懸浮劑防治大白菜跟腫病的技術:①播種前用科佳懸浮劑500倍液進行種子浸種和消毒,種子浸透后撈起涼干后即可播種;②育苗的營養土消毒,用科佳懸浮劑5 000倍液,均勻澆淋營養土后,即可裝填營養袋;
③菜苗移栽到本田時,用福帥得懸浮劑配制成7 000倍液,大白菜定植時,每株澆灌配制好的藥液250毫升,防效一般能達到85%以上。
5 前景討論
白菜根腫病發生猖獗,要從根本上防治根腫病,當務之急是選育抗病品種,但是此項工程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而根腫病病原菌生理小種變化速度快,這直接導致選育的抗病品種抗性下降。因此,在致力于培育優良抗病品種的同時,應繼續提高十字花科蔬菜的綜合抗病能力,配合其他防治措施,完善防治根腫病的技術體系。
根腫病是一種土傳病害,目前的化學防治方法效果一般,長期使用農藥也容易產生抗性,而且化學防治藥劑成本太高,經濟意義有限,因此農業防治顯得特別重要,在病害防治沒有顯著效果時,就應以防為主。控制初侵染來源,避開病害發生適宜環境等措施尤其重要。
根據目前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食品健康和環境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關注,今后根腫病防治研究方向也將受其影響,主要重點將放在選育抗病品種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