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杰 曾涼雄 李潔萍 龐璞 余正強 李玉梅 周軍 郭力
兔病毒性出血癥(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又名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癥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兔的一種急性、高度致死性、高度傳染性疾病,其發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是危害養兔業的一種烈性、毀滅性傳染病。為了解、掌握當地規模養兔場的兔瘟免疫效果,為免疫預防提供科學依據。本動物預防控制中心于 2014年6月對遂寧市安居區18家規模養兔場隨機抽取了180份兔血清, 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免疫抗體, 并對有關情況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結果表明, 隨機抽取的180份兔血清的兔瘟免疫抗體合格率為45.00%,部分規模化兔瘟疫苗免疫結果不夠理想, 還需進一步加大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兔瘟有效免疫率, 確保養兔業健康發展。
1 材料與方法
1.1血清樣品
從6個鄉鎮的18家規模養兔場隨機抽取了180份兔血清。
1.2 診斷試劑
兔瘟抗體監測ELISA試劑:購自深圳市芬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診斷試劑在有效期內使用;試驗嚴格按照診斷試劑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操作。
2 結果與分析
結果表明:被檢測的180份血清中,81份血清的兔瘟抗體合格,99份血清的兔瘟抗體不合格,總合格比例為45.00%;各規模養兔場兔瘟抗體合格率為:10%的2家,30%的6家,40%的2家,50%的3家,80%的2家,60%、70%、90%各1家,免疫合格率達到70%以上的4家。
3 討論
3.1 現狀及原因
3.1.1現狀
從本次檢測的結果來看, 在抽取的180份兔血清的兔瘟免疫抗體合格率為45.00%(81份合格),10個規模養兔場的兔瘟免疫抗體合格率為10.00%~90.00%不等。其中4個規模養兔場的兔瘟群體免疫合格率達到70%以上,6個規模養兔場的兔瘟群體免疫合格率低于70%。
3.1.2原因分析
影響規模養兔場兔瘟免疫效果的主要原因到底有哪些?通過調查,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未及時進行加免。規模養兔場均對商品兔進行首免,但兔瘟疫苗首免保護時間為20 d,在75日齡后,抗體水平迅速下降,部分養殖場對即將上市的商品兔未及時進行二免,抗體效價很快低于正常值。
二是免疫操作技術不規范。部分養殖場對疫苗保存溫度不夠重視,容易造成疫苗失效;注射器消毒不徹底,對疫苗可能造成直接污染;注射過程中沒有做到一兔一針頭,造成疫病傳播。
三是仔兔母源抗體的存在中和了疫苗免疫效果。經調查發現,不同養兔場的首免時間不一,部分養兔場在仔兔斷奶前注射了兔瘟疫苗。疫苗抗原中和母源抗體,不僅不能產生保護力,而且大大削弱了原有保護力。而部分養殖場在30日齡以后才進行兔瘟疫苗注射,造成了兔瘟抗體空白期。
四是養殖場防疫衛生意識不強。部分鄉鎮兔場相距很近,養殖戶主不注重防疫工作,且互相串門,自我保護意識薄弱。部分養殖戶認為夏季不會發生兔瘟,免疫期限到了也不及時補免。
五是飼養管理和飼料質量。部分養殖場兔舍通風不良,衛生條件差,糞便沒有及時清理,又不注意及時消毒,兔群長期處于應激狀態,導致兔體免疫力下降。飼料變質發霉,如黃曲霉、褐曲霉等產生的毒素可抑制免疫應答。飼料中營養物質缺乏,影響免疫抗體生成速度和數量。
3.2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兔瘟免疫密度
做好預防免疫接種是防止兔瘟這一威脅養兔業重大疫病發生的重要舉措。為提高有效免疫密度, 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仔兔20日齡后,母源抗體就接近臨界值,因此建議首免時間20日齡為宜。由于首免保護時間短,建議在首免15 d后進行加強免疫,預防接種過程中應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規定劑量進行免疫,確保達到有效免疫率。
二是嚴格遵守預防注射操作規程。做好器械的消毒滅菌工作, 嚴防帶菌(毒)感染。同時在預防工作中要做到每一頭換一個針頭, 避免交叉感染。兔瘟疫苗在運輸過程中必須保溫(2~8℃),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現配現用。
三是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飼槽、飲水器、承糞板及時清理,保持兔舍清潔、干燥、溫度適宜、通風良好。
四是積極開展兔抗體監測工作。充分發揮縣級獸醫實驗室的作用, 逐步加大抗體監測力度, 根據抗體的分布、免疫保護率高低, 分析、了解防疫工作是否到位, 免疫效果是否確實,為兔瘟的綜合防制提供科學依據。(編輯: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