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白珍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鏡應用于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作用價值。方法:在膀胱鏡直視下,擇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2例子宮肌瘤患者,由于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對照組(開腹手術)。結果:觀察組患者在術后體溫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并發癥率以及住院時間等方面遠勝于對照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但在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等方面,差異P>0.05不具統計學意義。結論:腹腔鏡應用于子宮肌瘤剔除術中,具有創傷效果小,恢復迅速,住院時間較短,并發癥很少等眾多優點,在臨床治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價值
【中圖分類號】R713.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1-0347-01
子宮肌瘤疾病為育齡期婦女最為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1]。經腹子宮肌瘤剔除術是傳統治療中一種保留子宮的方法,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則是現代臨床中具有手術創傷很小,恢復時間短等優點的有效治療手段。現擇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2例子宮肌瘤患者,對比分析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法,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2例子宮肌瘤患者,年齡均在30-59歲之間,平均年齡(42.61±4.34)歲。全部患者在術前接受常規檢查,將子宮內膜、宮頸病變排除,沒有嚴重器質性疾病。全部患者凝血功能正常。其中,有手術史者18例,有生育史者46例,漿膜下肌瘤者34例,肌壁間肌瘤者48例。單發瘤者36例,多發瘤者19例。
1.2方法
對照組:41例患者均采取開腹手術治療。全部患者均采取連續硬膜外麻醉,然后常規開腹進入腹腔。在肌瘤突出部位將肌層切開,同時把肌瘤剔除掉,最后縫合關腹。
觀察組:41例患者均采取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全部患者均以氣管插管的方式進行全身麻醉,擇膀胱截石位。腹部進行常規氣腹穿刺,在患者臍部上緣、右下腹、左下腹分別放置穿刺套管,按照手術需求,在必要時刻在恥骨聯合中點上2厘米部位行第4點穿刺。把氣腹針插進腹腔內充氣,同時保持12mmHg做人工氣腹。運用腹腔鏡觀察腹腔內臟器情況、肌瘤的數量、位置[2]。對于子宮肌瘤嚴重的患者,可在膀胱鏡視下,安放輸尿管導管,在必要情況下,抽動輸尿管導管,避免損傷輸尿管。將患者頭部保持低位30度,用8號針頭刺進肌瘤邊緣部位,并注射10%濃度的垂體后葉素,劑量為6U。把電凝棒與電凝鉤的輸出功率調節到40-60W,在肌瘤最突出處應用單極電凝鉤以縱行方向切開肌瘤包膜,其長度大概是瘤體直徑的三分之二,深度至肌瘤假包膜。將瘤體適當暴露以后,用抓鉗將瘤體固定,同時把瘤體提起進行左右旋轉,應用分離鉗將其鈍性分離,將肌瘤完整的剔除。剔除操作中,瘤體底部若是出現活動性出血點,可采用電凝棒進行電凝止血。對于存在蒂的漿膜下肌瘤,應用雙極電凝其肌瘤的蒂部,然后單極電凝鉤將肌瘤切除。用“0”號薇橋線對子宮切口進行連續鎖邊或間斷縫合,盡可能將殘腔閉合。在檢查創面沒有發生滲血以后,應用粉碎器將肌瘤旋切,然后通過左側穿刺孔將其取出。術后將肌瘤標本送至病理檢查。
兩組患者在術后均接受常規抗感染治療。
1.3統計學方法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16.0對組間試驗研究數據加以統計學分析,計量數據通過均數±平均數( X±s)表示,應用t法對組間計量資料進行檢驗,應用X2檢驗,組間研究的計數資料。如若對比差異P<0.05,則充分表明組間統計學研究有意義。
2結果
觀察組41例患者手術時間(108.84±20.89)min,術中出血量(95.84±18.19)ml,術后體溫恢復時間(1.45±0.80)天,肛門排氣時間(1.05±0.25)天,住院時間(4.58±1.45)天,發生并發癥者1例,并發癥率為2.44%;對照組41例患者患者手術時間(100.32±17.79)min,術中出血量(98.28±15.29)ml,術后體溫恢復時間(2.55±1.25)天,肛門排氣時間(2.28±0.95)天,住院時間(7.85±1.88)天,發生并發癥患者7例,并發癥率為17.07%。由此可見,觀察組患者在術后體溫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并發癥率以及住院時間等方面遠勝于對照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但在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等方面,差異P>0.05不具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子宮肌瘤病理機制的原因可能與長時間受到雌激素刺激有關[3],并且子宮是維持盆底結構處于完整性的重要器官,采取子宮切除術可能會導致盆腔器官脫垂,或是壓力性尿失禁。子宮肌瘤剔除術為臨床治療子宮肌瘤,且要求保留子宮功能,或是保留生育要求的一種傳統的手術方法。但是傳統手術方法造成的創傷較大、住院時間較長,恢復時間緩慢,切口比較長且影響美觀,尤其是肌瘤比較大、數量比較多以及剝離創面比較大時,容易使盆腔出現廣泛粘連,對再次受孕造成影響。
隨著腔鏡技術的進步成熟,現已經逐漸取代了傳統開腹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僅在腹部切開3-4個小口即可,不但不破壞美觀,還能減小手術創傷,有助于患者及早的恢復健康。本次研究中,觀察組41例患者應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加以治療,盡管手術時間略長于對照組,但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之間并無差異性。由此可見,腹腔鏡手術可以達到傳統手術的要求,并且術后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對比發現,觀察組患者的體溫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率均遠勝于對照組,差異性尤為明顯(P<0.05)。總之,腹腔鏡治療子宮肌瘤剔除術具有創傷很小、切口美觀、恢復時間短,并發癥很少等眾多優點,在臨床治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蘇圓圓,李遠明,保惠嫦.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施行子宮肌瘤切除術臨床對照分析.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0,18(5):562-564.
[2]范剛,王經泉,邵文.腹腔鏡和開腹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臨床對比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4):390-391.
[3]雷彥,邱銳,馮以梅.腹腔鏡在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應用價值[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0,24(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