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摘要】隨著對冠心病介入研究的深入,其健康教育的對象、內容、方法以及評價指標都在不斷完善和發展,其需求及重要性已得到多個研究證實。本文就冠心病介入治療健康教育新進展從心理干預、生活方式干預、藥物指導等及健康教育實施方面作一綜述。
【關鍵詞】冠心??;介入治療;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1-0346-01
據WHO估計,到2020年左右,我國會迎來心血管疾?。ㄖ饕獮楣谛牟。┑摹傲餍小表敺?,冠心病介入治療因其創傷性小、成功率高、患者易于接受等優點已在國內外得到廣泛應用。因此,冠心病介入治療健康教育已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其需求及重要性已得到多個研究證實?,F將冠心病介入治療過程中的健康教育進展作如下綜述。
1健康教育的需求及重要性
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要求冠心病介入治療的服務模式應從單純醫療型向醫療、護理、康復、預防、保健一體化服務型轉變,而健康教育是一體化服務的重要手段。針對冠心病介入治療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隨訪調查及對策中,健康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療病人圍手術期的運用,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臨床醫護人員的指導和反饋可提高冠心病患者保健知識認知度,糾正不良心態,提高治療效果。
2健康教育的內容
2.1預防冠心病是多種危險因素聯合作用所致,高血壓病、高脂血癥和吸煙是冠心病的三大易患因素。糖尿病、肥胖、運動不足、高尿酸血癥等,亦是易患因素。因此冠心病的一級預防應從兒童期開始,逐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導患者或家屬學習一些醫學急救常識,自我護理知識及康復保健知識。
2.2心理干預冠心病患者多具有A型行為特征如個性急躁、求成心切、善進取、好爭斗,對自身病情常過于關注。國外學者對冠心病心理研究認為A型行為模式是造成冠心病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在心臟介人手術前后予綜合性心理干預治療,可使焦慮及抑郁發生率分別下降31.3%和18.7%,從而促進心臟康復。護士應告知患者社會心理壓力與冠心病發生發展的關系,注意調整心態,保持樂觀情緒。對于易激動者,教他們使用精神松弛療法轉移注意力。放松訓練是心理干預的一種,學會控制壓力是冠心病患者一個重要的生活方式改變。依據認知行為療法所制訂的心理支持措施可有效減輕術前病人的恐懼、焦慮及由其所致的心肌缺血癥狀的發生,使病人安全度過手術期,保證了手術順利進行。醫生護士應多與患者溝通,耐心傾聽其主訴,恰當地運用支持、鼓勵、撫慰、分散注意力等方式,給予心理疏導,減輕心理負擔,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3服藥依從性及用藥指導
指導病人正確用藥是強化出院宣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臨床實踐中,缺乏服藥依從性是一個常見問題。據研究報道,由于缺乏依從性,心血管死亡危險增加50%-80%,心血管疾病再住院率增10%-40%。
3健康教育實施
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
蔡建蓉等通過臨床護理路徑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取得明顯成效,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減少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的并發癥,減輕經濟負擔,增強患者的滿意度,提高護理綜合質量。
4健康教育的形式與方法
健康教育的形式呈多樣化,教育活動的開展必須與社區人群結構和文化背景相適應,采用通俗易懂、簡單、形象、貼近生活的方法進行教育。針對患者存在的健康問題,制定并實施健康教育計劃。
4.1醫院內健康教育
4.1.1語言教育:專職護士口頭講解,根據不同病情,不同疾病階段,不同教育背景采用一對一的講解。
4.1.2圖文宣傳:健康教育宣傳欄,發放健康教育手冊。
4.1.3實踐教育:示范并小組討論,組織患者交流、討論,讓康復比較好的患者介紹康復經驗,易引起共鳴。
4.1.4綜合性教育:組織專題講座,冠心病的預防知識,介入治療的重要性,術前、中、后的健康教育以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項。
4.1.5電話教育與隨訪:出院后3-6個月電話隨訪。
4.2社區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可針對個人、家庭或社區群體,方法包括電話隨訪、上門隨訪等社區隨訪、社區專題講座、各社區辦黑板報、醫院安排醫生義診、演示、案例學習等形式。
5小結
綜上所述,有效地開展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要一個多學科人員組成的隊伍,其中更需要如同“心血管護理專家”這樣的??谱o士、心理咨詢師、物理治療師等來指導和管理患者,提高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質量。隨著對冠心病介入研究的深入,其健康教育的對象、內容、方法以及評價指標都在不斷完善和發展,需要我們臨床及社區護士加強專科理論和技能學習,掌握健康教育模式,更好的促進人民的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胡榮,姜小英,鄭翠紅,等.老年冠心病患者應對方式及相關因素研究[J].護理研究,2006,20:16.
[2]胡大一.冠心病診斷與治療研究進展[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11):806—811.
[3]崔芳.任雨笙.康復訓練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后的運動耐量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6,28(3):177—179.
[4]周燕平.心血管患者的保健需求及健康教育探討.中國健康教育,2001,17(5):292.
[5]李琪琳,杜金行.冠心病介入術后康復治療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OlO,1月,8(1):105-107
[6]易巧云.健康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療圍手術期的運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3):77-78
[7]韓雅玲,黃津芳,王守力,等.心血管病介入診斷治療600問.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9:168.
[8]萬愛蘭,張皚.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干預及其意義[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05,3(1):26—28.
[9]張曉君,樊翠云.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實施術前健康教育對心理障礙影響的研究[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9,l2(5):555-556.
[10]王秀霞.認知行為干預對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前焦慮與心肌缺血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9,7,23(7):1751-1752.
[11]黃招玲,許佩華.冠心病患者的藥物依從性及護理干預對策[J].中國校醫,2011,25(7):545.
[12]楊祖福.心臟康復及其在我國的發展[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8,14(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