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泳飛
地勢高陡的山坡通過逐級放坡,坡度已經大幅削減,并修建了排水溝,三層高新樓后面的六七米處,一道高大結實的擋土墻將山坡擋在背后。這就是株洲市蘆淞區五里墩鄉新莊村村民易英明的新居寫照。
“雖然建房的時間延長了一些,前期的投入也增加了,但想到以后能夠住得安全,心里就覺得很踏實、很值得。”當記者問及對村民建房地質災害危險性簡易評估的看法,這是家住株洲市蘆淞區五里墩鄉新莊村的易英明說的第一句話。
在7月份建房選址時,村民易英明向蘆淞區國土資源局提出了村民建房地質災害評估申請。幾天后,來自湖南省地質勘查局416隊的地質災害專家對選址進行了踏勘,認為選址處容易觸發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并提出了逐級放坡、修建擋土墻與排水溝等防護措施。出于安全考慮,易英明聽取了專家的建議,在專家的指導下采取了系列防治措施。
2013年,為進一步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從源頭上有效遏制人為引發地質災害,特別是避免或減少村民建房選址以及建設過程中引發新的地質災害,株洲市國土資源局選取了蘆淞區、炎陵縣開展了村民建房地質災害危險性簡易評估工作試點。
易英亮家的建房選址正是2013年株洲市試點村民建房地質災害評估的縮影與寫照。
建房引發地質災害頻繁
湖南省作為一個以山地、丘陵為主的省份,山地面積與丘陵面積占比超過65%,多山地、丘陵的地形地貌決定了許多農村村民不得不依山建房。此外,在中國農村地區,風水意識也讓很多村民選擇在山坡等地區建房。
與在地勢平坦地區有所不同,選擇在山坡位置建房,無疑增大了許多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特別是在南方地區,在暴雨季節容易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此外,近年來,因采礦、切坡建房等人為原因引發的地質災害數量也逐漸增多,特別是切坡建房。許多農村村民因為建房選址缺乏科學認識,加上對地質災害防治不夠重視,在采取切坡的方式建房時候,沒有實行逐級放坡,導致坡度較陡;也沒有在屋后留足緩沖空間,沒有修建擋土墻與排水溝,沒有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為地質災害的發生留下隱患,在暴雨作用下常常引起房屋坍塌,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據不完全統計,株洲市在已形成的農村地質災害隱患中,村民建房引發形成的比例高達80%。以株洲炎陵縣為例,全縣已查明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為167處,其中有35處是由于村民切坡建房與選址不當造成的。
根據目前我國《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因村民建房引發的地質災害應由村民自身承擔。而在廣大農村地區,許多農民家境較為貧困,無力承擔動輒數萬元的地質災害治理費用,或搬遷至其他地方另行選址建房;而依靠政府或各級部門從其他渠道籌集經費難度較大,導致地災隱患點不能及時有效治理,危害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
“有一次,我們去到一個村子里面查看地質災害情況。有一戶在山坡附近建房的村民,因為選址不當,沒有在屋后留足空間,在一次滑坡災害中,從山上滾下來的石頭將房屋砸開了一個大洞,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因無力進行治理與搬遷,該戶村民只能繼續住在砸壞的房子里,隨時有可能再次遭遇災害。”株洲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成員、總規劃師巫智敏向記者回憶。
株洲免費地災評估機制
2013年,株洲市國土資源局制定了株洲市村(居)民建房地質災害危險性簡易評估工作制度,選取了蘆淞區與炎陵縣作為試點地區,并將此作為全年一項重點工作來抓。
“之所以選取蘆淞區與炎陵縣,是因為這兩個地方以山地、丘陵為主,一方面可供建房選址的平地較少,村民不得不選擇依山而建;另一方面,這兩個地方村民建房的需求量較大。”株洲市國土資源局地質環境監測站站長李竑光介紹。
根據制度規定,在“一區一縣“的試點工作中,當地村民如有建房需求,可以去當地國土所提出申請,國土所受理后赴選址現場去勘查。如果地形比較簡單,地勢比較平坦,國土部門按正常程序審批。
“如選址情況較為復雜,那我們就向村民出具《地質災害隱患告知書》,告知村民該處選址可能存在地質災害安全隱患,由村民自愿向國土資源中心所提出地質災害危險性簡易評估申請。”株洲市國土資源局蘆淞分局副局長陳華介紹。“受理后,國土所將村民建房地質災害危險性簡易評估申請表交給縣市區局地環股,由地環股統一邀請專家到現場踏勘。”
根據現場踏勘情況,如果專家認為選址可能引發嚴重地質災害,則建議另行選址;如通過防治可以避免,則提出有效防治措施建議。由村民自主選擇按照專家的建議進行治理。
目前,村民建房地質災害危險性簡易評估費用主要由各縣市區局承擔,從每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費中列支,村民不負擔任何評估費用。
據悉,今年試點的“一區一縣”共審批村民建房285戶,其中采取簡易評估的37戶。經專家現場踏勘,不適宜建房需另行選址的2戶,另有3戶專家提出了防治指導意見,有2戶按專家意見采取了防治措施,保障了5戶27人生命安全,避免約300萬元的直接經濟損失。
根據取得的良好反響,株洲市擬將于2014年在全市范圍內進行推廣施行。
難點與前景
盡管簡易評估能夠有力避免村民建房引發的地質災害,保障人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然而,在試點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最突出的問題是地質災害危險性簡易評估制度剛試行不久,由于缺乏了解,村民的接受程度不一。比如,在實際開展過程中,有些村民能夠按照專家給出的防治意見采取放坡與修建擋土墻、排水溝等工程措施,但是也有許多村民認為這是增加了一道審批環節,延長了建房時間。”巫智敏介紹,“甚至還有一些村民出于利益角度,認為建議評估會增加建房成本,不愿意聽取專家的防治意見,采取防治措施。”
此外,因為建房村民較為分散,建房時間前后不一,特別是一些離市區較遠的縣市等,專家現場踏勘不方便,因此提供技術服務困難。
“針對這些情況,我們下一步將加大宣傳力度,讓老百姓充分了解地質災害評估的運行機制,消除增加費用、延長建房時間的認識誤區。”巫智敏談及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同時,要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在2014年全市推廣施行的時候,讓它成為保障全市農村村民生命與財產安全的有力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