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礎教育是國家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基礎教育對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對于保障社會公正具有重要意義。“教育公正是社會公正的基礎”這一點對于基礎教育而言尤其如此。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基礎教育過程中存在的故障也隨之暴露出來,這些故障的出現嚴重影響到了基礎教育改革以及基礎教育的效率,在人們對教育問題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的背景下,加強對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遇到的故障進行研究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將重點分析基礎教育改革中存在的故障并結合這些故障來探討解決措施。
【關鍵詞】基礎教育 故障 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007-01
“教育公正是社會公正的基礎”,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教育問題逐漸成為了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基礎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點,基礎教育改革的最終目標是要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基礎教育指的是初中(含初中)以下的教育,幼兒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都屬于基礎教育階段。公民在基礎教育階段所受到的教育直接影響著其今后的成長。基礎教育無論是對于社會還是對于公民而言都至關重要。
當前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基礎教育原先存在的一系列故障也隨之暴露出來,這些故障的出現嚴重影響到了基礎教育水平以及基礎教育資源的分配。當前基礎教育改革中存在的故障主要指的是:教學資源分布不均衡;教育體制機制不完善;教師自身素質有待提高;課程改革缺乏平等。下面就來詳細分析這些問題并結合這些問題來尋求解決之道。
一、教學資源分布不均衡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教學資源分布不均衡,這個問題嚴重影響到了基礎教育的公平問題。我國基礎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經濟水平限制引起的。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資源大多集中在東部地區,對于中西部地區的學生而言卻非常缺乏教學資源,尤其是對于那些貧困山區的學生而言,這一點顯得尤為嚴重。
教學資源得不到合理配置,社會公正勢必要受到影響。因此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基礎教學資源的配置問題。要解決好教學資源配置問題需要政府、社會以及個人共同的努力。政府要加強對農村貧困山區等地區基礎教育設備的資金投入,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課程改革中要向貧困山區傾斜,要鼓勵更多地師資力量去西部貧困地區支教。社會要積極參與基礎教育,要建立社會救助機制,對于那些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可以有社會集資創辦。個人本身也要努力學習。
二、教育體制機制不完善
當前我國教育體制尤其是基礎教育機制還很不完善,在某些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缺陷。我國基礎教育機制不完善存在缺陷的一個典型表現就是績效考核機制的不完善。基礎教育改革的目標是要培養具有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可是在績效考核過程中無論是對于教師還是學生都把考試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機制。這種考核評價機制使得多少教育改革措施都無濟于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評價指標單一,過于重視結果評價。這是基礎教育機制不完善的一個典型表現。
制度是關鍵性因素,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最終效果全在于體制機制的完善效果。在今后的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教育主管部門必須要高度重視基礎教育制度建設,重點是要完善考核評價機制,要把對學生教師的評價放到一個全新的平臺以全新的視角來進行評價。在對學生的評價過程中要努力實現評價指標的多元化,要實現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對于學生的考評必須要形成一套包容開放的機制,要實現多方共同參與。這樣對于實現學生的公正評價無疑是非常有幫助的。同時在針對教師的評價過程中不能單純地再以分數評價為單一標準,要注重教師全面均衡的發展。
三、教師自身素質的不過關
當前由于我國教育體制機制尤其是針對教師的考評機制還存在著嚴重缺陷,因此在基礎教育階段某些教師自身素質還不過關。所謂教師自身素質不過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不安于現狀。當前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大多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有些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不能夠安于現狀,不能安心教學。這最終會影響到教學效率;二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存在缺陷。基礎教育階段是學生最為重要的教育階段。基礎教育階段對于教師的要求也是最高的,教師自身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可是當前某些教師自身的素質還不過硬,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也非常單一;三是個別教師缺乏職業操守。當前廣大教師隊伍主體是好的,可是有少數人打著教師的名義在學校胡作非為,嚴重的甚至于侵害學生,這對學生和社會都造成了嚴重影響。
在今后的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教師必須要不斷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要在平常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加強學習,學校自身要提高對教師的物質待遇,在平常教學過程中要重視物質獎勵。同時國家也需要不斷完善教師評價機制。對于那些打著教師名義在校園內侵害學生的犯罪分子,教育主管部門必須要把他們清除出教師隊伍,要讓他們接受法律的懲罰。
四、課程改革缺乏平等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點,國家對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歷來保持高度重視。可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多方面的限制因素導致課程教育改革的步伐慢了下來。其中一個非常典型的因素就是教育改革的行政色彩非常濃厚,在教育課程改革過程中行政命令居多。這就會導致課程改革缺乏民主平等的氛圍,這對于基礎教育改革是非常不利的。
在今后的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對這個問題保持高度重視。在改革過程中要努力實現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兩種方式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改革。要明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體是廣大教師,要減少行政色彩,少發行政命令。在改革中應多一點民主協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基礎教育改革水平。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基礎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基礎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基礎教育直接影響著學生今后的健康成長,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對這個問題保持高度重視。本文詳細分析了當前基礎教育過程中存在的故障并就這些故障提出了專門的解決措施。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加強對基礎教育的研究,要借鑒上文提到的四項措施。在今后改革過程中要按照自身實際來不斷提升基礎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胡友志. 發展式均衡:區域基礎教育師資均衡化的新路向——基于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政策變革[J].教育科學研究,2012(8).
[2]趙新國,毛曉玲. 現階段云南發展民族基礎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原因探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2(8).
作者簡介:
董新城,男,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人,1975年出生,學歷:大學本科,職稱:二級教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改革、教學研究、學校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