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大學生創業教育被高校認同并開展。專業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設計能夠有效激發大學生創業興趣、挖掘大學生創業潛能、擴大大學生創業影響。同時還能夠體現高校創業教育質量,延續創業教育理念,為創業教育的良好發展提供研究和借鑒。
【關鍵詞】專業 創業教育 學校 教學內容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職院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研究”;(課題編號:J12WH54); 2012年度山東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課題(課題編號:YBKT2011110),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037-01
當下,我多高校紛紛設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相關課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開展,很大程度上讓高校大學生充分認識創業,是現階段的大學生不再拘泥于找工作、考研兩條路子,幫助成功創業的大學生充分的實現了人生價值。近年來,大學生創業教育被高校認同并開展,但如何提升大學生創業教育質量,實現創業教育設想,展現創業教育實效,將大學生創業教育作為一項長期的、穩定的、有效的工作開展下去,是需要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靜下來認真思考的問題。
專業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設計,即依托不同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點、學習習慣、思維方式,設計出不同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教育方式有區別、教學內容有主次,有針對性、有層次的開展創業教育,做到事半功倍。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大學生創業興趣、挖掘大學生創業潛能、擴大大學生創業影響,更能夠體現高校創業教育質量,延續創業教育理念,為創業教育的良好發展提供研究和借鑒。
一、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校創業教育仍處在初期階段,教育影響、教育方式、師資力量等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創業教育理念不明確。目前,許多高校并沒有把創業教育真正落實到實處,高校負責人只是把創業教育當作一門學科去教,同時通過開展一些創業活動、設置創業中心等,只從表面層次幫助學生創業。實踐證明,創業教育的錯誤理念指導的實際工作效果是不理想的,創業教育無法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在這種教育方式下的大學生對創業的想法只停留在思想層面,實際操作能力并不強。
2.創業教育管理體制不健全。國內大多數高校的創業教育由主要負責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學工處、就業中心或團委負責。這種現狀就決定了,高校的創業教育服務面是非常狹窄的,是僅僅為學生能夠就業而服務的。沒有綜合性的服務體系和管理體制,在指導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就會舉步維艱,很難取得大的成效。
3.創業教育課程開設不合理。現階段,高校開展的創業教育無非就是上幾門課,但簡單的開設課程并不能真正解決學生在創業上的困惑。而且在課程設置上也存在著問題,很多情況下的創業教育內容都是簡單的介紹一下背景、方法等理論性的東西,很少涉及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案例。學生只能從課本上學到比較淺顯的知識,在創業能力或者思維方面并沒有得到真正的鍛煉。
4.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水平有待提高。教師對創業教育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因素。教師設計相關教學內容的總負責人,但是現在許多大學教師并不具備教授創業教育的能力。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創業教育是一門新的學科,各方面都還沒有成熟,在沒有規范的教材的情況下,教師很難設計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創業教育是一門對實踐能力要求很強的學科,很多大學教師并沒有自己創過業,也就沒有這方面的實踐經驗可以傳授,所以在很多情況下都讓學生感覺教師在“紙上談兵”。
二、基于專業背景下設計創業教育教學內容
合理的創業教育課程設計有利于提高所培養人才的質量,創業教育課程應充分考慮到基礎理論、專業實踐之間的比例和聯系,應包括創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課程內容和創業教育的方式方法等。
創業知識上體現在具體學科上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不同的學科特點來向學生進行創業教育。一般來說,文科類學科專業主要滲透“智力創業”思想,理科類學科專業主要滲透“技術創業”思想。
就理工科學生來說要制定專業性強的創業教育內容就要從以下幾點著手:
首先要科學規劃教學大綱。創業教育教學大綱應全面包括意識培養、基礎理論、專業知識、應用實踐等環節。其次要創新課堂教育模式。充分考慮理工科學生特點,課堂教學強調互動,老師和學生都來講。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實踐模擬,為學生營造“創業氛圍”,讓學生自主去思考整個創業過程中需要做的一切活動。
再次還要加強實踐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帶著學生去成功創業大學生的工作實地參觀學習,同時,邀請成功創業畢業生回到母校,與富有創業激情的在校大學生座談,介紹創業經驗,提供創業幫助。還有就是要增加人文教育環節。理工科大學生相比較文科學生而言,一般存在文化底蘊不深、在文字功底不夠、表達能力不強等客觀情況。所以在進行理工科學生創業教育時,應加強部分人文教育課程的開始,豐富知識、彌補不足。
總之,高校的創業教育應該引起社會各方面的共同重視。高校首先要改變教育理念,建立健全教育管理體系,還要改進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同時提高創業人才的引進。在課程設置中,創業教育一定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根據各學科學生的思維、學科能力等方面,制定相應的創業教育教學內容,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吸收創業知識,增強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尤莉娟 吳晨.專業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設計 [J].《中國人才》2012年08期
[2]張科偉.關于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11年15期
[3]陸樂軍.新形勢下高校創業教育構建模式的思考[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 2010年16期
作者簡介:
劉恩超,生于1964年5月,男,漢族,山東省章丘市人,曲阜師范大學杏壇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