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全斌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067-01
環境描寫是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內容,小說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恰當的環境描寫有助于人物的刻畫和主題的表達,人物的性格通過環境得以凸顯,環境是為人物而設置的,小說中的人物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環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總要打上時代的烙印,留下環境的痕跡。
中考對環境描寫的考查,主要是對自然環境描寫作用的分析。常見的命題方式是:(1)結合具體內容,簡要分析自然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2)簡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寫烘托了人物什么樣的心情。
考察初中生對小說閱讀中的這種題型的失誤,在于對小說環境描寫的作用和意義缺乏認識,答案要點不全。環境描寫是小說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有:1.交代人物活動背景;2.點明事件發生的時間(節令)、地點;3.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為刻畫人物做鋪墊;4.渲染氣氛,襯托人物性格、心境;5.自然環境可以暗示社會環境 ,揭示社會本質特征;6.深化作品主題。
學生應當明確的知道,此類小說閱讀的考題就在于讓考生分析環境描寫對主題思想的暗示,對人物形象的烘托,對小說氛圍的創造;對情節的推動。
例1.分析下面小說開頭劃線部分的景物描寫的作用。
晚秋 (節選)
(亞美尼亞) 埃·格林
瓦薩卡在一所大學對面的網球場旁邊停下了腳步。
秋季里的這一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但這卻讓他的心情更加煩悶。溫暖清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戲弄他,嘲笑他,鄙視他……
一陣已有幾分涼意的秋風吹了過來,幾篇金黃的葉子在空中劃著美麗的弧線輕盈的飄落到了地上。兩個身材姣好的姑娘從瓦薩卡的身邊走了過去,飄過一陣沁人的香水的芳香。這樣的姑娘瓦薩卡連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輕的時候,他也沒敢奢望過,她們對他來說來自另一個世界。他和孤兒院長大的瑪尼克結了婚。但那個曾經安安靜靜、勤快能干的瑪尼克現在卻好像換了個人每天嘮嘮叨叨,不停的數落他,甚至連在床上也是一肚子的怨氣,所以他越來越不愿碰她的身體了。想到這兒,瓦薩卡感到了一陣良心的責備,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畢竟他們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個孩子的傷痛,后來又生育了一個女兒。最近瑪尼克不幸傷了胳膊,腫得厲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盡快籌到錢給瑪尼克拍X光片和治療……
瓦薩卡的心底一陣絕望。現在他就是在到處找工作,對他來說,時間非常緊迫,每一分鐘都很重要!
以前不管怎么說他還能干粗活,當搬運工,可現在卻得了疝氣,粗活干不了,可要治好疝氣也得一大筆錢哪!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景物的作用。本文標題是《晚秋》,而首段寫的是晚秋的景色及主人的心情。結合第三段中交代的瑪尼克(主人公的妻子)傷了胳膊他需要盡快籌到錢給妻子拍X光片和治療的情節可知開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
答案:開頭畫線部分景物描寫在結構上的作用是點題,同時與結尾呼應;使結構嚴謹;在內容上交代人物活動的季節;設置懸念,引起下文;反襯出瓦薩卡心情煩悶、處境凄涼。
例2.閱讀下面小說,回答問題。
將軍印
(劉建超)(節選)
兩軍對峙。
相距數里,看得見旌旗獵獵,聽得見戰馬嘶鳴、鼓樂號角。
將軍以兩萬壯士對陣敵方十萬大軍。
大帳外,兩方叫陣的吼聲排山倒海般雄壯;朔風勁吹,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帳內,殘燭下,將軍屏氣凝神,專心致志伏案涂墨,仿佛近在咫尺的惡戰于己無關。
士兵來報——敵軍距我五里路遙!
士兵又報——敵軍距我兩里路遙!將軍從容點完最后一筆,落下款,按上自己的玉印:“兩軍交戰,總要有個見面禮。替我送與對方元帥。”
黑臉衛士絕塵而去,直奔對方大營。
元帥接過對方呈上的“戰書”,展開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
是一幅畫。畫面上是兩匹鬃毛挺立、四蹄騰空、呼嘯而至的駿馬。那駿馬露出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咄咄逼人的霸氣。畫面上墨跡已干,唯戰馬的雙眼墨跡如珠、晶瑩剔透,在燭光下熠熠發光,寒氣逼人。大戰之前,能心神不亂畫出如此氣勢的駿馬的將軍絕非等閑之輩,此將軍手下的壯士定是視死如歸、以一當十的精卒驍將。元帥收起畫,下令撤兵。
將軍一畫退十萬敵兵,傳為佳話。將軍的畫身價陡增,成為人們爭相收藏的珍品。
問題:說說第三段畫線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畫線的句子是環境描寫。渲染了緊張肅殺的戰場氣氛,使“帳外”“帳內”形成強烈的對比,烘托了將軍從容鎮定、大義凜然的英雄形象;制造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為下文“將軍一畫退十萬敵兵”做鋪墊。
例3.閱讀下面小說,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
小山村
申弓(節選)
小山村,樹綠,水清;開門見山,山路彎彎;早有鳥兒啁啾,晚有山霧繚繞。雖然遠離城市,缺乏城里的物質文明,可他們卻也一代代地繁衍了下來。
小山村有一個衛生室,衛生室的主人是個中年男子,叫什么來著,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那手絕技,那是從祖上傳下來,到了他,已是第四代傳人了。
不管怎么,醫生總是有條不紊的工作,他在門口設個排隊處,那排隊方式竟也獨特,每人一塊瓦片,或方形或長形或矩形或不規則形,上面也用瓦片寫著一個號。瓦片作筆,瓦片作紙,寫出的號碼倒也清晰可辨。每次進來一個人,只要你拿出瓦片,那號碼是不會錯的,依次順序,不亂不棄。來的都是本村本鄉,再急也得排隊,除非別人主動讓你,否則還真不好意思往前插隊。
醫生的瓦片,成了小山村的次序規則,換到其他場合,人多了,村人也就提議,用瓦片,那就是排隊了。
時代在發展。到了近年,小山村也通了公路。這天來了輛小轎車,賊黑賊黑的,一直開到了衛生室門口,車里下來一個年輕人,再轉開右邊的門,扶出另外一個人。被扶的是個上了年紀的男人,看他一手支著腰髖,一定是痛得不輕。醫生正在給病人看病,門外集著一堆手拿瓦片的村人。來人自然沒有瓦片。坐在最外邊的黎三盯那小車看了一眼:“是來看病嗎?”
“是啊,不來看病跑這兒來干什么?”
是的,不看病來這兒干什么,說的平常,可村人都不大喜歡這種大大咧咧的樣子。黎三隨手遞給他一塊瓦片。他卻不要,擠到前面,先是掏煙,順手抽出一根,塞到醫生嘴上,隨手“得”地打著火機伸過,不由你不抽。一口噴出來白煙,使得整屋都香了起來。醫生說:“是啥煙,這么香?”
“香嗎?那就留你慢慢抽。”那人將那包煙放到桌上“告訴你,大中華,三元五一根。”……
劃線部分運用短句,句式整齊,節奏明快協調,描寫了小山村清新寧靜的桃花源式的環境,交代了故事背景。
又如《孔乙己》中的環境描寫:“中秋之后,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我整天的靠著火,也須穿上棉襖了”這里的環境描寫交代了時間的推移,渲染的凄冷悲涼氣氛,暗示社會環境的冷漠——掌柜的見了孔乙己不示對他被打折退的不幸的同情,只是索要他的酒錢和嘲笑,可見人情冷漠。而《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的一處自然景物描寫“那雪下得正緊”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正因為那雪下得正緊,林沖才到山神廟躲避風雪,才有殺死仇敵的故事,這樣,景物描寫就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方法點津:分析自然環境的思路:
1.分析自然環境交代的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
2.分析自然環境暗示的社會環境,揭示社會本質特征。
3.分析自然環境增添或烘托的某種氣氛。
4.分析自然環境所襯托的人物性格、心理。
5.分析自然環境推動故事情節向前發展的作用。
6.分析自然環境對表現主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