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摘要】由于非英語專業學生沒有專門的寫作課程,或寫作課程比重不足,導致非英語專業學生在英語4、6級寫作中及日后工作所需英文寫作中存在諸多問題,這使我們無法繼續忽視英文寫作對非英語專業學生在校成績的影響和工作競爭力的影響。結合文獻發現已有不少關于非英語專業學生寫作問題的研究,雖角度各異,但總結來看,基本上從微觀總結較詳細,問題呈現出從詞匯到句型,甚至到篇章都有。故本文從宏觀上尋找寫作問題的根源,經參考多種文獻,并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反思其問題成因并提出幾點可行性方案,以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
【關鍵詞】非英語專業 英語寫作 寫作技巧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100-02
一、非英語專業學生所體現的英語寫作問題現狀的分析
經過一段時間英語教學實踐的積累,發現非英語專業學生在英語寫作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盡管其中存在學生的基礎英語薄弱所體現出的從詞匯到句法,再到篇章修辭的問題。另外也體現出英語教學模式及課程設置考試機制的問題。
1.考試導向下的寫作忽略問題
長久以來,考試都是教學的風向標,高考引導著高中英語的教學注重語法詞匯。大學英語4、6級引導著大學英語注重聽、讀的教學重點。不難發現,從高中到大學,寫作都只占總分的極小比例,所以從中學到大學,寫作的解決辦法都是考前1個月范文、句型、話題的專題背誦,這只需看一下市面上玲瑯滿目的作文書便可知曉。由于此,便導致每個學生寫出的作文的是三段式,都如出一轍:貌似結構完整,但內容空洞。不僅如此,由于多年來考試作文題目類型的規律化、寫作模式的單一化,導致學生寫作常識的薄弱,寫出的文章都被稱為“論述文”,而根本不會寫散文、記筆記、更不用說學期論文及報告。如果說高中是培養學生的基礎英語階段,那么大學應該是培養專業加外語的技術型人才階段。如果一個大學生不能運用英語寫報告,寫計劃甚至是年終工作總結,那么他的英語水平都應判定不合格。
今年8月,大學英語4級再次改革,其中將原翻譯的5個句子,改成翻譯一個140-160字的段落,內容涉及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等。此次改革是否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考試的導向也傾向于加重“寫”的部分呢?
2.輸入的質和量的匱乏
寫作水平也受輸入的質和量的制約,平時輸入的內容不夠,在隨時日常輸出時自然捉禁見肘,更何況是在規定時間內,就某一熱門話題或專業話題給出見解,并通過高效的寫作技能很好的表達出來。現在的情況是,非英語專業學生往往不重視英語的習得,而只專注于專業的學習。所以輸入的內容仍僅限于課本幾個單元的文章,另外無非是4、6級被考試的閱讀題的文章。無論是課內文章還是考級習題,都只是當作任務完成,沒有哪個學生真的靜下心來研習文章,加以積累。而作為其語言學習的輸入儲備,又有哪些非英語專業學生一個學期看幾本英語原著?聽幾期英文新聞?看幾本英文雜志?追幾季美劇?
但在講究跨文化交際的今天,對于語言的學習,越來越本土化。電視、網絡的信息傳播給了學生多種學習英語的渠道。英語的習得再也不是僅限于英文原版小說,而可以從多方面學習地道的、鮮活的英語。學生再也不用用書本中的陳舊語言來表達當下新鮮的事物和概念。
3.應用性目標不強
以上兩點,考試導向、輸入量少都是因為學生心目中對于英語應用意識不強,甚至有學生覺得大學英語就是過4、6級,而過級是為什么?不清楚。所以覺得沒用。這說明學校在貫徹大綱方面的不足,或課程設置的不到位。2007年我國開始主張培養專業加外語型人才。需要善于溝通交涉的英語聽說類人才,也需要能讀懂專著,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讀寫類人才。所以可以說就是由于學生不知道將來能拿英語做什么,才覺得英語沒用,才覺得沒有費時間學習的必要。但學校必須要讓學生將自己現階段的學習與未來職業取向相結合,在英語應用性目標的指引下開展有效有針對的學習。
二、非英語專業寫作課程設置的必要性
1.大學英語課堂應具有前瞻性
大學英語課堂應該引領社會的發展方向,解決社會所需。所以課內課程就應該敏感地意識到我國將來到一個轉型期:一個由“聽說”期過渡到“讀寫”期的轉型。在我國剛進入WTO的那幾年,培養目標是“提高全體大學生的英語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以此能做到和國際接軌。可是現在在深入發展合作的今天,我們需要的是參與和決策,要汲取國外之專長轉而形成發展我國的實際生產力,那么讀寫能力至關重要。所以從前瞻性的角度,非英語專業也需要“讀寫”訓練,尤其是寫的特訓。
2.英語課堂教學應注重應用性
大學英語課堂設置應具有一定的應用性,根據大學英語要求培養綜合運用能力,將其具體化,應該是英語的應用性,也就是除了能就一個話題,一個事件,討論自己的觀點之外,是否能和別人交流其觀點,能否通過借鑒別人的思路來完善自己的觀點,并最終升華成為理論文字。因為大學英語不應該再延續高中英語的模式和培養方式,應該根據學校教學定位、培養方向、學生特點來設置課程。例如一類學校面向的是科研領域,要主抓讀寫能力;對于二類學校面向執行型工種,更多的是側重于聽說。
3.課堂教學應具有專業性傾向
我們的大學生能否運用英語將國內專業與國外專業發展相比較, 能否運用英語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制定單位所需的發展計劃、書面報告等用于總結、交流的書面材料,能否與別國人員同坐一桌開研討會、報告會。這都檢驗我們的英語教學是否涉及專業性、有多大程度涉獵專業性。
三、將寫作融于課堂教學
由于個別學校沒有條件單獨開展寫作課程,所以寫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不得不落在課堂教學的環節中。不能讓學生繼續停留在考前依靠市面上的各種應試寫作魔方。
1.寫作與課文相結合
現行的大學教學模式仍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以被動地聽和記為主,所以導致學生對于課文的認識就剩下越來越淡漠而已。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教法和高中無異,學生已厭棄。二是由于此種教學與學生需求不符,所以課文講解如果繼續延續這種知識講解模式,那就只能成為英語學習的雞肋,但如果在語言知識講解基礎上加上語篇知識、寫作知識,那么課文多與學生來說就不是死的無用的、所以在非英語專業沒有專門的寫作課的現實下,應該與課文教學相結合。
2.寫作與考試相結合
課內教學自然是無法脫離考試束縛的,所以是否能尋求一種途徑,將平時寫作的習得與考試相結合。平時多給學生推薦一些網站、雜志,多鼓勵學生看一些報刊文章。有條件的話,英語教研組每學期分門別類的統一印發一些文章,就像當初我們學習語文那樣。讓學生有所儲備,從看問題的觀點以及寫文章的套路上,在平時就有所熏陶。而考前的的魔鬼式訓練是在句型和篇章上的強化、沖刺。這種將寫作分兩步完成也是可以嘗試的!
3.寫作與應用相結合
學生的學習大部分靠老師的導向,如果老師照本宣科,那么學生只會應試。如果老師平時就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廣泛涉獵,將英語回歸為一門語言,以應用為導向,了解學生所喜歡的,研究學生專業所學的。那么英語的教與學才達成了一種和解。
四、結語
英語寫作還有很多問題有待于改善,只能寄希望于授課教師在自身條件,學校條件以及學生條件允許下,做一定前瞻性、應用性、專業性的調整,以提高英語教學效度、完善英語教學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蔡基剛. 大學英語寫作教程[M].
[2]蔡基剛.2005,大學英語教學若干問題思考[J], 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
[3]王守仁.2011, 關于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FLLTP).
[4]新東方. 大學英語四六級寫作特訓[M].
[5]朱玉梅.2006,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探析—獨立學院英語課程實踐個案研究[J], 外語與外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