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
《中國當代藝術東歐三國巡展》正在舉辦。藝術家李迪,由于擁有德國綠卡,沒費什么手續就得以進入巴爾干半島,在藝術展之外的時間,悠閑地領略當地的風土人情。
60年代出生的李迪,1990年留學德國布倫瑞克美術學院。此前,在中央美術學院學習油畫藝術,畢業后留校任教。那幾年,他鐘情于德國表現主義繪畫風格,并曾在1989年春天,與幾位好友一起組織過《中國表現藝術展》,展覽的地點就在國家博物館。在那個年代,美院教師的月薪是幾十塊錢,而李迪的作品賣到了幾千美金一幅。
為了親身感受自己一直鐘愛的表現主義藝術發源地,也為了解決內心對未來惶惑不安的焦慮感,已經結婚的李迪只身來到了德國進行繪畫藝術深造。
來到德國的第一個震撼,不是藝術,不是語言,不是文化,而是一個單人間的學生宿舍。在那之前,美院最好的宿舍也是4人間;學校有舍友,家里有家人,如今竟然能夠有一個獨立的、完完全全屬于自己的空間,這讓李迪感受到一種莫名的驚喜。從那一刻開始,“獨立”這個詞,開始成為他未來幾年人生的核心關鍵詞。選課,要獨立安排;交友,要獨立選擇;參加當地的各類社區活動、藝術展,要獨立張羅;生活,要獨立自理。最重要的是,關于人生與未來、政治與自由、藝術與內在,李迪慢慢感受到了獨立思考所帶來的力量。“有了一種距離感,轉換了一個角度看自己、看中國,對未來要選擇什么樣的路,什么樣的發展脈絡,終于有了一些獨立的判斷?!边@個過程,其實是一種尋找自我的過程,“人這一生就是一個建立價值觀、人生觀的過程。”
找到自己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價值,這直接作用在李迪的繪畫上。最初,德國的同學看到李迪在中國的作品時,反應是這樣的:“迪,你為什么要把已經存在的東西照畫一遍?你是在浪費時間。”中國繪畫訓練強調技法,作品缺少思想,缺少藝術家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自我內心的關照。這樣的“作品”在德國人看來沒有意義。事情的結果是:兩年后,李迪的作品已經經常參加當地舉辦的藝術展,他本人也成了當地一位小有名氣的藝術家。碩士畢業之后,李迪進入了大師班,畢業后幾年,又順利拿到了德國綠卡?!八囆g家是在用藝術的語言去表達對人生最真實的感受。如果你連自己是誰都找不到,沒有一個看世界的角度和判斷標準,你甚至無法確定自己的感受究竟是怎樣的?!?/p>
但李迪拒絕了德國的國籍。在他看來,這也是獨立思考和獨立選擇的結果。“我兒子確實是在德國出生和成長,但如果可能的話,我還是建議國內的父母親,等孩子讀完大學,對中國社會有了基本的認識,再出去繼續學習,把學習打通。有了比較,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想要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