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校本管理是培養語文教師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的重要保障,學校管理者可以從營造教師綜合素養師資理念、促進校園綜合文化氛圍、創新教師培養模式、設置校本課程等方面,對教師培養進行校本管理;再通過形式多樣的檢測反饋,評價過程價值,以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和校本管理水平。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師 素養培養 校本管理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北京市朝陽區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新課改語境下中學教師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培養研究》(課題批準號:DBG1251164)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210-01
新課標提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中學語文要培養學生“初步的科學與人文素養”,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要使學生的能力素養得到充分發展,教師必須具備豐厚人文底蘊和良好科學素養。加強校本管理是培養語文教師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的重要保障,它使提高語文教師素養的工作不再是教師個人的零散行為,而以有統籌有步驟的形式,推進學校語文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
一、語文教師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
語文教師“人文素養”是人文知識、人文精神內化所表現出來的氣質和修養,是教師通過修習文學藝術、社會文化等內容,內化為自由思想、獨立人格與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在教學工作中尊重關愛學生,體現對教育事業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語文教師的“科學素養”指科學知識如科學事實、概念規律,科學能力如創造遷移能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力以及科學治學態度,善于發現學習生活中的不足,批判地思考并改進現狀。
語文教師必須將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融合起來,以適應全面發展、均衡素質、創新精神這一教育規律的要求。從目前語文教師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的現狀來看,卻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一方面因為學科背景的原因,很多語文教師科學素養較為欠缺,對基本的自然科學知識不甚了了,在駕馭語文課相關科技常識時,顯得力不從心;或科學思維能力不夠縝密,教學思維的邏輯思辨能力、創造遷移精神不強。另一方面,有的語文教師對自己的人文素養過于自信,以為多年文科知識積累,必然對“人文”有所心得。其實,這樣的心態都未能體現出對語文教師綜合素養的要求。
因此,我們有必要關注并提高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培養教師自我發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而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二、校本管理必要性
語文教師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看似只關乎其自我管理價值,但從一個學校總體規劃與長遠發展來說,教師業務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學校的教育水平與長遠發展,教師培養必須納入校本管理進行統籌規劃。
作為現代教育管理重心下移的結果,校本管理以學校自我管理和自主發展促進并提高管理的有效性,追求學校管理的最理想目標和最優化狀態,力爭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財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學校的整體功能,開發利用、合理配置、優化組合學校的各種辦學資源。
根據各個語文教師自身興趣、專長和發展方向,通過校本管理科學有序的配置和合理強化的運作,語文教師得到開發自我潛能的機會,通過揚長避短、優勢互補使其各盡其才。這樣不僅可以增值教師個體的素養,使其成為更加寶貴和有用的教學資源,而且將統籌創造全校語文教師的教學價值。否則,各行其是的做法,既有一葉障目的片面性,也容易缺乏長遠規劃。因此,校本管理要把系統全面地培養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放在重要位置,以提高全校語文教學水平,進而帶動其他學科教學的共同進步。
三、校本管理策略
學校管理者可以從營造培養語文教師綜合素養的師資理念、促進校園綜合性文化氛圍、創新教師培養模式、設置校本課程等方面,對語文教師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的培養進行校本管理。
首先,學校的管理者要營造培養語文教師全面素養的師資理念。教育教學的綜合性決定了語文教師要勝任工作要求必須全面提高素養,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努力追求廣博的知識。環境潛移默化和影響長效的特點決定了營造這樣的師資理念將有助于提高語文教師對提升素養的重視,這樣語文教師素養才能從根本上得到重視,并以教師素養的提高來帶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其次, 打造人文校園、科技創新校園的氛圍。教書育人的工作性質決定了語文教師時刻都需要參與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在校園人文文化、科技創新的氛圍里,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各式學生活動蓬勃開展,如科技節、戲劇節、體育節,學校學生社團多達數十個,如模擬聯合國、街舞社、戲劇社,如果語文教師只知道書本知識顯然不夠,必須充實和豐富知識面,才能融入學生教育的大環境中。
第三,創新教師培養模式。提到校本培訓,一般都會想到開會學習,我們還可以讓培養方式以令人喜聞樂見的面貌出現。在人文素養方面,學校可以以戲劇俱樂部、西方文化沙龍、旅行攝影比賽、美學講座、國標社以及指導學生社團等形式組織語文教師開展活動,既豐富業余文化生活,也擴展其人文方面的視野。在科學素養方面,可以通過跨學科聽課、組織校園科普活動、教育技術培訓與競賽等打通學科界限。
學校還可以根據語文教師各自教育背景、教學專長及個性特征,設立教師個性化培養方案,抓好教師繼續教育,給他們反思充電的機會。語文教師要整合自己的知識結構,就要有獨立的讀書計劃和自主發展規劃,沒有廣泛的閱讀積累,就不可能有廣闊的精神空間,也就不會有豐厚的人文底蘊與科技知識。
第四,語文教師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的培養效果必須反饋到課堂教學中,校本管理應該為語文教師提供更多的平臺讓語文教師培訓后的成果得以在日常教學中實施。一是鼓勵語文教師開設各種文體、各種課型的公開課,通過跨學科集體備課、聽課評課進一步完善教師的知識儲備,提高駕馭課堂能力;二是鼓勵教師根據自身閱讀興趣開設各類校本課程,比如紅樓人物談、西方科技發展史、古代書畫研究等,尤其鼓勵開設具有綜合性交叉學科的校本課程,比如先秦諸子百家、文明禮儀養成、文學中的科學知識等,以教學促進教研,以教研反觀教師培訓,教師在審視中改變自己,在改變中提高自己。
第五,語文教師素養的提高必然要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既關愛善待學生,站在學生的立場,感受和體驗學生的困難、挫折和渴望,分享他們的成功、喜悅與成長,以寬容之心包容學生的過失、點撥學生的迷津;也要根據學情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方式與學習內容,分析學生的潛質、培養其學習能力。
四、檢測反饋機制
教育教學的目的是育人,語文教師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的培養是否得以有效進行,需要通過檢測來反饋效果,這種檢測既是評價過程,激勵教師積極性,也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和校本管理水平。
學校可以通過教學基本功比賽、課堂教學競賽進行檢測;鼓勵語文教師積極參與教科研活動,通過撰寫論文、申請教研立項將教學中的思考固化下來;通過對學生與家長的調查問卷和座談了解教師師德情況、教學能力水平,不惟成績分數評價教學;還可以通過語文教研組與其他學科教研組橫向比較,分析語文教師在階段性培養過程中的優劣得失,進而總結經驗教訓。
總之,為了更好地實踐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點,適應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教育理念,學校必須加強對教師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培養的校本管理,這不僅使教師自身獲益,在學校教育教學實踐、充實校本管理方面也將具有深遠的意義。
作者簡介:
張曉毓,女,1975年生,人大附中朝陽學校語文教師,中國人民大學文學博士,中教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