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淑琴
【摘要】情感教育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主要探討情感教育在護理教學中的意義,以及如何將積極地情感教育融入護理專業教學之中,發展他們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實現培養護生具有良好的職業情感和態度這一教學目標。
【關鍵詞】護理 生理學 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243-01
人體生理學則是研究正常整體、器官和細胞的生命現象或生理功能(如呼吸、循環、消化、泌尿、生殖、行為變化、等)的發生機制、條件極其活動規律的科學。稱為正常生理學(簡稱生理學)。它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是溝通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是醫學專業學生的專業課之一。其中很多知識點枯燥乏味,學生難于理解和記憶,容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學心理,從而降低學習效果,這將直接影響到后續相關學科的學習。那么,我們怎樣在教學上更好地幫助學生學好生理學呢?不論是傳統教育,還是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往往都只片面地強調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獲得,教師教學方法與技巧的改善,以及知識點的講解與分析。我們應該知道情感教育在對生理學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不能只重智力而輕情感。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然而在目前的大中專護理教育過程中,對于護生情感素質教育方面往往重視不夠,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培養學生不僅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嫻熟的專業技能,同時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富有愛心、具有良好溝通能力、抗挫折能力的新一代護理人才已成為護理教育者的共識。并逐漸成為護理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1.情感教育的意義
情感是構成態度的重要因素,是態度的核心,積極的情感對于護生良好職業態度的形成具有直接的決定和導向作用,進而影響護生的實踐行為。護生只有在情感上接受并喜愛護理職業,才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護理知識的學習中去,才能減少護理人員的流失,提高護理質量,促進學科發展[1]。因此,加強情感教育,探索護理情感教育的方法,培養護生積極穩定的職業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如何在生理教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
在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應緊緊圍繞情感教學和情感培養兩個途徑,喚起學生對學科的積極情感與主動學習態度,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2]。
2.1融入情感教育的具體措施:
關愛學生、營造氣氛和諧的教學環境: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徑就是教師真誠感人。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寄予希望,學生在心理上就會得到滿足,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育。作為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做到以誠相待,正確評價,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接受不同護生間的差異,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心。
用細微的身教體現情感教育:教師健康熱情、開朗的形象是進行情感教育的先決條件。教師教育學生不僅要靠口耳相傳,更要注意言傳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師的言行、舉止、修養、道德情操等,對學生來說都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自身應當具有良好的職業情感,在教學中以富有情感、生動形象的語言,飽滿的情緒狀態以及優淵博知識、良好形象感染學生,以自身對學科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對護理職業的熱愛,,點燃他們興趣的火花,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態度。
2.2組織好教學內容
在教學情景中,學生的需要主要是求知,并以求知為核心形成一個需要的結構。因此在組織教學內容上要重視護生需要結構狀況的分析,注重護理學科及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補充,滿足護生對知識結構的需要,提高護生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當客觀,符合教材和實際。因此在教學中應當既向護生講授發達國家先進護理進展,又要實事求是的描述中國的護理現狀,尤其是臨床護理工作中存在的現實問題,探討我國護理的發展方向,拓寬護生對護理專業的理解。
2.3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靈活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護生獲取知識,而且有助于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方法如下:
2.3.1運用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在教學中注重人文關懷。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布置內容,設置一些醫院的情景,如給臥位病人更換床單、口腔護理、血壓的測量等,讓學生進行角色分工,分別扮演病人、護士、家屬。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活躍了課堂氣氛,提升了護生組織能力和人際交往溝通能力,啟發他們從他人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愛心和同情心,使學生真正體會到護理工作的真諦。
2.3.2以問題為基礎的病案式教學法(PBL):PBL教學法包括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收集資料、論證假設、小組總結5個階段,是一種以提出問題為教學切入點,然后展開問題、解決問題并進一步引申出相關問題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收集、設計病例,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查找資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組進行討論,最后選出代表發言,大家一起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在討論中啟發誘導,通過提問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既學習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從而使護生的專業自信心也得到增強。
2.3.3技能操作競賽教學法:在經過一個或幾個章節實踐教學后,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實驗技能和技巧時,組織學生進行階段性操作競賽,可采取自由結合的方式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操作由每組選派一位同學,其余同學和教師一起觀看,操作結束后,按照熟練程度、溝通能力、用物準備、對患者的關愛等方面來評分,首先由學生來自評和講評,最后教師小結。通過技能操作競賽教學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性,規范了技能操作,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增強了競爭的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2.3.4充分發揮社會課堂的作用:組織護生到醫院、社區、老人院,通過直觀的感性認識,患者渴求關愛與幫助的心情,使護生感受到護理職業的光榮。對于職業的認同感,有助于他們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和適應能力,激發護生自我價值的實現。
3.小結
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人們對于健康要求的不斷提高,要求護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嫻熟的專業技能基礎上,還要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和正確的職業態度。因此,在護理教學中應加強護理情感教育,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護理道德體系,以培養熱愛護理專業,具有良好情感品質的新一代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尼春平,劉喜文,化前珍等.護理情感與基礎護理教學.護理教育,2004,10 (8):758~759
[2]姜安麗,石琴,金玲.護理學“情感教育”的研究與實踐.解放軍護理雜志,1996,13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