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岳陽方言中體助詞“起”“噠”有表示狀態持續的意義,它與普通話的“著”字有著相似之處卻又不盡相同。岳陽方言“噠”還可以表示完成體。本文通過對岳陽方言中“起”“噠”字的探究以及與普通話“著”比較,全面了解家鄉方言,探索方言語法研究,深入了解漢語語言的特性,并提出幾點思考。
關鍵詞:岳陽方言;起;噠;普通話;著;比較在現今的普通話里,體助詞“著”保持了19世紀末北京官話的“存續”“伴隨”語法意義,“實現”意義已經完全消失,“實現”意義由“了”承擔,同時還增加了一個“行為呈經常不斷或連續不斷狀態”的“持續”意義。現今普通話里的“著”表示持續意義是被學者所普遍接受的觀點。在岳陽方言中表示動作行為的持續不用“著”,而通過體助詞“起”和“噠”來表示,它們經常附著在動詞后表示動作行為的持續。
1“起”
先來看幾個例子:穿起皮鞋(穿著皮鞋)、戴起項鏈(戴著項鏈)、穴起普通話(說著普通話)。通過以上例子可以發現,“起”后面通常帶用于描寫人物的裝扮、姿態、神情等的賓語。且動詞限于連續性動作的單音節動詞。這種結構可以表示為:“V+起+O”。“V起”還可以構成連謂句,充當前項,表示后項動作的伴隨狀態。例如,抿起嘴巴笑(抿著嘴笑)、斜起眼睛看(斜著眼睛看)、打起手電筒找(打著手電筒找)。
2“噠”
岳陽方言中的“噠”經常附在動詞的后面表示動作行為的持續。在一些動詞,如“坐、放、開、落、掛、停”等一般都是單音節狀態動詞后接“噠”表示持續體意義。例如,車子里坐噠兩個外國佬(車里坐著兩個外國人)、桌上放噠一雜杯子(桌上放著一個杯子)、水龍頭開噠冇關(水龍頭開著沒關上)、你拿噠,莫落咯噠(你拿著,別掉了)。但是,表示狀態動作的持續不能加“噠”,如普通話可以說“走著瞧”“笑著說”,岳陽方言就不能說“走噠看”“笑噠穴”。持續體標記“噠”可以構成連謂句(或兼語句),“噠”附在第一個動詞之后。這種連謂句(兼語句)按照前后兩個動詞性成分的意義關系又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前項V1+“噠”都表示后項V2的方式,V2表示具體的動作行為。例如,站噠穴(站著說)、困噠看(躺著看)。以上兩個例子中如果去掉“噠”,就不能成立,不能說成“站穴”,“困看”。但是這兩個例子都可以去掉后項的動詞性成分變成祈使句,如“站噠”“困噠”。第二類,前項“V噠”表示心理狀態,后項V2表示動作行為。例如,你先莫急噠走(你先別急著走)、他滴媽媽望噠他肥克(他母親盼望著他回家)。這類句子的后項V2不能刪去,否則就不成立,不能說“你先莫急噠”,也不能說“他滴媽媽望噠”。第三類,前項“V1噠”表示狀態的持續,后項V2是否定式,說明狀態得以持續的理由。例如,坐噠冇動(坐著沒動)、抓噠不肯松手(抓著不肯放手)、穿噠不想脫(穿著不想脫)。通過比較還可以發現,“起”主要是用于描寫人物的姿態、存在、神情和裝扮等靜止的狀態,不表示動作的進行。“噠”則習慣于動作的持續,或用于連動句的第一個動詞位置上。
“噠”還可以表示動作完成。在動詞或動詞短語后表示動作行為的實現,相當于普通話的“了1”“了2”所表達的語法意義。“噠”表示的是一般完成,不強調全部完成。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兩類:第一類,V+噠。例如,小李出去噠(小李出去了)、市場經濟搞活噠(市場經濟搞活了)、老師曉得噠(老師知道了)。由以上的舉例可以看出,“V+噠”充當的是句子的謂語成分且“噠”一般出現在句子的末尾。這里的“V”一般是趨向動詞。第二類,V+噠+O/C。例如,他恰噠兩雜肉包(他吃了兩個肉包子)、這本書我看噠兩遍(這本書我看了兩遍)。第二類的這種格式能夠獨立成句,一般表示動作行為的完成。從以上例子中還能看到:如果句中有數量短語且無后續小句時,則表示動作從開始到完成的數量或時間;當有后續小句時,表示前一動作進行了一段時間之后開始后一動作或轉入后一狀態。如果句中有后續小句時,表示前一動作完成后再發生后一情況,或者表示前一情況是后一情況的假設條件。他答應噠就克(他答應就去了)、他決定噠明天動身(他決定明天動身了)。在普通話中,當賓語是動詞性詞語時,前面的動詞不能加“了1”,而岳陽話的“噠”卻可以用在動詞性賓語的動詞之后,表示動作行為的完成。
3“起”“噠”與“著”比較
“起”“噠”與“著”的不同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點:(1)語法分布“起”與普通話“著”分布相當。“噠”表示動作的持續與“著”分布相當,表示完成意義與普通話“了”分布相當。岳陽方言中的體助詞所表示的意義和使用比普通話更豐富、更靈活。(2)動詞搭配:“起”“噠”之前一般為單音節動詞,且“起”之前的動詞限于連續性動作動詞,“噠”之前為狀態動詞。“著”之前的動詞不限于單音節動詞,但是“著”要求前面的成分必須有“時段持續”的語義特征。(3)語法意義:在岳陽方言中,普通話的“著”分化為兩個:“起”和“噠”,其中“噠”傾向于表示動作的持續,“起”傾向于表示狀態的持續,二者各自分工。這一點在湖南其他方言中也能得到體現。但是對于“著”所表示的語法意義卻有不同的觀點和說法。(4)時態特征:岳陽方言存在體助詞的跨類現象,同一個體助詞可以表示不同的意義。普通話中“著”表示持續,“了”表示完成,“過”表示經歷。而岳陽方言的“噠”除了表示動作的持續還可以表示完成意義,相當于普通話的“著”和“了”。
4關于“起”“噠”“著”的思考
在我國長江以北的漢語方言里也有持續體標記“著”,用法與普通話的“著”相同,都是用在動詞和形容詞之后表示動作或狀態的持續。從政治上來講,北方地區自唐宋以來一直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因而,雖然體標記“著”出現在元代以后,但因其代表具有較強整合力的官話的語素,成為元代以后持續體標記的書面用字,直到現代普通話中,“著”依然發揮著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眾多因素的影響之下,為什么“著”沒有在南方方言里得到大量推廣, 從地理角度來說,南方地理環境復雜,各方言區之間難以形成統一,從而保持了幾種體標記并存的現象;從歷史角度來說,自元代以后,自北向南的大規模移民不再發生,而更多的是由東向西的移民,南方各方言開始自身內部的演變發展時期,給南方方言多樣性的體標記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從持續體標記的產生來說,現代南方方言的持續體標記的產生早于“著”。目前,南方方言中還未出現以“著”為持續體標記。但是,隨著南北方言的不斷接觸和相互影響,“著”會不會出現在南方方言的持續體標記系統或者以其他的方式出現仍然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參考文獻:
[1] 伍云姬.湖南方言的動態助詞[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79.
[2] 方平權.岳陽方言研究[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 徐慧.益陽方言語法研究[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4] 羅自群.現代漢語方言持續體標記的比較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
[5] 伍金輝.論漢語方言持續體標記南北差異的形成[J].社會科學論壇,2008(5).
[6] 錢乃榮.體助詞“著”不表示“進行”意義[J].漢語學習,2000(8).作者簡介:胡一愚,女,上海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