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熱播的古裝劇在讓人們驚嘆于古代皇宮服飾的燦爛文化的同時,更是讓觀眾對其中的服飾圖案千變萬化、絢麗多彩嘖嘖稱奇。通過對電視劇《甄嬛傳》中各個人物的服飾圖案所呈現的不同個性以及歷代服飾圖案的分析,進而對傳統服飾圖案的符號所傳達的內容、意義進行研究,提出將紋樣符號轉化為設計元素,更好地融入當代服飾圖案設計中。
關鍵詞:服飾圖案;紋樣;文化;設計清宮劇《甄嬛傳》的播出,為人們全方位地展示出了傳統文化的集成,它不僅給觀眾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后宮,讓人深感古代宮廷中的鉤心斗角和暗藏玄機,更是為觀眾展現了一場視覺盛宴:各類珠寶玉器、首飾服飾等琳瑯滿目,盡顯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細節的真實決定情節的真實。無疑,《甄嬛傳》的成功播出不僅是靠演員高超逼真的演技和編劇精彩有懸念的故事情節,光華到極致的精致服飾更為一場場華麗的宮斗增添了威嚴和說服力。
1不同的服飾圖案能夠呈現出不同的人物個性
甄嬛在進宮之前,還是一個襖上帶有漸變印花似荷塘春色圖案、馬面裙上印有如意紋路、含蓄清雅待字閨中、對愛情充滿向往的官家小姐,可在宮中度過十余年的時光中,甄嬛十幾歲那時的青春和美好已不復存在,換來的是大紅色龍騰刺繡以及精致繁復的黃色鑲領在身、盡顯雍容華貴之態的最高地位;自幼知書達理的梅莊端莊得體,衣服顏色多是淡粉淡紫色,即使得寵,傲氣的她依舊不求光鮮亮麗,粉鑲紫的茶花顯得溫婉動人,在假孕事件之后更是簡樸低調,旗裝圖案雖簡約得體,但緄邊團團簇簇的蓮花圖案,仍不難看出她作為嬪妃的高貴身份;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華妃娘娘緞面配色姹紫嫣紅,印有橘紅色杜鵑花和黃色月季藤蔓的金黃色旗裝讓她顯得風頭正盛、飛揚跋扈。即使是去太后那里請安,打扮略顯素雅,但濃墨花鳥山水的圖案點綴于衣,花紋依舊精致如往日;皇后娘娘服飾上的刺繡花紋比其他嬪妃都精細復雜,顏色以明橘色為主,秀麗而又不刻意,衣袖上的米白微棕色的花飾枝葉紋路清晰可辨,常出現在比較隆重場合上的她,所穿的吉服也都是繡有八只彩鳳,其中穿插數朵牡丹,牡丹的顏色處理得凈穆素雅,色彩變化惟妙,鳳的顏色比較濃重,凸顯出皇后恰如牡丹、儀若鳳凰,體現出她華貴的氣韻,當她被打入冷宮時,花紋早已不如先前那樣貴氣繁復,綢緞印染的紅色,殷紅如血,不再如先前雍容的明黃色般奪目。
在每場后宮女人的群戲中,嬪妃們的服裝顏色如何搭配、如何彰顯主次,可以讓觀眾甚至僅從宮人們的服飾上就能一眼看出劇情的深意。韓國紗、和服紗、真絲綃的厚重且有質地的面料,多達七八層的分層繡工,主配角之間嚴格的服飾色彩搭配都是這部戲成功的點睛之筆。
2歷代服飾圖案的分析
歷史是社會的鏡子,而服飾堪稱歷史的鏡子,如果你細致地觀察古代每個時期的服裝圖案、表現形式、風格,會發現它恰恰把歷史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
在最初的原始時代,原始人為了遮羞、護體、御寒,用樹葉、樹皮、獸皮圍身。為了表現和美化自己,吸引異性,以及為了圖騰、祭祀、巫術的需要,用彩色泥土和獸血文身、紋面,或劃破身體進行“刺青”裝飾,或用貝殼、獸骨、牙齒、石子等材料串成飾鏈進行裝飾表現。
到了奴隸社會,雷龜紋的服飾開始出現,菱形紋、回龜紋和云雷紋以二方連續的構圖表現形式出現在服裝的領口、袖口、前襟、下擺和褲角等邊緣處和腰帶上,這種表現方式仍然流傳使用至今。
商周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紡織業開始出現。服飾圖案往往都帶有一些迷信的色彩,這也為自然美好的物象蒙上了濃厚的階級色彩。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組成的四神紋成了官員職位高低的區分圖案,十二章花紋也應運而生。
春秋戰國時期的服飾紋樣的題材,具有一定的象征含義。菱形紋、復合菱形紋、方棋紋多用于服飾圖案之中,布局喜歡將圖案嚴謹地適合在幾何框架之內,通過同位對稱和移位對稱來打破幾何骨骼的框架界線,結構繁復但仍很有條理。
在秦代,服飾圖案以經線提花機織出的各種吉祥文字飛禽走獸等迎來了一個嶄新的面貌,色彩艷麗明快,素中卻不缺華美,它除了繼續沿用了十二章紋樣,還將手工業中出現的所謂“青銅文明”的紋樣運用到服飾圖案的設計中去。
漢代服飾圖案一改以往中心對稱、反復連續的組織形式,呈現出一種大氣、簡練、多變的趨勢,并帶有浪漫主義和幻想的手法將圖案進行大膽的變形,因而形成了活潑的龍紋、云紋和鳥紋圖案。盡管服飾圖案的變化是伴隨著權力等級的不斷加深,但其藝術表現力和藝術欣賞價值也在大幅度提升。
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胡服盛行,服飾紋樣從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空前的變化。人們漸漸開始追求服裝的線條美,圖案也開始出現塞外風格有西域特色的紋樣,如具有古代阿拉伯國家裝飾紋樣特征的“圣樹紋”,佛教色彩的“天王化生紋”和少數民族風格的圓圈與點,還有組合的中小型幾何紋樣及“忍冬紋”等。
唐代,是一個與外來文化大融合的時期,開放的管理姿態吸收了諸多異域風采。例如,最有特點的“聯珠紋”和章彩奇麗的“陵陽公樣”。它也改變了以往朝代以天賦神授的創作思想,用真實的花、草、魚、蟲進行寫生,組織結構大而飽滿。并且由于深受佛教思想的影響,寶相紋也廣為流傳,裝飾圖案以富麗的寶相牡丹圖案最為盛行。
宋代服飾清淡、典雅,強調崇尚平淡天然之美,棄之煩瑣。由于受傳統思想理學——“理性之美”的熏陶,梅、杏、荷、菊等符合文人雅士審美理想的君子花卉成為服飾設計圖案的重要來源,
元明時期在服飾圖案上豐富了諧音圖案和寓意圖案。不論是團龍、坐龍,還是行龍,都呈現出程式化造型,云紋、植物紋、鳥紋、魚紋也都趨向寫實,表現出程式化造型特點。
清朝時期,服飾圖案在這時的裝飾作用已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清末的女裝尤其重視圖案裝飾,早期花紋構圖還是簡練,到了中晚期花紋構圖便日趨復雜煩瑣、絢爛纖巧。圖案的風格特征變得越來越寫實,形象刻畫細膩、栩栩如生,并且喜歡用寓意吉祥的圖案形式。
縱觀服飾圖案的演變歷程,不難看出各個朝代的服裝圖案由于不同的文化色調致使紋樣無論是風格還是形式都有所差異,有改進也有創新,有加工也有提煉,圖案是由著一個在圖案風格上從嚴謹向自由過度,在圖案紋樣上由動物紋向植物紋發展、在造型特點上由抽象表現向漸漸寫實的過程不斷發展。
3服飾圖案的文化內涵
圖案在服裝上的運用,不僅有美觀的意義,被賦予更多的是它的精神意義。中國傳統服飾制度中,以裝飾圖案最能顯出中國人文思想的精髓。服飾紋樣在古代宮廷的服飾中所傳達的內容有以下幾方面:
(1)等級的差別。孔子曰:“人不可以無飾,不飾無貌,無貌不敬,不敬無禮。”說明裝飾除了是美的顯現,更是一種禮儀的傳達。在封建社會達到鼎盛時期的唐代,武則天以繡袍賜予百官,以鳥獸紋樣為主,裝飾在前襟后背上,服飾紋飾開始以一種“標識”的特有形式顯示著封建禮制的等級制度。清代在圖案的設計上承襲十二章的紋樣,在明代的八吉祥紋樣的基礎上,集圖案的裝飾作用之能事,使之達到了繁復的程度。這一時期,服裝出現了一種叫“補子”的裝飾,以“補子”的紋樣代表官職的貴賤,“補子”紋樣的差別反映了清代等級的森嚴。
(2)權力的象征。在服飾的裝飾紋樣中,人們把獸類之中最美好的部分全部都集中在一起創造了“龍”。在中國文化里,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力,它一直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圖騰,是中國古代的吉祥瑞獸,也是權力的象征。在清代服飾中,皇帝與帝后等朝服皆以龍紋為章,但依據不同的地位,以龍、蟒的紋樣相區別;同時,人們也把鳥類最好看的部分集合在了一起創造了“鳳凰”,自古以來,鳳凰是歷代帝王治世成功、王道將興的標志。
(3)吉祥寓意。東漢時期的學者許慎在文字學著作《說文解字》中曾說:“吉,善也”;“祥,福也”。“吉祥”是好兆頭。從古至今,中國人就講究、追求吉祥。吉祥圖案產生于商周時期,發展于唐宋時期,到明清時期達到鼎盛,它以含蓄、諧音等方式構成具有吉祥寓意的裝飾紋樣。在借形上,如石榴的圖案因其籽粒繁多象征多子多孫,家庭興旺從而表達“多生、多子”;在借意上,如梅蘭竹菊四種植物圖案因其生長特性被人比喻為四君子,從而比喻人的高尚情操;在諧音上,如“金玉滿堂”中因“玉”與“魚”諧音而以魚和魚缸作為圖案來設計。
4古代服飾圖案設計的現實意義
當今世界,正有一股以中國元素為主體的設計風潮在席卷設計界。在西方,很多設計師是在直白的理解中國這些傳統的服飾圖案紋樣,與文化內涵似乎不太沾邊,看中運用的只是其中的一些元素,將其通過重組、拼接、變形等靈活的方式組合在一起,隨著款式線條的變化而變化。例如,LV在2011年春夏巴黎時裝周的秀場里,將中國古代經典的植物紋繡在了變形的旗袍上,將LV的Monogran Multi以對稱、二方連續等表現形式印在了馬褂上,絢麗的撞色、夸張的變形,由于不變西方女性外放、性感的特性,視覺造型上讓中國元素重煥新生,由內而外地散發出一種王者的氣質。再例如一些西方高級定制的禮服中,白底黑牡丹的變形旗袍這種大膽的構思在中國歷代都極少出現,但在西方人眼里,黑白配色非常經典,相反,對于西方人來說有著激進、危險、慎用的紅色,在中國人眼里卻象征著喜慶、吉祥。
對于中國設計師來說,傳統的服飾圖案是母體藝術,它為現代服飾的圖案設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素材,必須要將這些文化精髓流傳下去。但是傳承歷代優秀的傳統紋樣絕不是生搬硬套機械模仿,簡單的堆砌和拼湊只會使得紋樣變得膚淺庸俗,最終成為大批沒有時代精神的古董拷貝。如何才能既保留傳統服飾圖案的精髓特點,又成功融入進新元素呢?
首先,要透徹了解傳統紋樣在古代服飾中的基本運用要領。例如,紋樣在服飾中所占的位置和比例大小,在衣領、肩部、衣袖、前胸、后背等地方應以一種什么樣的表現形式安排紋樣的放置;再如,紋樣的風格是粗獷還是細膩,是樸素還是華麗,紋樣應盡可能地和服飾的風格保持一致;在色彩的搭配上,主色和輔色的層次關系,忌用些什么顏色,紋樣的顏色要與服飾的色調保持一致等等。其次,研究調查人們的現代生活環境和水平,了解當下流行的時尚元素,充分考慮時代的地域性、時代性特點。將中國傳統的圖案與國際時尚元素相結合,為時裝注入新的活力。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中國服飾將傳統吉祥圖案作為設計元素,火炬接力服上變化的鳳紋、運動員領獎服上升騰的祥云都是極具代表性的中國文化符號,但它又掙脫了傳統概念的束縛。所以說中國傳統服飾圖案在服飾運用中要想不被淘汰,煥發新生,就必須與各國傳統圖案、現代傳統圖形做競爭、推陳出新、擴展應用。
5結語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服飾圖案是中華民族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要在保留與傳承本國傳統服飾圖案精髓的前提下,不斷吸收西方的先進文化和時尚元素,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參考文獻:
[1] 王峰,魏潔,張明明.裝飾圖案設計[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
[2] 陳勤建,尹笑非.點擊中國吉祥藝術[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作者簡介:郭巧馳(1990—),女,河北滄州人,湖北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