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博 張巖巖
摘要:隨著社會現代化的發展,目前我國人居景觀設計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如個性張揚與建筑科學化之間的,矛盾以及生態化要求下的建筑設計問題等,傳統的人居景觀設計中的許多不足逐漸體現了出來。本文主要能從目前我國人居景觀設計的現狀出發,分析目前我國人居景觀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且針對這些問題,探討未來人居景觀設計的主要發展方向。
關鍵詞:人居景觀;景觀設計;現狀;發展方向伴隨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也發生了急劇的變化。人居景觀的設計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人居景觀的設計不僅關系到人們居住環境的質量,還體現著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不僅追求生理上的舒適度,還更加追求居住環境帶來的精神體驗。
1人居景觀設計概述
景觀設計是隨著現代審美和生態意識強化發展而來的,景觀設計已經成為人類塑造和構建生活環境的主要工程。通過景觀設計,能夠表達人類對自然環境的追求和對原始生活的期望。尤其是在自然環境破壞日漸嚴重的情況下,人類對自然景觀的追求更加強烈。具體來說景觀設計是指在某一區域上進行景物的創造,在創造中體現出一定的社會特征和歷史文化內涵。景觀設計具有兩個基本屬性,一是自然屬性,二是社會屬性。因此景觀設計是通過具體可觀可感的自然景觀來體現一定的社會文化內涵。景觀設計在我國的起源較早,早在歷史上就形成了園林藝術以及造園藝術,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園林藝術逐漸與西方的生態景觀設計結合起來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目前的景觀設計,并且成為現代城市建設和發展必不可少的元素。
2人居景觀設計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居景觀設計成為了城市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風景線,在住房的選擇上,居住環境的景觀也成了居民選擇的重要參考標準,可以說人居景觀設計在我國目前的發展態勢是非常迅猛的。但是高速的發展卻也帶來了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影響了我國人居景觀設計的科學健康發展,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總體發展和區域布局上缺乏科學的規劃設計和管理。規劃設計的不合理,主要是指有的居住景觀的設計盲目強調區域特征而與周圍的整體發展格局格格不入,過度的標新立異導致了人居景觀設計中與城市發展的不協調。另外規劃上的不合理還體現在忽視區域的環境保護和基本設計的建設,在低水平上重復建設,導致土地資源的浪費和自然景觀的破壞,尤其是對區域的生態環境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不合理的局部和整體的規劃導致了區域和整體間發展的不協調,直接影響了整體景觀的構建。缺乏科學的規劃設計和管理的還表現在景觀設計中設計的視角單一、片面,造成不必要的區域資源損失,同時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2)盲目追求“檔次”。景觀設計的品質是設計師們應該追求的設計理念和方向,但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市場化觀念的影響,為了迎合社會中 某一類高消費群體的需求,在人居景觀設計上追求“大手筆”、高“檔次”,將設計的重點放在了如何提高人居景觀的奢華程度上,而不在于自然和人文、藝術與實用的結合上。盲目追求高“檔次”的人居景觀設計往往會造成居民的滿目攀比心理,太多奢華浮躁的人居景觀設計打破了人居景觀的初衷。
3未來人居景觀設計的發展方向
從目前我國人居景觀設計的發展現狀來看,其中的確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尤其是隨著景觀設計的社會化,對人居景觀設計概念的模糊往往會造成人居景觀的設計偏差,因此在對人居景觀設計的基本內涵有清晰認識的基礎上,還需要進一步明確人居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在總結目前的人居景觀設計的經驗基礎之上,更好地推動現代人居景觀設計的發展,具體來說未來人居景觀設計將呈現出以下幾種趨勢:(1)人性化。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的核心,在人居景觀設計中也不例外,既然人居景觀設計是以設計人的基本居住環境為核心的,那么在具體的發展中,人居景觀設計必然趨向于人性化。人居景觀會直接影響人的基本心理狀況和人的基本精神生活,從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的角度來看,人居景觀的設計會更加契合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在便利居民的生活基礎之上,滿足居民的基本心理和精神文化需求。具體來說人居景觀的人性化發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生理需求。滿足居民的生理需求是人居景觀設計最基本的功能,主要體現在提供給人休息和健身的場所,呼吸新鮮的空氣和滿足居民對綠化的需求,從協調居住區域的溫度和局部小氣候以及在調節局部溫度的角度從自然優化的角度提高居住區域的居住質量。例如,道路的設計更加人性化,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針對盲人的盲道或者是針對老人增設的欄桿等。這些設計都是對居民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滿足,賦予居民更多人性化的關懷。2)滿足居民交往的精神和情感需求。交往是人實現社會化的重要基礎,生活在同一個空間的人們如何實現交流是居住景觀設計需要考慮的重點內容之一。可以通過設計公共區域的休閑場所,公共座椅增加居民的交往,改善目前小區之內居民相互隔離的現狀,通過景觀設計增進居民的情感交流。(2)共享性。共享性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信息化水平的高速發展,互聯網為人類提供了一個更加開放的生活空間,資源的共享也是其發展的必然趨勢,應用到人居景觀設計中,其景觀設計的共享性,主要是指景觀設計更加開放,資源的共享性特征更加特征。具體來說體現在:一是規劃設計時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環境景觀,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通過設計和創造讓人們享受更加自然和開放的自然環境資源。二是在人居景觀的院落上,可以通過空間安排的層次優化,增加景觀的開放性,提供給居民更多開放和互動交流的場所,在空間上實現共享。三是從整個人居景觀的整體性角度出發,創造一個優美舒適的居住環境,提升居民對居住環境的歸屬感。(3)延續性。延續性主要是指對歷史文化的傳承,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我們越來越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對歷史的緬懷和對傳統的繼承成了二十一世紀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內容。因此未來人居景觀的設計必然會更加強調居住景觀所體現出來的歷史文化內涵。文化特征在培養居民民族意識以及提升居民的文化素養方面也具有重要意義。人居景觀設計中的延續性具體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將區域的歷史特征融入景觀設計中去,在景觀設計中體現一個地區的歷史文化內涵,在文化傳統上實現傳承。二是對地區的精神生活的延續,將一個地區的精神特征與景觀設計相結合,通過客觀存在的環境影響居民的精神狀態,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4結語
現代化的社會是一個創新與保守、繼承與發展并存的時代,我國的人居景觀設計要突破現有的層層困難和問題還需要在今后的發展中充分尊重客觀自然規律以及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以人為本、多角度的實現人居景觀設計的發展,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國的城市化發展水平必然會進一步提高,而城市的人居景觀設計要跟隨城市發展的步伐,必須克服在設計中的盲目性特征,要在保護自然生態平衡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完善自身設計水平和設計理念服務于現代城市的發展。人居景觀是人類居住環境的集中體現,也是人對生活環境的愿望的表現。在未來的發展中,緊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體,在滿足人性化居民需求的同時,參考文獻:
[1] 蔣波.21世紀人居環境景觀設計分析[J].中國建設信息,2004(24).
[2] 趙玉勃,董明皓.景觀設計與人居環境規劃[J].山西建筑,2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