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手風琴作為一門具有鮮明特色的樂器,越來越受人們的喜愛。隨著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手風琴逐漸成為音樂藝術教育中的樂器之一。另外,音樂界曾經多次對音樂的教學模式進行討論和研究。其中,風琴集體課因具有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學生競爭的學習機制及節省教學能源等優勢,得到人們認可,現已經成為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教學模式。
關鍵詞:手風琴;集體課;教學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文化的普及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的同時,更加重視音樂藝術的教育了。但是,隨著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市場對于音樂方面的人才有個更高的要求。如果音樂專業的學生只具有自己本專業的樂器演奏技巧是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要求的。其中,手風琴作為音樂教育中主要的樂器之一,具有攜帶方便,音域寬廣,表現形式多和藝術表現力強的優點,手風琴的教學已經納入了高等學校的音樂教育課程中。并且,手風琴集體課的教學方法已經成了主要課堂模式。
1手風琴及其集體課
手風琴既能獨奏又能伴奏的簧片樂器,聲音宏大,音域寬廣,通過手指與風箱的巧妙結合,可以演奏出多種風格的樂曲。另外,其體積小、攜帶方便,適合不同年齡的演奏者自娛自樂或者參加演出。已被納入高校音樂學習的主要樂器。當今,手風琴集體課已經引入了手風琴課程的教學機制中。從教學效益的角度看,手風琴集體課緩解了由于擴大招生產生的教、學比例失調的矛盾,改變了傳統的教師“一對一”的低效率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質量。與傳統的教學課堂模式相比,集體課不是把個別課的教學內容在新形勢下重復照搬,亦不是將許多小課內容的機械相加,而是將普遍存在于高師、低年級、初學者等人間的共性問題綜合起來,從而進行系統教學的集體授課形式。其中,集體課在音樂教育領域具有的特殊性和系統性,對教學的有序和規范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系統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概括好手風琴集體課的教學任務,明確教學目標,進而選擇系列規范的教學內容。另外,為了實現新的人才培養的目標和配合新的高師手風琴教學內容的貫徹,我們在保留原有教學課時的前提下,必須對教材進行革新,在原有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構建更科學、完整、高效率的交互性的手風琴課程體系。
2手風琴集體課的教學
2.1優化課堂模式
為建立能夠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集體課,我們可以對課堂的教學形式進行優化,采用多種授課方式的有機結合,如小組課和大班課。小組課,一種現行的教學模式,即以幾人或十幾人為教學對象,實行高效率的教學。在其教學過程中,教材須統一,并且學習進度基本統一。小組課,主要針對手風琴彈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的傳授,主要解決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普遍性的問題,適用于數量多且手風琴程度較低的學習對象。大班課。是集體課的另一概念的延伸,一般教學單位為班級。在此課堂上主要講述具有知識型和理論性的教學內容,包括手風琴教學論、藝術史和作品賞析等。大班課通常利用現代化技術設備,實現理論和技能的結合,展示源遠流長的手風琴藝術,開展全方位的教學活動,避免了音樂教學中機械的純粹的技能學習,進而提高學習效率。當然,大班課目前也只是嘗試運用于高師的教學,要想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仍須不斷的探索和完善。由此,通過大班集體課演奏同一首樂曲,老師可以有效地檢查學生的基本節奏和音準;通過小組的演奏,可以使其余同學進行觀摩和學習,實現取長補短的目標。另外,教師爺可以選擇彈奏技術較好的同學進行獨奏,在其獨奏后加以點評,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在互相交流學習中提高彼此演奏水平和對樂曲的判斷力和理解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最后,針對個人彈奏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重點講授,以免他人再犯同一錯誤。
2.2現代化教學
隨著科技的發展,往日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多元化的教學要求。當今我們面臨的是一個知識信息爆炸性的時代,各種多媒體設備、網絡平臺和音像資料特別豐富,所以,在手風琴集體課的教學上,我們應該改變教學手法,采用演奏、講授、聽賞和評議結合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們打開一扇全面的大門,進而提高學生的情操,擴展他們的視野。一方面,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去欣賞藝術水準較高的音樂會,讓他們親身感受手風琴演奏的無限魅力,激發他們的學習激情。另一方面,我們還可以組織屬于學生自己的手風琴音樂會,給他們搭建舞臺,讓他們充分的展現自己,進而為學生乃至教師們提供相互交流和觀摩的寶貴機會。假如,學校不具備一些先進的設備,教師則應該積極地向學生推薦一些網站,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2.3教材合理性選擇和感情的培養
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師則面臨了新的挑戰。教師為滿足教學要求,必須盡力做到全面考慮和統籌安排,在實現教學進度和目標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首先,教師應根據教學進度的要求,合理選擇需學習的音樂作品。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如熟悉學生的專業水平和興趣點在哪里,進而做好因材施教;還可以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對接,明確學生的發展方向。從而將專業程度相近或興趣相似的學生進行合理的安排分組,量身制定符合他們的教學內容。其次,在完成教學進度的同時,也要兼顧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驅動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音樂教學上,教師要積極地利用多種手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時間空間,提供給學生講學習過后形成的能力展現出來的機會,使學生實現興趣、才能與成果相結合的目標,進一步增加學習的興趣,在活動中促進師生的感情。另外,時代在發展,對于手風琴專業的學生,他們的演奏水平和知識含量都已經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陳舊的樂曲已滿足不了他們對音樂的渴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應該推陳出新,大膽地進行創新,選擇富有特色的樂曲,演奏一些具有現代氣息,富含當代音樂元素的作品,給他們帶去新鮮感。同時,要改變觀念,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進行大膽的創新,或許,在原有知識和技巧的運用基礎上,加上他們天馬行空的實現,會創造出新的樂曲篇章。
3結束語
手風琴集體課目前已經成為高等師范院校的主要教學模式,且在教學過程中,避免了重復勞動,使師資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大大改善了教學效果。實踐證明,手風琴集體課是合理的科學的,對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有極大的幫助。然而,集體課在帶給我們效益的同時,不免會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不能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足、對教材要求嚴格、在較短時間內不利于師生感情的建立等。因此,如何更好地實現手風琴集體課,適應每個學生的需求,使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的激發出來,這還需要教師們在往后的教育過程中,總結經驗,積極做出教學的調整,力求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參考文獻:
[1] 蘇怡多.手風琴集體課教學中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以高師手風琴專業學生集體課為例[J].甘肅科技,2012(09):98101.
[2] 米琪.談高師手風琴集體課教學[J].石家莊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3(02):7879.
[3] 胡炬.淺論高師手風琴集體課教學[J].發展,2010(02):127.作者簡介:王匯涓(1979—),女,甘肅人,碩士研究生,蘭州城市學院音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器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