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拜仁在德甲賽場上碾壓各路對手時,賽場外卻傳來了一條壞消息:作為該俱樂部的主席,赫內斯因逃稅案被慕尼黑地方法院判處監禁三年半。或許,這只是揭開了一場稅務風暴的序幕,未來會被風暴席卷到的體壇人物,恐怕遠不只一個赫內斯。
赫內斯逃稅事件剛被曝光時,外界原本估計涉案金額大概在320萬歐元左右,并預測可能受到追究的部分僅有90萬歐元。但如今根據慕尼黑地方法院的判決顯示,赫內斯的逃稅總額居然高達2720萬歐元!要知道,德甲聯賽中大部分俱樂部一個賽季的轉會投入都達不到這個數字。
人們不禁要問,既然平時并不顯山露水的赫內斯都有如此嚴重的逃稅行為,那么足球圈內的其他高薪人士是否就能獨善其身?實際上,各國稅務部門的確早就盯上了這個群體。幾乎就在德國開始調查赫內斯的同時,西班牙也曝出了梅西涉嫌逃稅的新聞,這位四屆金球獎得主被懷疑伙同父親參與逃稅。根據西班牙《世界報》的報道,梅西父子最終以補繳1500萬歐元的方式,爭取到不被進一步追究責任的結果。
由此可見,在不斷誕生百萬富翁的國際足壇,逃稅似乎已成為頂尖人物們揮之不去的陰影。如果追溯歷史,會發現馬拉多納也曾飽受稅務官司的困擾。2005年,意大利地方法院宣判馬拉多納在效力那不勒斯期間偷逃稅款3720萬歐元。結果,當馬拉多納2006年返回那不勒斯參加一場慈善賽時,意大利執法部門直接從他手上摘下兩塊名表用來沖抵稅款,令這位昔日巨星好不尷尬。
既然逃稅有可能遭受的懲罰如此嚴厲,為何足壇人士還會無懼風險地加入其中呢?其實,對于他們的逃稅行為,人們不能將其想象得太過簡單,以為只是通過瞞報收入這種最原始的方式來少繳稅款。真實情況是在經紀人等專業人士的幫助下,足壇人士的逃稅手法會非常隱蔽和狡猾。比如在足球圈內中最常見的,就是要求俱樂部或者贊助商將原本應當支付給個人的費用,轉移支付給球員實際控制的私人公司,這樣球員就可以利用公司所得稅率較低或者免稅的特點,來實際降低個人所得稅的支出。
在足球圈外,其他體育明星的逃稅手法更是五花八門。譬如,為了逃避德國當地的高稅收政策,以車王舒馬赫、網球明星貝克爾為代表的德國運動員會選擇長期定居在瑞士或者摩納哥等低稅收地區。由于瑞士并沒有將F1賽車手視為一項職業,因此當時年收入超過5000萬美元的舒馬赫被定義為“失業者”,并且只需要按照年收入30萬美元的計算標準來納稅。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方案大多游走在“合法避稅”與“違法逃稅”之間的模糊地帶,有時很難判斷到底更接近哪一條邊界。包括上文提到的馬拉多納逃稅案,也曾出現過戲劇性的反復。就在2011年,意大利法院撤銷了此前宣判馬拉多納逃稅3720萬歐元的判決,結果馬拉多納又反過來,表示將向意大利方面索賠。最近幾年歐洲經濟不景氣,各國政府都加大了稅務監管的力度,尤其是嚴查高收入人群。在這種背景下,赫內斯、梅西也就難逃“躺著中槍”的命運。
相比已經掀起稅務風暴的歐洲,中國體壇在這方面看似平靜,其實不能忽視一些隱約的預警信號。比如,當年在卡馬喬與足協簽訂的那份天價執教合同中,有關所得稅負擔的問題就在各方之間引發了一系列爭議,貌似至今仍在等待來自國際足聯的裁決。又比如近年來在球員與俱樂部的合同糾紛中,時常出現“陰陽合同”這個關鍵詞。在一陰一陽的兩份合同背后,是否也隱藏著與稅務有關的企圖呢?
或者再切換下視角,以“文體不分家”的思路在國內尋找參照物,會發現文藝圈內遇到稅務麻煩的影星、歌星比比皆是,就連劉曉慶都曾因為涉嫌逃稅而被逮捕。那么,在收入水平不斷提升的國內體壇,是否也隱藏著無數的劉曉慶或者赫內斯呢?在風暴尚未掀起之前,從體育主管部門到俱樂部再到運動員自身,都有必要加強稅務方面的法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