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件已經沒有懸念的事──2014巴西世界杯的基礎工程項目遠不如當初描繪得那樣壯觀,而且大多還停留在效果圖上,指望在開賽前的1個月完成尚未完成的55%工作量,這種奇跡存在嗎?要知道,國際足聯給了巴西7年的準備時間。
在沒有懸念中,漸漸醞釀的恰恰是懸念,就像不日揭幕的巴西世界杯,有誰會想到竟然如此懸念叢生?
誰都清楚,巴西是世界上最會踢足球的地方,在這個地處南美洲的大國,到處都彌漫著足球的氣息,而把世界杯交給他們,原本也是最讓國際足聯和全世界人民放心的事情。
然而,擔心卻不知不覺地在心中緩緩蔓延,以至于現在已對巴西世界杯沒了底……
84年來,人們對世界杯歷史上的冷門眾說紛紜,諸如1950年美國隊1比0擊敗不可一世的英格蘭隊、1966年朝鮮隊1比0淘汰意大利隊晉級八強、1982年阿爾及利亞隊小組賽2比1力挫聯邦德國隊等等,莫衷一是。
沒錯,那些在當年的時代背景下,甚至放在當下,都可被視作冷門。不過,真正的超級冷門卻是1950年世界杯最后一戰巴西隊對陣烏拉圭隊。任何人都可以想象主辦者巴西當時對世界冠軍的期待,而且他們那時確實有能力、有實力完成這一史無前例的壯舉.可是,頑強的烏拉圭人粉碎了東道主的夢想,“一支球隊打敗了一個國家”的滋味只有親歷者才有深刻體味。據資料記載,當烏拉圭隊打入制勝之球后,容納20萬人的馬拉卡納體育場當即鴉雀無聲。那種“恐懼”決不是用“冷門”或“懸念”能一言代過的。
穿越64年,奔放的巴西人依然沒有停止對懸念的制造,此起彼伏的冷門已由場內向場外發展。
之前,很少有人意識到巴西人會如此反感世界杯,反對世界杯的游行示威接連在當地多座城市爆發,賽事舉辦地累西腓甚至還發生過打砸搶暴力事件,足球王國的人們對世界杯的抵觸情緒之高令人始料不及,這難免要為賽事蒙上一層陰影,諸多不確定性使得世界杯懸念陡增。
在這種情況下,巴西前總統盧拉、球王貝利相繼發聲,呼吁球迷不要讓足球王國這一稱號在世界杯上丟掉。
沒有人能對未來事態的發展作出預測,只有默默祈禱那些對舉辦世界杯心存不滿的人能真正站在足球的立場上,屆時為世界杯、為巴西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別再去制造更大的冷門。
巴西世界杯場外接二連三的冷門大有喧賓奪主之勢,使人無法將注意力集中于場內,既是無奈,也是悲哀,未曾想世界杯竟落得如此地步。
將視線拉回場內,其實人們關注的仍是冷門。如果世界杯如同設定好的程序,按部就班地運轉,先是強隊戰勝弱隊掃清障礙,繼而群雄逐鹿,那么4年一度綠茵盛宴的味道豈不是過于單一,“舌尖”慢慢就會變得索然無味。世界杯需要場內的冷門為這場盛宴提味兒,那樣才會吊起人們的胃口,也不妄對世界杯4年的期盼。
第六次奪取世界冠軍是“五星巴西”的目標,但其中或許暗藏著最大的冷門。雖然占有作為東道主的天時、地利,但人究竟和不和,現在還無法預知。巴西隊在本土登上世界之巔眾望所歸,可這個憧憬最終美夢成真,還是一廂情愿,又有誰敢斷言?64年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雷米特杯非巴西莫屬之時,“不幸”卻降臨在馬拉卡納體育場。而今,姑且不再談論場外的反對之聲,即使巴西隊內也非風平浪靜,主教練斯科拉里的逃稅風波尚未畫上休止符;在巴薩久被梅西壓制的內馬爾狀態能否在比賽時達到最佳;富有個性的巴西球員在世界杯上是否會形成合力……,一切都是懸疑,而這些往往是催生冷門的因素。
面對可能爆發的冷門,人們時常會產生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因為獵奇而渴望冷門層出不窮,另一方面卻因冷門會打破常規思路而使人心懷忐忑。不論人們如何看待冷門,巴西世界杯的冷門正在孕育,加之此前的場外冷門,無形中為比賽平添了熱鬧。
時代變了,世界杯也變了,但冷門卻不因諸多改變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