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當那名穿著厚厚的搞怪小雞裝束的人堅定地超過我時,我知道我要認真對待跑步這件事了。那是2012年夏,我正冒著傾盆大雨在倫敦攝政公園參加10公里賽跑。在完成3圈賽程的最后一圈時,一只濕漉漉的“雞”向我追了過來,邁著沉重的步子緩慢卻堅定地超過了我。我倆距離如此之近,我甚至能聞到他身上潮濕的尼龍羽毛味道。我邊跑邊為自己開脫:這家伙顯然更加年輕,說不定還是一名經驗豐富的俱樂部賽跑選手。但其他想法也止不住地闖入我腦海:如果連身著奇裝異服的人都能超過我,那么,我還能算是一名賽跑選手嗎?
當我還在胡思亂想時,“小雞”已消失在視線之外。但在賽程的最后一公里時,我又看到了他。不知怎的,我體內頓時迸發出一股力量,開始加速。最后一個彎道了,他仍然領先于我,我不清楚他是否會邁著兩只橡膠腿向終點發起沖刺,但那身愚笨的裝束讓我感到一陣憤怒,我拼盡全力追了上去,超過他,率先撞線。
半年后,一個寒冷的日子里,我和一千多名賽跑選手一起站在英國國家越野錦標賽的起跑線上。比賽在桑德蘭舉行,這一次沒有任何選手穿著奇裝異服。自從半年前加入地方體育俱樂部“海格特越野競走者隊”之后,我的目標就是參加2012年底的這場比賽。在等待發令槍響時,我站在齊踝深的泥漿里顫抖、恐懼,但回想起驅使自己來到這里的原因,我也為自己所取得的成績驕傲。
就在一年之前,我跑過的最長距離是沿著家門前的小路跑個來回。那一年我45歲,多年的辦公室職場生涯已經在我的腰圍上打下印記。當年那個干瘦、滿臉菜色的學生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油光滿面的中年胖子。我不得不承認,自己要跟上兩個年幼的兒子頗為吃力,要奮力彎腰才能撿起板球。更糟糕的是,我在家里被稱為“胖爸爸”,這一稱呼生硬、直接,但卻無比精準。
我開始嘗試繞著小路盡頭的樹林打轉,每次一圈,速度不比走路快多少。幾周后,我成了所謂的慢跑者。這期間有個朋友到家里來吃飯,手里拿著一枚他在跑步比賽中獲得的獎牌,向我發出挑戰,要我下次跟他一起參加。2011年12月,我參加了生平第一次跑步比賽。在最后一段路程里,我簡直體會到了死亡的感覺。但比賽完后,回憶自己剛才50分鐘的表現,我又想著:“我能做到更好。”
我決定第二年全力投入,看看一名肥胖的中年記者用心鍛煉的話,到底能夠跑多快。
我很快就找到了組織。每周六上午有一個5公里公園跑的活動,由志愿者組織,每周都有約2.5萬人參加。一個簡單的條碼系統就能讓體能各異的跑步者測出自己在優美環境中、適宜距離內的成績。在5公里跑中,我很快看到了自己的可喜進步:在漢普斯特德的丘陵路線跑步時,耗時從23分多提升到20分30秒,在橫跨北倫敦(如亞歷山大宮和海布里曠野)的平路上繞圈跑時,比上述成績還快1分鐘。
因為感覺愉快,跑步變成了一件令人沉迷的事。我開始購買《跑步者世界》和《運動員周刊》雜志,閱讀上面的訓練技巧,以此說服自己確實是一個真正的賽跑選手了。我在Run Britain和Power of 10等網站上都注冊了。這些網站可以讓你追蹤自己的表現,并與其他跑步者進行比較。網站上顯示,我是去年45歲以上組5公里跑的第464名,同類組別中10公里跑的第938名。相當不可思議的是,在兩英里跑中,我排在第14名,令人自豪。根據該網站資料,我的最新成績使我進入了該年齡段全國最強的10%跑步者之列,這太讓人開心了。毫無疑問,追求名次的提升使沉迷感得到了滿足。我發現自己每次比賽結束后都蜷縮在電腦前,等待網上公布結果,看著我的名次隨時間的微小變動而發生細微改變。
一談到跑步,我就看到同事和朋友面露畏懼。但是,如果碰到資深愛好者,對話可以持續幾個小時,我們交流訓練方法、受傷的煩惱和比賽日的英勇故事。由于我的跑步變得更加鄭重其事,訓練也同樣正規起來:每周固定跑15英里(約合24公里)。最近,當發現可以從辦公室所在的倫敦中部跑步6英里返回倫敦北部的家中,我就把訓練里程調到了25英里。跟一名正式的賽跑選手比起來,這不值一提,他們一周鐵定要跑上100多英里,但這樣跑一天還是會把我這個大塊頭累倒在地。
我的妻子十幾歲時是長跑好手,但現在跑一段距離她就疲憊不堪。她覺得我收集的比賽T恤和帽衫紀念品很可笑,并毫不留情地指出,雖然我的體重剛剛超過12英石(約合76.2公斤),但在長跑界仍被歸為大塊頭這一類(大部分優秀的賽跑俱樂部選手都至少比我輕1英石)。我更樂意認為她是在偷偷為我驕傲。
在過去兩年中,我獲得的真正啟示來自于光榮而瘋狂的越野賽跑。自從加入了“海格特越野競走者隊”俱樂部后,我已參加了16場不同長度的全國性泥地越野競賽。每次參加新的越野賽挑戰極限時,我都覺得這是人生中做過的最困難的事。在桑德蘭競賽開始一周前,我參加了南部錦標賽,繞國會山長跑15公里,在541名選手中,只有350人抵達終點,我完成了這段痛苦的賽程。賽前人們對我說這將是我人生中最具挑戰的賽跑,卻對桑德蘭比賽的殘酷性只字不提。
18個月前,如果有人告訴我“胖爸爸”將與國內最優秀的運動員站在同一國際性比賽的同一起跑線上,我準會認為他們腦袋被夾了。當我在桑德蘭赫林頓公園,抬頭望著白雪皚皚的山峰,低頭看著自己可憐巴巴濕漉漉的腳時,我也曾懷疑自己的神經是否錯亂。
待到1100名勇敢無畏的成年男選手排成一行之時,90%的跑道已經泥漿鋪地,被早先的女子組和青少年組攪得一團糟。才跑到一半,我的腳就凍麻了。盡管比賽只有區區12公里,但因為腳下缺乏牽引力,每跨一步所耗費的力氣是平時的兩倍。由于沒有經驗,我啟動過快,并在此后很長時間內被一個又一個參賽者超越,以至失去信心。在比賽進行到大約10公里處,我注意到自己被許多頭發灰白、大腦睿智的選手們追上了,他們顯然在有意識地保存實力。還差幾步我就被領先選手甩出一圈了,我感到丟臉,在這份自尊心的驅使下,我跑完了3圈賽程的最后一圈。但是此刻,我幾乎是邊哭邊把一只腳放到另一只腳的前面去,這簡直已經不能算是跑步了,我成為第775個踩過終點線的人。
比賽結果無可爭議。那天第774個跑到終點的選手只比我早一秒,但毫無疑問地打敗了我,就跟我打敗了攝政公園那只“雞”一樣確定無疑。
我所面臨的挑戰一直是看看自己能否在每一次比賽中堅持下來,對結果我暗自滿意,我是2013年2月全國比賽中獲得官方認可的第775名成年男子越野選手。
我對自己的了解
* 我并非天下無敵,但我也不會輕易放棄。一旦比賽開始,就不會中途退出。
* 我在跑步愛好者中發現了一種共同的品質:總是對新加入者加以鼓勵,無論他們能力如何。
* 我發現我挺勇敢、堅定,比想象的更健壯。我發現自己真的不在乎下雨,可以應付寒冷和泥漿。但有一種東西仍然令我恐懼——山。
我的提示
* 加入一家俱樂部,它所提供的專業知識和友情絕對無可替代。它會讓你充滿干勁,促進你提高自己的技術和時間。
* 對小奇跡心存感激。逐步改善,可能看起來幾乎難以察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累積起來,為你的體能和速度帶來顯著變化。
* 不必跑馬拉松。從5公里到半程馬拉松,其間有上百種競賽規程,應設定切合實際的目標和計劃。
* 將訓練與生活方式融為一體。為訓練日和休息日安排固定的時間,周末來一次長距離慢跑。
* 受傷時不要跑步。堅持鍛煉是很有誘惑力,甚至當你受傷時也是如此。但是,如果你的肌肉拉傷或肌腱受損,沒有什么比休息來得更管用。
[譯自英國《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