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學習醫學,多次贏得科學競賽,將科學帶上舞臺。同時您還是YouTube視頻網站的明星,因為您關于腸道的言論實在太有趣太可愛了。您為何選擇這個話題?
我生活在法蘭克福的一棟合住公寓內。一天我的一位室友在廚房問我:“茱莉亞,你是學醫的,那你知道人是怎樣排便的嗎?”聽到這個問題,我一時間不知所措。在我的學習中,腸道總是被忽略。于是我開始埋頭苦讀。我對腸道知道得越多,它在我眼中就變得越漂亮——一個名副其實的超級器官。它占免疫系統三分之二,是皮膚面積的100倍,從小面包或豆腐腸中獲取能量,產生20多種激素,是重達兩公斤、多達100兆個細菌的聚集地。
您后來給您的室友一個滿意的答案了嗎?
我先是告訴他,肛門非常善于交際,它連通兩個意識世界。我們有一個肛門內括約肌和一個肛門外括約肌。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控制外括約肌,內括約肌則不受意識控制。當內括約肌碰到消化過的食物時,就會反射性地張開,讓一小塊東西進入中間區域,這里有豐富的傳感細胞,它們就會檢測,過來的是固態還是氣態,然后把結果報告給大腦。大腦就會知道它應該做什么,并使我們的行為適應周圍環境。比如:喂,聽著,我們在開會,如果是氣態,那你得輕聲點放出來,固態當然更麻煩,絕對不能出來。
然后呢?
然后大腦和腸道就達成一致,又把這一小塊東西放回等待區。但是不可太過頻繁地這樣做。如果外括約肌總是關閉,然后告訴大腦“不行,現在不行”,時間長了就會影響內部交流。這就像某項工作必須馬上完成,而一個同事總是拒絕執行,會對團隊合作造成糟糕的影響。
關于腸道,您還發現了什么?
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一位以色列醫生的研究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請他的實驗對象在3種不同的座位狀態下上廁所。結果發現,我們西方的坐便器雖然舒服,但并不高效。自遠古時期起,蹲著就是最佳排泄姿勢,這樣腸道是直的,一切都能很順暢地出來。
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最好改造我們的衛生間?
不不,不用慌張。坐著的時候也可以做出蹲著的效果:將身體前傾,雙腳放在一個小板凳上,就是正確的角度。
您對腸道魅力的贊美開始于兩年前弗賴堡科學競賽的舞臺上……
那時正值圣誕節假期,一個朋友給我發來科學競賽的鏈接——它實在是太符合我的風格了。一個月內我和姐姐吉爾合作完成了報告和圖片。吉爾是圖形設計師,她負責畫畫,我完全信任她。準備過程其實非常簡單,重要的是我們自己不能覺得尷尬。
但是對很多人來說,這話題簡直讓人尷尬死了。
對的,但這也正是我的目的:揭開這個器官的神秘面紗。每次我和我的病人說起這個問題時,他們的厭惡和害羞突然變成恍然大悟:哦,多棒!我完全沒想到,腸道是如此富有責任心,如此通情達理!他們了解到,我們的腸道是一個親切而友好的家伙,它會將身體的問題告訴我們的大腦。傳達這樣一種充滿魔力的知識給我帶來了無與倫比的樂趣。
在您最近出版的書中,您寫到了“腸道-大腦”。該怎樣理解這個詞?
腸道是最原始的第一大腦,只有通過更加高效的營養供應我們才能建立起第二大腦,這樣我們才能找到更好的食物。心理和腸道關系密切。我們的肚子非常敏感,它能感知。我想,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注意到了:悲傷的時候有人會吃很多東西,有人會吃不下東西;壓力大的時候有的人會打嗝,有的會腹瀉或便秘。很多時候,悲觀情緒或注意力障礙也是消化系統出了問題的信號。
這意味著,腸道在我們意識不到的情況下,控制著我們的感覺世界?
至少它有著明顯的話語權。比如所有人都有7種基本情緒:高興、悲傷、憤怒、厭惡、恐懼、輕視、驚奇。它們在我們的臉上一閃而過,我們并不能像控制手腳一樣很好地控制它們。這種現象源于我們在母體中的胚胎發育階段。每個人的生命都開始于一段不受控制的肌肉管道:以嘴巴開端,以肛門結尾。這之后在胚胎發育的過程中,嘴巴周圍長出臉來。所以下次你微笑的時候,可以想想你的腸道管。
很多人只有在腸道出問題的時候才會意識到它的存在。有沒有可以訓練腸道的健身課程?
我的觀點是,養成有益于腸道健康的習慣,本身就是很好的訓練。如果我想討好我的腸道益生菌,我就不能只吃披薩和意大利面,有時也該吃吃蔥、菊苣、筍、洋薊、大蒜、洋蔥、壽司和土豆沙拉。如果我不愛吃蔥,那我會買菊粉,它是這些益生菌群喜愛的食物,從菊苣中提取出來,味道像棉花糖,但絕對不會不健康。我一周只吃一次肉。
您是說,素食者腸道更健康?
并不完全對。每天早上吃需要咀嚼很長時間的谷物混合麥片的人,極有可能腸道更差,因為非水溶性纖維會使腸道表面細胞脫屑。更好的是精細的水溶性纖維,比如說蘋果中的果膠,它們能夠形成粘液保護層。每天30g膳食纖維最理想,而我們歐洲人平均才攝取15g。此外,身體還需要氨基酸來產生蛋白質,它們富含在肉類中。
我們的腸道中生活著數量龐大的菌群,它們究竟有何作用?
我們每個人的腸道細菌都有不同的構成,60%以上的細菌根本不為科學所了解,因為人類不能培育出它們。最近幾年,它們對人體的影響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研究。我們知道,它們訓練我們的免疫系統,形成血型,可能還讓我們免于得癌癥。
其中一種您稱之為“小胖子細菌”,因為它讓我們發胖。
我們的營養中30%都來自細菌。它們分解我們的飲食,給予我們能量,有些卻會把我們喂肥。比起沒有“小胖子細菌”的人,體內有這種細菌的人,吃同樣多的食物時更易發胖。但腸道中也存在能夠保護我們免于發胖的細菌。通過在老鼠身上進行的實驗,我們發現,這種細菌能夠控制動物不會太過肥胖,即使在它們攝取的熱量非常高時也不例外。
我們可以想象將來會出現一種細菌混合物,能夠防止人們變得過于肥胖嗎?
這完全可以想象。目前我們也看到,成功減肥的人體內的菌群構成也會隨之變化。
細菌研究中的哪個結果是最讓您感到興奮的?
有個研究讓我深受觸動。一只老鼠被放進水槽中,水讓它感到不舒服,它想出來。問題是,它會為擺脫這種困境的愿望游多久?人們增加了老鼠體內某些腸道細菌的數量,最后發現,它們比那些沒有增加細菌數量的老鼠游的時間更久。這證明,通過引入益生菌,老鼠改善現狀的動力和希望都增加了。
這實驗能推及到人類身上嗎?
有個美國護腸試驗正是指出了這一點。服入某種細菌混合物的人,能夠產生某種積極的行為模式:受試者能夠更好地戰勝負面情緒,應對疼痛。每當我有堅持不下去的感覺時,就會想起那只游泳的老鼠,然后對自己說:得,我再游一會兒。
您把科學和娛樂結合起來。這就是您追求的職業生涯嗎?
我還在寫我的博士論文,希望以后能成為一名腸胃病醫生。我熱愛也需要科學工作,以后我一定會再參加這樣的科學競賽,在聽眾面前展示科學的魅力。
[譯自德國《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