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來自DNA的對話》,2004年
材料:鞋子
數量:400
作者:鹽田千春(日本)
日本裝置藝術家鹽田千春是行為藝術之母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的學生,今年8月,鹽田千春用400只舊鞋子、私人留言條和6.5米紅線制作完成了裝置藝術品《穿越大陸》,在美國亞瑟﹒M﹒薩克勒畫廊進行展出。這是鹽田千春對自己2004年創作的著名作品《來自DHA的對話》的全新演繹。鞋子是從世界各地搜集來的,留言條上記載了送鞋人關于鞋子的小故事,整個作品表現的是群體記憶的凝結。此次展覽將持續到2015年6月威尼斯雙年展開幕之際,屆時鹽田千春將代表日本參展,她將在雙年展上用5萬把鑰匙制作一件裝置藝術品。
作品:《P.I.G.S》,2011年
材料:火柴
數量:36萬
作者:克萊楓丹(Claire Fontaine 法國)
在2011年舉辦的第4屆莫斯科現代藝術雙年展中,法國藝術家克萊楓丹首次展出了以歐盟4個瀕臨破產國家的縮寫字母為題的作品《P.I.G.S》。這部用36萬根火柴拼起的葡萄牙、意大利、希臘和西班牙地圖在展覽會閉幕式上被隆重燒掉。同年,在表現當代世界社會政治動蕩的系列作品中,克萊楓丹又用5萬根火柴制作了一幅美國地圖,然后同樣付之一炬。從那時起,藝術展會上經常出現表演視頻。
作品:《Bang》,2013年
材料:凳子
數量:886
作者:艾未未(中國)
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里1億粒手工打造的彩色陶瓷瓜子、慕尼黑個展上的9000個兒童背包、卡塞爾文獻展的1001把清朝椅子……很少有哪位藝術家像艾未未那樣熱衷于將日常物品大量堆積起來變成藝術。他的最新作品是在2013年威尼斯雙年展上展出的裝置藝術品“Bang”,它由886把手工打造的木凳構成,在中國這種凳子代代相傳,文化大革命期間幾乎消失。今年這部作品在柏林馬丁葛羅比烏斯博物館(Martin-Gropius-Bau)室內廳再現,這是艾未未在歐洲舉辦的最大規模的作品回顧展。
作品:《圣像》,2012年
材料:口紅
數量:3500只
作者:阿美爾·碩瑪利(Amer Shomali 巴勒斯坦)
2012年,巴勒斯坦藝術家阿美爾·碩瑪利一舉成名,他用口紅再現了20世紀最廣為人知的一位人物形象。阿美爾·碩瑪利用3500只口紅復制了1970年拍攝的一張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陣線作戰部隊領導人里拉·卡里德(Leila Khaled)手持AK-47步槍的照片。這部大小為1.5平方米的作品在巴勒斯坦最有影響力的大學比爾澤特大學青年藝術家展會上展出。
作品:《隱藏》,1995年
材料:游戲骰子
數量:未知
作者: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
英國雕塑藝術家托尼·克拉格擅長用家居物品制成壁拼畫,用瓶子和各種破爛玩意兒搭建成復雜的裝置藝術品,不過真正成為他的名片的是用游戲骰子制成的系列雕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隱藏》,1995年在其個人展覽上首次亮相。從那時起他3次重建這部作品,每次都會改變它的結構和尺寸,因此到目前為止,尚不知道他究竟用了多少顆骰子。近幾年,克拉格開始使用傳統材料,但在2011年舉辦的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上(FIAC),他又展出了3件用骰子制作的作品。
作品:《滾越海灣》(Rolling Through the Bay)
材料:牙簽
數量:10萬
作者:斯科特﹒維博(Scott Weaver 美國)
8歲時,為了完成學校的設計作業,斯科特·維博用牙簽制作了一個舊金山金門大橋的微縮模型,從那時起46年過去了,這座橋幾經重建,變成一件2米高的舊金山微縮圖。如今這座雕塑重10公斤,“內部”用一條專門的小路連接,維博在這條路上放置了許多乒乓球(“小路”總長約4.5米)。這部作品最后一次展出是在2009年,那時以收藏世界奇珍異物聞名的舊金山雷普利博物館就打算收購它,但是維博拒絕出售,他推辭說作品還沒有完成。
作品:《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2013年
材料:玩具兵
數量:1萬
作者:約翰﹒布賴克(Joe Black 英國)
這是毛澤東的3個肖像系列之一,每個均由1萬只手工繪制的玩具兵制成,由年輕的英國藝術家約翰·布賴克于2013年在倫敦OPERA畫廊舉辦的首次個人展會上展出。他將自己的方法稱之為“手工像素法”,作品的所有細節不僅手工繪制,而且以特殊方式排列,例如拿著上揚武器的士兵全都朝著一個點,即毛澤東的鼻梁方向。除此之外,約翰創作的名人肖像還有:用樂高拼裝顆粒制成的沃霍爾肖像、用毀壞的玩具汽車制成的戴安娜王妃肖像、用繪有裸體女人形象的徽章制成的達利肖像,以及1938年著名戰地記者羅伯特·卡帕拍攝的一張中國士兵肖像,也用玩具兵制成。
作品:《第211號室內樂》,1991年
材料:廁紙卷
數量:1160
作者:瓦爾特·馬爾凱蒂(Walter Marchetti 意大利)
意大利藝術家兼音樂家瓦爾特·馬爾凱蒂創作了“室內樂”系列,作品“第211號室內樂”即是其中之一,他從1974年開始用一生時間創作這部系列(全部作品有300件)。馬爾凱蒂的創意是,希望通過這些作品把自己的音樂實踐、表演和雕塑統一起來,表現現代世界音樂體裁分類的模糊性。裝置作品“第211號室內樂”是一架由廁紙卷搭成的鋼琴,1991年首次在他的個人展覽中展出。
作品:《小狗》,1992年
材料:花
數量:2萬
作者:杰夫·昆斯(Jeff Koons 美國)
這座能夠載入藝術史冊的由2萬朵花和復雜的內部灌溉設備制成的12米高的雕塑源于美國波普藝術家杰夫·昆斯對世界最著名的藝術展覽之一卡塞爾文獻展的報復。1992年,昆斯發現在44名被邀參加卡塞爾文獻展的美國藝術家名單中沒有自己的名字,于是將自己最著名的作品交給在距離卡塞爾40分鐘車程的小城阿羅爾森舉行的形象藝術博物展進行展出。展會“為阿羅爾森而作”在卡塞爾文獻展前不久開幕,由于這一作品的參展,昆斯受到業界的極大關注。1995年,悉尼現代藝術館訂制了這只《小狗》(在澳大利亞展出時用了6萬朵花),1997年,它的復制品在畢爾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館再次亮相。
作品:《一級》,2011年
材料:香煙
數量:50萬
作者:徐冰(中國)
這部重200公斤的虎皮狀裝置藝術作品由50萬只香煙組成,是中國著名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徐冰為其個人展覽專門制作的。2011年在維吉尼亞美術館舉辦的這次展覽是徐冰“煙草計劃”的收官之作(該計劃始于1999年)。徐冰的父親是個煙民,在父親死于肺癌之后,徐冰決定詳細研究香煙的生產歷史并為其找到新的用武之地,他在這次展會上展出的所有作品幾乎都由煙草及其制品制成,包括開幕式上點燃放在11世紀中國經典名畫《清明上河圖》上的9米卷煙,以及用煙草壓成的重達130公斤的立方體塊。
作品:《無名(72只茶葉袋)》,1991年
材料:茶葉袋
數量:72
作者:亞歷山大·博倫斯基(俄羅斯)
這部室內作品是藝術家亞歷山大·博倫斯基于1991年制作的,這些用過的茶葉袋上畫像模糊、簽名潦草,整齊地擺成墓碑狀。2009年在“窗口與工廠”個人作品回顧展中,博倫斯基再現了墓地場景,這一回,他在茶葉袋周圍裝上鏡子,使作品看上去無盡無休。2004年他用古玩窗框制作了《伏特加藏品館》,2009年用多扇棄置不用的門制作了《田間小屋》。
作品:《別扔掉》,2009年
材料:家用雜物
數量:1.5萬件
作者:宋冬(中國)
這部占地面積279平方米的裝置藝術品全部由中國藝術家宋冬已逝母親的物品組成,2009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展上首次展出。《別扔掉》銘記了對貧窮的恐懼、母親的節儉和童年的記憶。在長達50年的時間內,宋冬的母親什么也舍不得扔掉,總是把能留下來的東西全部保存起來:舊鞋、報紙、餐具、電器、牙膏皮、壞掉的手表、塑料瓶等,這1.5萬件物品分門別類地擺在一座中國式微縮房屋四周,那房子就像宋冬小時候住過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