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報道,十八大以來,全國已有40余名副省部級以上高官落馬(包括央企),被填補的位置僅有17席?!督洕^察報》統計顯示,全國政協副主席空缺一位,省委常委空缺4位,省政協副主席空缺7位,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空缺5位,另有國家部委官員、國企高管等多個空缺。
誰來填補腐敗官員落馬后的“權力真空”?這反映了打虎的真正成效。但是,對接替者的選擇顯得十分謹慎,落馬官員的繼任者接任的速度也并不一致。最快上任的是接替中央編譯局原局長衣俊卿的賈高建,但許多重要領導職位仍在等待新的繼任者。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接受采訪時說,大力度反腐,導致官員落馬,替補工作還是比較困難的,中央也非常慎重,特別是對于一把手的選擇。據報道,目前省委常委班子成員的接任者多從本省產生,四川省、貴州省、江蘇省等地的省委常委繼任者基本來自當地,只有接替原海南省副省長冀文林的陸俊華空降自國務院辦公廳。
“打虎之后”怎么辦?第一個問題是,誰能承擔相應的領導工作。第二個問題是,如何保證選拔出來的繼任者不是“帶病提拔”。這正是亟待破解、有待觀察的問題。
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中,提出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
王岐山日前會見老撾領導人朱馬里時說,13億中國人民走向繁榮、富裕和文明,實現現代化,必須有一個堅強領導核心,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方面,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
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在《求是》撰文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時表示,“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從理論上深刻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提出了對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現實和深遠指導意義的重要思想。我們對小平同志的最好紀念,就是繼續沿著他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p>
1~7月,中國農、林、牧、漁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下降8.2%,制造業同比下降14.26%,服務業則同比增長11.43%。商務部近日表示,在國內加大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吸收外資的數據在個別月份出現波動是正常的,不足以反映整體的走勢,更不能去跟外資反壟斷調查掛鉤。

自2014年起,推免名額不再區分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不再設置留校限額。推薦階段招生單位不得進行與考生簽訂接收錄取協議等工作,接收階段不得開展推薦工作。教育部還將建立“推免服務系統”,作為推免工作統一的信息備案公開平臺和網上報考錄取系統。
人社部發文,2014年將重點清理國務院部門、行業協會、學會以及其他中央單位面向社會自行設立的各類職業資格,特別是那些計劃經濟色彩濃厚、矛盾比較集中、行業基礎薄弱的職業資格;到2015年,基本完成減少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工作。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美國“ALS冰桶挑戰賽”的幾項要求:第一是上傳被冰水澆遍全身的視頻,第二是指名挑戰其他3個人,第三是被指名的人要在24小時內接受挑戰,最后一項才是—不接受挑戰的人要為“漸凍癥”患者捐出100美元。
這些要求看起來并不復雜,但是設計不可謂不精巧:以慈善為名“做游戲”,美譽度高;通過澆冰水,可以讓普通人模擬體驗“漸凍人”的痛苦;上傳視頻可以滿足大家“看出糗”的圍觀心理(正好趕上中國推廣“微視頻”的潮流);使用“挑戰”一詞,激發競爭心理;24小時內的鏈式傳播,熟人圈的“公開指名”,讓熱點和接力在很短時間內就能集中爆發并且“連續不斷”,契合網絡時代的傳播特點;捐款金額要求不算低也不算太高。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慈善讓位于娛樂。通過澆冰水,大家關注的是“被澆者的狼狽”而不是“漸凍人的痛苦”。在不斷傳遞的過程中,冰桶挑戰視頻的主角甚至不再強調“罕見病”、“漸凍癥”,而是不斷強調自己愿意“接受挑戰”,一遍遍指名其他人參與游戲。
“冰桶挑戰”的設計初衷,并沒有將范圍圈定在“名人”,甚至可以說它是希望更多人參與、更多人關注、更多人捐助的。但在炒作和娛樂化的過程中,“冰桶挑戰”好像倒成了貴族游戲了。名人指定名人甚至指定更有名的名人,好似要展示“名人的朋友圈”。一些不被指名、自愿參與的名人或者普通人,反倒受到爭議,甚至完全失去了被關注的機會。
令人擔憂的是,“冰桶挑戰”的輿論高潮在不知不覺中暗示了一種“慈善貴族化”的錯誤理念,甚至提高了慈善的門檻。游戲的設計僅是“要么體驗,要么捐款”,最后卻被輿論強行要求成“既要體驗又要捐款”,奧巴馬僅捐款、未澆冰水的選擇就受到詬病。
據報道,截至8月21日,中國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的官方微博已收到捐款227.95萬元,參與募捐人數12255人,其中100萬元由“首富之子”王思聰一人獨捐。相比“冰桶挑戰”的聲勢,捐款后勁明顯不足。
“冰桶挑戰”的“體驗或捐款”模式,似乎已經變成“名人作秀,眾人圍觀”。哪怕是名人的“秀”,也逐漸形式化,草草收場。在比爾·蓋茨的冰桶挑戰視頻中,他植入了surface的軟廣告,還將一個“吊桶設計圖”轉化成現實的機械裝置,讓自己可以“拉繩子,倒冰桶”。而李彥宏的視頻,也“穿插了”自己對百度文化的解釋。但到后期,“舉過頭頂直接一澆”明顯成了常態。
如果說冰桶挑戰活動一開始是做慈善,中間是做廣告,那么后期就已經變質成“完成任務”。既失去了“慈善精神”,也沒有傳遞“個人理念”,甚至連娛樂色彩都倦了。 (戴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