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醫院看病,大多數人都不喜歡那些面無表情,冷語冰言的醫生。遇到此類醫生,大多數病人以及他們的家屬心里是很難受的。有時常會突發奇想,怎么我們的院校會培養出一批又一批不會笑,不懂慈悲為懷的人呢?世界曾流傳一句諺語:醫師的笑臉是最好的良藥。稍有社會閱歷的人,大都理解這句話的深刻意義。
上小學的孩子同樣不喜歡那些一進課室就板起臉,表情像一把硬棕毛刷子那樣的老師。遇到這些不茍言笑,話語呆板無趣,或開口傷人的教師,調皮的學生一般都很畏懼,畢恭畢敬,生怕得罪了老師。結果不少教師往往就把這些退避、緊張不安視為自己有氣場,有威嚴,心里樂開了花。長此以往,有些教師竟然一回學校就不會笑,形成一種職業病。如果國內搞一次選舉,選出“最不會笑的職業人”,我們想,教師和醫生以及一批干部大都會榜上有名。
近日有一地區發生了一件震動全球的事情。起因是全國中小學開學的第一天,有一小學的孩子上學報名,但老師卻不讓學生報名,理由是該生未完成暑期作業。結果孩子父親得知后,求老師讓孩子報名,老師不依。于是,犯罪嫌疑人刺傷了老師以及8名學生,然后自己從學校5樓跳下,不治。
一下子,緊張氣氛延伸到各所學校,什么學校門衛要注意安全啦,突發事件處置啦,專項治理啦,亂成一團。不少人紛紛查問,該生的父親是不是有精神病?是不是生活不順、生意不順引起對社會的仇恨,發泄到老師和學生身上等等。這些緊張是有道理的,這些查問也是有必要的。但重要的是,你要落實這樣一個步驟:為什么有這樣的事?我們怎么辦?今后怎么樣?必須回答這個問題。
為什么不讓學生報名呢?即使是作業沒完成也不能不讓人家報名呀。你對學生以及家長的求情,你教師、學校方是怎么想的,怎么對待此類事的?你們居然毫無準備,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像一批不負責任的人,你們辦了件什么事呢?什么全面安全檢查,什么護校安園,有些是對的,有些卻是語無倫次、空洞無物的。什么注意事項,什么護校綱要,連大綱都要搞一堆,極為無聊。如果您這位老師答應人家報名,這些所謂宏圖大略都是多余的話。真一個不得要領。
臺灣有一個著名作家叫三毛,她生前敢愛敢恨,寫了不少著名作品。但三毛讀書時最反感的是數學和理科。為什么呢?因為有一個教師,經常拿起三毛的作業本,在全班級譏諷三毛,說三毛是一個智力低下的人,不是學習數學、理科的料子。三毛感到眾人的眼光像箭一樣刺進了心坎,萬箭穿心。于是,流下淚,查一下排課表,凡這位老師上課就逃學。這類事,這類傷學生一輩子的事,我們做過教師的人,我們有良知的人,還見得少嗎?第一個搖籃就把人搖得如此傷心,有如此深的傷口,要舔多少年才能讓傷口愈合呢?
肯定有人會跳出來說,打是親,罵是愛,說幾句也不行嗎?罵幾句也不可以嗎?怎么那么矯情,那么軟弱?今后怎么面對復雜的社會呢?這類人也不少,尤其在網絡,有不少這樣的“勇士”。很希望把這些人集中起來,讓他們生活在一起,讀書,結婚,生育,工作都在一個同類品性的人集中的住宅區,成為一個“特殊人物集中區”,供廣大群眾學習、參觀。
教師的職業是神圣的,不應把孩子分為三六九等,不應亂評什么“三好”、“四好”,要評就認真點,因為你評了某些人“三好”,就等于說其他的都不好了,大家服氣嗎?那么小就養成有一種親親疏疏,長大了會團結同事嗎?這是在制造一種不和諧的氛圍。
這樣評比,那樣評比,有時把班主任,把班組長也搞得六神無主。一個學生成績差,表現不如人意,就會拖累全班,所以有些教師就排擠學生,冷漠差生,讓他自覺“失蹤”。這種教育,這種教學,把學校變成了“拳擊臺”。
現在很少人記得斯霞,不記得也罷。但請記住她從心底發出的聲音—愛的教育。是的,教育失去愛,還稱得上教育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素質必低,這是鐵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