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多民族國家,民族矛盾長期困擾緬甸的發展。緬甸總統吳登盛上臺后,積極推動民族和解進程,努力為2015年大選掃除障礙;在經歷兩輪克欽戰事、數次談判未果的窘境之后,緬甸的民族和解似乎顯露出希望的曙光。但,這種和解更多是建立在緬族朝野聯合壓服少數民族的基礎上,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
緬甸政府與少數民族間的矛盾,一方面是受英殖民時期“分而治之”策略的荼毒;另一方面,緬甸中央政府在鞏固統治之后,奉行大緬族主義政策,未能真正實現民族平等,使得中央政府與少數民族間的矛盾不斷積累。
1988年,緬甸軍政府上臺,實行新的民族和解政策,先后有40余支武裝與政府實現和解,有的完全放棄了武裝,有的被改編成民兵或編入中央領導的邊防軍。但仍有一些少數民族武裝未與政府實現和解。
吳登盛2011年3月上臺執政,3個月后,因克欽獨立軍拒絕釋放涉嫌在緬北刺探軍情的兩名緬軍官兵,雙方爆發長達5個多月的軍事沖突。其間,雙方曾舉行數次和談,但都無果而終。
在緬甸政府與克欽獨立軍糾纏之時,其他少數民族武裝紛紛響應吳登盛2011年8月發布的和平建議,同意就全國全面停火進行和解對話。同年9月和10月,緬甸政府與佤聯軍、勐臘軍經過兩次會談,達成了新的和平協議。2012年1月,緬甸最大的反政府武裝組織—克倫民族聯盟與政府簽訂停火協議。
但這些和解成果并未對緬北克欽獨立軍產生巨大的示范效應。2012年3月,緬甸政府代表團與克欽獨立組織(KIO)代表團舉行和談,但雙方未達成全面和平協議。相反,2013年1月,緬軍攻占克欽獨立軍總部萊扎城外的戰略高地卡埡山,逼迫克欽獨立軍撤離該地區。
與上次軍事沖突不同,這次大規模戰事殃及中緬邊境安全,并引起西方國家的關注。緬甸政府在取得軍事優勢之后見好就收,與克欽獨立軍在中國瑞麗進行談判。會后雙方發表聯合公報,就盡快實現停戰、妥善解決爭議、繼續進行談判達成初步共識。
今年6月以來,緬甸政府屢次表示全國停火協議即將簽署,但有關起草該協議文本的談判停滯不前。7月下旬,16家民族武裝的聯盟“全國停火協調小組”在克欽邦萊扎舉行會議,討論他們是否接受當前的停火協議草案文本和緬軍要求的“6點聲明”,最后會議發表公報承諾建立“一個真正的合眾聯邦”,民族領導人同意以10點原則作為與緬甸政府代表團談判的立場。于是在8月初,總統府部長、聯邦和平工作委員會副主席吳昂明率領的政府代表團,與民族武裝“全國全面停火協商會”代表團在克欽邦首府密支那舉行預備會議。
8月中旬,緬甸政府與少數民族武裝組織在仰光舉行第五輪談判后,發表聯合公報稱會談取得多項共識,雙方有望在10月正式簽署全國停火協議。緬甸30多個少數民族黨派、民盟、鞏發黨的代表們,以及聯合國秘書長的緬甸問題特使參加了上述會談。會談三方均表達了對和平的特別渴望,希望在年內盡快簽署停火協議。
在吳登盛執政時期,緬甸的民族和解進程顯著加速,這是內外多方推動力使然。
吳登盛上臺之后,不僅釋放了包括民盟主席昂山素季在內的數百名政治犯,還允許包括民盟在內的七大反對派參與2012年4月的議會補選。這些舉措大為緩和了政府與民主運動力量的緊張關系,也贏得了西方對于緬甸民主進程的支持。
然而,阻礙緬甸民主進程的頑疾—民族沖突卻并未得到有效緩解。時而爆發的軍事沖突不僅嚴重影響緬甸的國內安全,更使得緬甸2015年大選無法順利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從而影響緬甸大選的合法性。而美國也一再向緬甸政府施壓,強調美國改善與緬甸關系的先決條件之一就是緬甸政府盡快結束與少數民族武裝的戰爭。這些都使得吳登盛促進民族和解的意志更為堅定。
緬甸政府與民主運動力量關系的緩和,也直接促成緬甸國內政治力量的分化組合。從某種意義上講,以昂山素季為代表的民主運動力量與少數民族勢力是制約緬甸政府的反對派力量,二者之間存在共同利益。但從目前的現實來看,昂山素季更傾向于與政府合作來推行改革。
在被釋放之前,昂山素季對緬軍武力打壓少數民族武裝多有指責,但在釋放之后她卻對政府軍武力清剿少數民族武裝的行為視而不見,并未發出指責言論。這使得少數民族勢力對昂山素季的好感大為減弱。一些少數民族領導人甚至開始指責昂山素季忽視了政府軍在克欽少數民族地區發動的戰爭及暴行。這使得民主運動力量與少數民族力量之間的合作基礎大為減弱。緬甸國內的政治格局由此發生重大轉變:從民主運動與少數民族力量共同對抗軍政府,轉變為以昂山素季為代表的民主運動與現政府共同對付少數民族力量。這將本就處于劣勢的少數民族武裝的困境進一步凸顯。
在緬軍的長期打壓下,少數民族武裝的有生力量不同程度地遭到削弱,無法對緬軍形成足夠威懾。緬甸政府還在少數民族地區扶植親政府力量,組建親政府政黨,來分化瓦解少數民族武裝的影響力。少數民族武裝首領也大多年邁,而接班人的選擇以及培養工作也極不到位。并且少數民族武裝派別林立,有的彼此間還打過仗,難以形成穩固的統一聯盟來共同對抗政府。少數民族武裝也越來越難以獲得西方的援助來與政府周旋。
這些不利因素的積累,使得少數民族武裝在與政府的較量中所處的劣勢愈發明顯。在此背景下,少數民族武裝需要與政府進行和談,來利用有限的力量達成和解,最大限度地確保自身利益。
在仰光會談結束后,分析人士認為緬甸民族和解進程將取得重大突破。政府首席和談代表—總統府部長吳昂明稱,有信心很快達成協議,“盡管仍然發生武裝沖突,和平進程將不可逆轉”。少數民族武裝的“全國全面停火協商會”副主席光莫少將說,整個和平進程都有了好的轉變,“以前我們想的是要怎樣打仗,現在我們想的是要怎樣做才能不打仗”。
盡管對立雙方對簽署全面停火協議信心滿滿,但長期大緬族主義傾向所積累的怨恨,恐怕很難通過幾次和談就實現真正的和解。據緬甸伊江新聞社7月18日報道,一些參與和平進程的政府消息人士甚至警告說,如果在未來幾周不能取得進展談判失敗,在2015年大選之前達成全國停火協議將不可能,民族起義軍可能要面對一個新的更嚴厲的緬軍總司令。
而吳昂明也在仰光會議之后多次提醒少數民族武裝領導人,如不“快刀斬亂麻”,趁此良機簽署全國停火協議,一旦陸軍總司令梭溫副大將上位,軍方將對少數民族武裝采取強硬政策。盡管吳登盛在與佤邦領導人會談中稱,緬軍已決定按照政府的政策實現緬甸的和平,但緬軍與克欽獨立軍、德昂民族解放軍之間持續的軍事沖突,仍然使吳登盛對軍隊的掌控能力受到廣泛質疑。
在少數民族武裝最為關注的2008年憲法問題上,緬軍方并未做出妥協讓步,而少數民族武裝也一再重申拒絕接受前軍政府制定的2008年憲法。盡管吳登盛在該問題上不斷游說,但雙方分歧很難彌合。昂山素季雖然暫居緬政府一邊,但2008年憲法禁止外國人配偶或父母當緬甸總統,而目前國會相關委員會拒絕修憲,讓丈夫是英國人的昂山素季心急如焚。民盟已向議會兩院議長提交簽名請愿運動結果,如若2015年大選前無法修憲,昂山素季是否還會與政府保持默契?
此外,即使政府與少數民族武裝達成協議,雙方對于協議的遵守意志也值得懷疑。“果敢在線”7月29日曾報道,參與緬政府與克倫民族武裝會談的一位上議院議員表示:“和平進程已逐漸取得進展,但必須立即行動來實現談判取得的協議。例如克倫民族聯盟和政府之間達成建立‘行為準則’的協議,但尚未實施。很難想象在2015年全國大選之前全國全面停火能否成為現實。”而一旦出現雙方都不遵守協議的情況,緬甸的民族沖突模式很可能再次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