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衛生專人掃,水管壞了找云濤;路燈不亮馬上修,公共服務真是好……”近日,在河北省盧龍縣劉田各莊村,老黨員李華看著村里修理工云濤剛修好的自來水管,開心地向筆者朗誦起自己編的順口溜,真實地道出了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給村里帶來的新變化。
近幾年,隨著文明生態村創建、加強基層建設年和農村面貌改造提升等活動的深入開展,盧龍縣的農村面貌正在迅速改變,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環境衛生明顯改觀,文體活動更加豐富。然而,由于農村經濟整體經濟實力普遍比較薄弱,村里可投入公共服務運行維護的經費十分有限,很容易造成農村公共設施“沒人管、沒錢管”的窘境,致使有的設施成了“擺設”,難以發揮作用。
2012年底,盧龍縣被列入省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試點,2013年批準90個村的公共服務項目,項目內容包括農村基礎設施、環境衛生、文體活動設施以及村級綜合服務中心的管理運行維護,覆蓋近8萬農村群眾。
“對于農村來說,這是一件大好事,是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途徑。我們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所以,在試點建設全面鋪開前,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研,最終選取了5個村為試驗村。這些村分別處于縣域南、中、北部,分屬大、中、小三個類型,經濟發展狀況有好、中、差,基本代表了全縣的總體情況。”盧龍縣財政局黨組成員谷業介紹說。
據負責這項工作的盧龍縣財政局農財股的同志介紹,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他們采取了因素分配法,即:根據是否為鄉鎮政府駐地、2012年基層建設年活動幫扶村、村莊面積人口、項目內容多少等因素,科學測算分配資金。同時,從注重社會效益出發,將資金向群眾最急需的環境衛生、飲水、照明等項目傾斜。確定用于農村基礎設施運行維護資金230.07萬元,占總投資的46.5%;農村環境衛生運行維護資金167.49萬元,占總投資的33.8%;村內文體活動設施運行維護資金23.01萬元,占總投資的4.7%;村級綜合服務中心運行維護及其他資金74.43萬元,占總投資的15%。
好政策如降甘霖,激勵著試驗村大膽探索管理新模式,實現了村公共服務維護運行全覆蓋。劉家營鄉桃林口村是該縣重點打造的旅游景區,曾榮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被列為試點村后,該村確定了“四員”(保安員、保潔員、護路員、護林員),制定了“四項制度” (衛生保潔制度、垃圾收集制度、農村公路養護制度、路燈維護管理制度)、“兩項職責” (公共服務領導小組職責、保潔員工作職責),制訂了“農村公共服務流程圖”,真正實現了“有人辦事、有錢辦事”。該村經驗在全縣所有試點村成功推廣。劉田各莊村是該鎮的政府所在地,集體收入主要來源于門市房出租,每年10萬元左右。今年以來,該村用于衛生保潔、電費水費、設施維護等方面的支出就達8萬余元。“為了方便大伙兒的生產生活,今年,我們籌資30萬元,修建了1500米的水泥路。有了上級的公共服務運行維護資金支持,我們才有能力搞類似的基礎設施建設。”村秘書王建深有感觸地說。
“我們力爭明年進一步增加試點村,使全縣的試點村達到270個,有效緩解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經費困難的局面,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提升農民的幸福感。”谷業道出了下一步目標。
(河北省盧龍縣財政局王文山供稿)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