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臺縣財政局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緊緊圍繞為民務實清廉主題,注重圍繞“群眾”做文章,大力優化服務環境,創新完善便民舉措,讓更多群眾沐浴“財政陽光”。
一、創新服務載體,為群眾服務
設置引導牌,在機關大廳設置《財政局便民服務指南》,標示服務項目、責任股室和辦理地點,并將局領導、機關股室分管職責和電話,對預決算、資金撥付流程等業務工作在顯示屏和觸摸屏進行公開,極大方便了辦事群眾。完善服務制度,建立健全首問負責制、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AB崗工作制,制定《機關效能建設工作手冊》,以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的提升推進環境的優化,徹底杜絕“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設立服務臺,在一樓大廳設置便民服務臺,由科室輪流值班,對外來辦事人員提供包括咨詢答復、全程導引、主動協辦、辦結回復等內容的全程跟蹤服務,并提供飲水等便民服務。
二、搭建服務平臺,讓群眾便利
在全縣16個鄉鎮財政所建立了便民服務大廳,將鄉鎮財政惠農服務事項整合到服務大廳,提供集事項受理、審核上報、答復辦結于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優化流程,制定完善了鄉鎮財政所崗位職責48條、工作制度33項、業務流程12項,明確了財政惠民業務辦理程序、手續和時限,將糧食直補、綜合直補、良種補貼等各種惠農服務事項,全部梳理編制成清晰明了、簡便易懂、操作快捷的流程圖,便于群眾查詢。審核后的涉農補貼資金,通過信用社實行“一卡通”形式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減少了中間環節,并不斷完善農民補貼網和基礎信息數據庫,加快涉農補貼“一卡通”發放步伐,實現了“數據管理一個網、資金發放一張卡、專業服務一班人”,極大方便了辦事群眾。
三、豐富培訓形式,替群眾著想
完善培訓制度,印發《邢臺縣會計繼續教育實施辦法》,對該縣會計繼續教育的教師管理、培訓管理、考勤制度、考場規則、補考工作等進行了規范。創新培訓形式,針對基層會計人員工作忙、業余時間少等情況,該局積極創新培訓形式,推行會計服務下企業下基層活動,采取“流動授課”方式,積極深入德龍、旭陽、縣衛生局等企事業單位駐地舉辦會計繼續教育培訓班,為280余名會計人員提供上門培訓服務,極大方便了企業和基層會計人員。精選培訓課程,安排《新編金融企業會計實務》、《事業單位財務規則與會計制度操作指南》和《小企業會計準則》等4門課程,方便會計人員有選擇地進行學習。強化支農培訓,開辦財政支農政策培訓班15期,針對全縣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和鄉鎮財政所長、村財鄉管人員,積極開展《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知識培訓,全面提高1480余名農村干部執行財政支農政策水平和服務“三農”的能力。
四、提升工作效能,讓群眾滿意
開通撥款綠色通道,確保財政資金撥付渠道暢通。對需緊急撥付的款項,如遇主管局長或局長在外開會、下鄉等情況無法簽字的,按照“特事特辦,先撥付后簽字”的原則,由主管業務股室負責人電話或發信息與領導溝通確認后,直接送國庫股立即撥付,有效減少了資金在途時間,讓群眾少跑了不少冤枉路。壓減審批時間,對群眾提出的會計代理記賬機構設立審批時間偏長,效率有待提高的問題,該局積極優化會計代理記賬機構設立審批業務工作流程,通過認真梳理省市《代理記賬機構設立審批流程圖》,查找優化空間,進一步壓縮審批流程,壓減審批時間,制定了《邢臺縣財政局行政許可辦理流程和時限表》,將審批時限由原來的20個工作日,壓縮為13個工作日,極大方便了辦理機構。
(河北省邢臺縣財政局王玉杰供稿)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