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一天,真想趴在床上睡個好覺。對普通人來說,睡眠是放松思緒、補充能量的一大美事。可是,睡眠也會搗亂,讓人睡不安心!
你瞧,睡眠正在做“壞事”,去把它逮個正著吧。
睡美人的故事家喻戶曉,每個小女孩都希望自己是睡美人,可以等來王子之吻。可是,現實版的“睡美人”體驗到的不是浪漫,而是懊惱。
24歲的英國女孩莉莉·克拉克從17歲起便常常一睡不醒,嚴重時可睡上整整兩個月。長睡不醒讓她錯過了生日、學校考試、圣誕節、新年等人生重要的日子,醒來后,她對此傷心不已。
其實,這樣的“睡美人”古已有之。17世紀末,英國有一個極其嗜睡的人,名叫塞謬爾·希爾頓。這個健壯結實的男“睡美人”最初在1694年5月13日開始入睡,一周后才蘇醒。
而1695年4月9日,他再次深睡。人們請來醫生給他放血治療,用火熏燙,施以各種刺激,卻全然無用。這場酣睡持續了17個星期之久,直到8月7日,希爾頓才“慢悠悠”地醒來。
睡覺不是病,可是能睡如此之久就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了。原來,這些“睡美人”患了克萊恩·萊文綜合癥,目前,全球有近1000名患者。他們不分時間、地點,病情發作了便倒頭就睡,通常會一次性沉睡數周或者數月,沉睡時不吃不喝,醒后暴飲暴食。根據目前的醫學發展水平,它仍是令人困擾的“不治之癥”。
不停地想吃東西、看到美食就流口水,這是吃貨們的基本特征。不過,還有一群特殊的吃貨,他們“喜歡”在夢中吃東西!
有一段時間,小麗睡著了之后,又會迷迷糊糊地爬起來去廚房找東西吃,兩個月長胖了6斤,可她自己對此毫不知情。后來,醫生對她實施睡眠監測才發現,她可能患有夢游嗜食癥。
原來,夢游嗜食癥患者在尋找美味時,仍處于沉睡狀態,并不知道自己的行為。而在夢游進食過程中,他們也是憑想象,有些患者徒手進食,有些患者使用餐具進食,有些患者會把食物吃得滿身都是,甚至傷害到自己。
走在路上突然倒頭就睡,這人該是有三天三夜沒休息了吧?那可不一定,他有可能是患了猝睡癥。
臺中的李先生從初中開始就會突然睡著,最危險的一次,他竟然在開車途中睡著了,差點釀成車禍。后來,他向醫院求診,才得知自己患了猝睡癥。
猝睡癥患者在每天的正常活動中,如駕車、慢跑或者洗碗時,就會突然睡著。這種睡眠病癥可直接進入快速眼動睡眠,使他們不能保持清醒,他們的癥狀包括猝倒、白天過度嗜睡、睡眠癱瘓和入睡前幻覺。
65%~70%的患者有猝倒現象,通常因情緒上的刺激,如大笑、憤怒、興奮等所誘發。
患者會突然膝蓋無力而跌倒;或頭部突然失去支撐力而向后仰或向前低頭;或突然面部肌肉張力喪失而導致面無表情,講話模糊不清。這三種臨床表現,是最常見的猝倒癥狀。發作時間通常少于一分鐘,而且意識清醒。
你有沒有體驗過,睡覺時半睡半醒,還出現各種幻覺,甚至能聽見周圍的聲音,但奇怪的是,無論自己怎么用力,卻都使不上勁來,想大叫也叫不出聲,想睜開眼或翻身起床,卻一動也不能動。拼命掙扎數分鐘后終于醒來,這時,人感覺筋疲力盡,像是真的與人搏斗了一番。這就是傳說中的“鬼壓床”,聽起來真是可怕!
其實,這種情形與鬼怪無關,在醫學上倒有一個正規的學名:睡眠癱瘓癥。
人類的睡眠周期依序是由入睡期、淺睡期、熟睡期、深睡期,最后進入“快速動眼(做夢)期”。在快速動眼期,身體呈現休息狀態,和大腦的連結信號也暫時中斷。這是一種防御措施,這樣人體就不會將夢境實現在真實的生活里,例如夢見打人時,就不會真的付諸行動而對枕邊人拳打腳踢。
然而,有時候大腦突然從睡眠休息中復蘇過來,來不及和身體重新連結,導致身體與大腦發生不協調情況。此時全身肌肉張力最低,大腦想要起來,卻起不來;想用力,卻使不出力,這是“鬼壓身”最常有的狀況。
世界上超過百分之五十的人體驗過“睡眠癱瘓癥”,這種癥狀與生活壓力有關,多發于青少年以及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