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古吉拉特邦一個叫拉朱薩納的偏遠村子,最近火了。
“我知道他有一天會成為總理,這是他的責任,也是他的命運。”面對印度新德里電視臺的鏡頭,62歲的賈蘇達本·莫迪(下文稱賈蘇達本)表情平靜。她穿著一件顯得很寬松的上衣,配一條素色紗麗,臉上滿是皺紋,手和腳上有深深的黑色裂痕。
賈蘇達本的外貌和村子里其他婦女沒什么兩樣,可現在人人都知道她與眾不同,因為她的丈夫是印度當選總理納倫德拉·莫迪(下文稱莫迪)。
只在一起生活了3個月
盡管知道丈夫會成為了總理,但賈蘇達本從未奢望會成為總理夫人。事實上,她和丈夫已分離45年了,互相并不了解。
在印度,父母往往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訂婚,賈蘇達本也不例外。1964年,12歲的賈蘇達本在父母的安排下與比自己大一歲半的莫迪訂婚。之后,賈蘇達本被父親送到學校讀了5年書。1969年的一天,賈蘇達本的父親告訴她:“你不能再上學了,你的丈夫已經過18歲了,你要到他家里去,和他結婚。”就這樣,賈蘇達本輟學嫁到了莫迪家。
在接受新德里電視臺采訪時,賈蘇達本透露,她婚后第一天就受到了冷落。當時莫迪向她暗示自己是“國民志愿服務團”的成員,他有自己的政治夢想,不會真正組建家庭。“國民志愿服務團”是印度最有影響的教派組織,其內部實行嚴格的家長制統治,要求信徒具有鐵的紀律,絕對服從領袖意志。該組織提倡禁欲,以全身心服務社會。因此,要想進入組織管理層,就必須單身。賈蘇達本看著野心勃勃的丈夫,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婚姻很可能只是名義上的。
“你應該繼續接受教育。”莫迪不止一次對賈蘇達本說。3個月后,賈蘇達本被送回娘家以繼續完成學業。
“她認為只要繼續讀書,達到莫迪的要求,丈夫就會高興并接受她。”一位接近賈蘇達本的人士告訴前來采訪的記者。
對丈夫的思念和學習的壓力讓賈蘇達本一度想要放棄。有一次,她曠課跑回了莫迪的村子。在莫迪家門口,賈蘇達本徘徊了很久。 “我想起他對我說的話,希望我能繼續接受教育。我想如果我能上完學,他會更愿意和我說話。”抱著這種美好的期望,賈蘇達本最終沒有敲響莫迪家的門,又回到了學校。
“我不會講丈夫一句壞話”
1972年,賈蘇達本終于達到了莫迪要求的標準,拿到了中學文憑。因為莫迪曾建議賈蘇達本成為一個老師,于是她又參加了一個教師培訓課程,拿到了教師從業資格。
拿著證書,賈蘇達本第一時間返回莫迪的村子。她渴望能和丈夫分享這個好消息,然而迎接她的卻是一個不小的打擊——莫迪已于一年多前離家出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了。賈蘇達本在這個村里當了一名中學教師。后來,由于丈夫杳無音信,賈蘇達本也就不再留戀這個村子。她輾轉在古吉拉特邦的多個村子教過書。1991年,賈蘇達本來到兄弟阿肖克和卡姆利什生活的拉朱薩納村教書。
拉朱薩納村共有2500多人,絕大多數是穆斯林。作為村里第一位正式教師,賈蘇達本很受穆斯林孩子的歡迎。村子里的婦女也都非常喜歡她,她們說賈蘇達本“用自己的勤奮和耐心塑造了穆斯林孩子的性格”。
盡管賈蘇達本偶爾會回到莫迪的村子,但她從來沒問過丈夫的情況。后來,從報紙上,賈蘇達本知道莫迪當上了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從2001年開始,莫迪4次參加地方議會選舉,但都沒填寫婚姻狀況一欄,賈蘇達本從不向外人透露自己與莫迪的關系。
2009年,印度一家媒體的記者曾深入拉朱薩納村中學,找到了賈蘇達本。這也是賈蘇達本的身份第一次被外界所知。村子里的很多人都不相信她是莫迪的妻子。面對記者的追問,賈蘇達本承認了她和莫迪結過婚。在記者的描述中,當時賈蘇達本非常興奮,像個小孩子一樣止不住地笑。她對記者說,很愿意說說自己的故事,但學校的校長突然跑來制止了賈蘇達本的行為。“你不能在上課時間接受采訪,現在回到你的教室去。”校長說。
“我能在課間休息的時候和她(記者)說兩句嗎,只需要幾分鐘就好。”賈蘇達本問校長。
賈蘇達本的請求又一次被拒絕了,她不得不回到教室,但幾分鐘后又出來鄭重地對記者說:“我不會講丈夫一句壞話。他非常要強。我喜歡現在的工作,這是我的選擇。”
放學后,那位記者再次找到賈蘇達本希望聊一聊。這一次,賈蘇達本變得十分緊張。她不停地揉搓著雙手,請求記者讓她單獨待一會兒。隨后,賈蘇達本跑出學校,鉆進了一輛電動三輪車逃回了家中。
“我想她是被嚇壞了。”這位記者后來在報道中說。
隨時準備回到丈夫身邊
如今,賈蘇達本已經退休,靠每月1.4萬盧比(約合人民幣1400多元)的養老金生活。她住在兄弟家一間沒有窗戶的小房間里,每月支付150盧比的租金。村里人說,賈蘇達本每天都起得很早,她使用公共浴室和廁所,自己打掃衛生、洗衣服、做飯,從不求人。
賈蘇達本每天都會看新聞,關注莫迪的消息。從幾個月前起,她已經開始不吃米飯、不穿鞋,以此苦修來祈求莫迪登上總理寶座。大選投票前,她還去寺里祈禱,祈求莫迪競選成功。
今年4月,在進行參選登記時,莫迪破天荒地填上了已婚,并在妻子一欄寫上了“賈蘇達本”。賈蘇達本從媒體上知道了這個消息,激動地哭了起來。
5月26日,莫迪宣誓就職后,負責領導人安保的印度特別警衛團已向莫迪提供貼身安保服務。依照法律,特別警衛團還向總理的直系親屬提供安全保衛。“特別警衛團已經就賈蘇達本的相關事宜詢問了古吉拉特邦警察。”古吉拉特邦警察局告訴路透社記者,“邦警察局會成為向賈蘇達本提供安保的主要部門。”
對于政府的這一“照顧”,賈蘇達本的家人并不領情。“她的生活是祈禱和靜思,她不需要任何安保。”收留賈蘇達本多年的兄弟阿肖克說。
印度媒體和民眾對莫迪的無情表示難以接受。當有印度媒體質問莫迪拋妻行為屬于道德問題時,印度人民黨發言人說:“我們從不問及拉胡爾·甘地(國大黨主席索菲亞·甘地之子)假日期間與多少個女朋友在一起,而總理也不需要講自己的隱私。”但印度媒體認為,任何人要成為聯邦政府總理時,人民有權在一定程度上知道他的個人生活。還有媒體質疑說:“莫迪對自己的婚姻遮遮掩掩,其道德標準是兩面的,那么他又如何能團結和領導印度呢?”
但這些負面評價并未影響莫迪在賈蘇達本心目中的形象。賈蘇達本說自己從來沒有對45年的空守傷心過,她理解莫迪,如果他承認自己的婚姻,就意味著政治前途將畫上句號。“在那種情況下,他必須秘而不宣,不公開承認我。”但賈蘇達本一直視莫迪為丈夫,從沒有改嫁的念頭。
談到未來的打算,賈蘇達本說:“只要他一個電話,我隨時準備回到他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