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面上出現了以“170”開頭的手機號,這意味著傳統運營商壟斷手機號段的局面已被打破。2012年,工信部曾發文,“鼓勵民間資本開展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的試點”,虛擬運營商逐漸成為關注焦點。去年12月,工信部頒發了首批虛擬運營商牌照,共有11家中資民營企業獲得。今年1月,工信部再次向8家企業頒發了虛擬運營商牌照。
問:什么是虛擬運營商?
答:虛擬運營商是指與傳統的基礎電信運營商,如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在某項業務上形成合作關系的新型運營商。與傳統運營商最大的區別在于,虛擬運營商自己沒有通訊基礎設施,需向傳統運營商租借后,再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通訊業務,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的電信服務。從某種程度上說,虛擬運營商和傳統運營商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競爭對手。
虛擬運營商的概念,于上世紀90年代末起源于歐洲,初衷是為了打破電信市場壟斷、增強市場的競爭和活力。一些國家通過立法,迫使傳統運營商向想參與市場競爭、但沒有網絡資源或沒有能力開發建設網絡基礎設施的公司開放。這樣做極大地降低了電信市場的準入門檻,打破了市場壁壘。首家取得商業成功的虛擬運營商是1999年成立的英國維珍移動公司,它向消費者提供寬帶、移動通信、固定電話和電視服務。
此后,虛擬運營商的概念逐漸被各國采用,最終席卷了全球的電信市場。目前,全球有超過500家公司擁有虛擬運營商的身份。
問:虛擬運營商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答:虛擬運營商與普通消費者關系密切。一個最顯著的變化就是,消費者對于運營商的選擇變得多樣化了。現在,消費者除了選擇三大傳統運營商的電信服務,還可以選擇另外19家虛擬運營商的服務。新競爭者的加入必將激發市場的活力,電信服務的價格會趨于合理化,消費者也可以享受到更靈活多樣的套餐服務。比如,有的虛擬運營商提出,用戶可以自己定制套餐內容,決定套餐內包含多少通話時長、網絡流量等,用不完的流量不僅不清零,還可以分享、轉贈給親朋好友,等等。這些服務也會促進傳統運營商改革,以吸引消費者。
發展虛擬運營商帶來的另一個福利是,消費者可以享受多樣化的增值服務。比如,電商在成為虛擬運營商后,可以將自身原有的業務和電信業務結合起來,開展網上購物積分與話費套餐積分互換,以及購物送話費、流量等活動。
在我國,虛擬運營商的出現是一個新事物,其發展并不會一帆風順。首先,如何實現用戶在不同運營商之間的遷徙就是一個問題。目前,我國的電信運營商并不支持同一號碼在不同電信公司間的轉換,換號的不便會影響虛擬運營商多樣化服務吸引用戶的效果。而且,我國現階段的市場規模相對有限,一下擠進19家民營企業,相互之間的競爭也會很激烈。
另外,由于虛擬運營商要依賴基礎運營商所搭建的網絡,基礎運營商的網絡覆蓋率會直接影響虛擬運營商服務的質量。比如,虛擬運營商提供的部分服務要利用4G網絡才能體現出優勢,而4G網絡目前在我國的覆蓋率還不高。(孫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