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自今年2月首次確診以來,已經造成超過2 000人死亡。從傳染范圍來看,埃博拉病毒也第一次走出西非叢林與村莊,蔓延到人口密集的大都市。新確診病例的增加和不斷擴散到新的領域,表明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當下仍處于猖獗之勢。盡管醫學家們絞盡腦汁,作出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實“身份”,至今仍為不解之謎。作為人類有史以來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目前尚無疫苗注射,也沒有其他有效治療方法。令人擔憂的是,人類仍然沒有找到根治埃博拉的有效藥物,而最快的埃博拉病毒疫苗也只能等到2015年初上市。
埃博拉,我們還不知道什么?
眾所周知,埃博拉病毒并不是一種新發現的病毒,屬于絲狀病毒,在顯微鏡下,形狀宛如中國古代的“如意”,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1995年5月14日,扎伊爾發現罕見傳染病埃博拉。此病毒以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該國舊稱扎伊爾)的埃博拉河命名。
但人們不清楚為什么這種病毒屢屢死灰復燃?此次埃博拉疫情的嚴重程度超出了所有病毒防控專家和科學家的想象,以前只在非洲農村地區出現,這次波及幾個國家的首都。科學家注意到,此前埃博拉病毒致死率高達90%以上,但傳播非常局限;此次西非疫情死亡率約為55%,死亡率低、潛伏期長,病毒容易擴散,也意味著疫情可以大范圍擴散。
病毒來無影去無蹤,只要還沒被消滅掉,它就可能隨時會出現。此前,生活在剛果叢林的水果蝙蝠被認為可能是宿主之一,但證據并不充分。一旦明確了天然宿主和中間宿主,那么對埃博拉病毒暴發的預防將有非常積極的意義。目前人們對埃博拉病毒的天然宿主和中間宿主還并不清楚,因此,什么動物通過何種途徑最終傳播給人,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另外,人體針對病毒感染的第一反應,就是制造并釋放一種被稱為干擾素的信號蛋白,產生增大免疫反應的效果。但隨著時間推移,很多病毒已經進化出了破壞干擾素的免疫增強信號的能力。早在2006年,西奈山伊坎醫學院微生物學教授克里斯托弗·巴斯勒和他的同事就發現,埃博拉病毒可通過其病毒蛋白來抑制人體的免疫反應,但不明了其背后機制。2014年8月14日《新科學家》雜志網絡版報道稱,科學家最新研究確定了埃博拉病毒蛋白阻斷干擾素的信號通路,才讓免疫系統“癱瘓”的。身體第一反應的失效,讓病毒能夠肆意大量繁殖,并觸發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導致器官受損,從而成為埃博拉病毒病(即埃博拉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傳染病)致命的部分原因。盡管目前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但新發現中關于埃博拉病毒生物學的這些細節,已經成為了新藥研發的基礎。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病原學和免疫學助理教授加雅·阿瑪拉欣表示,靶向藥物有可能成為對抗埃博拉病毒的一種手段。但有些病毒學家卻認為,僅中和埃博拉病毒蛋白可能還不夠,因為像許多其他病毒一樣,埃博拉病毒也有別的方法來阻斷干擾素的信號。埃博拉病毒相關機制被揭示,對焦頭爛額的科學家來說,無疑是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只是開發出相關治療藥物或許只是“理論上可行”,且“不便宜”“不容易”,又讓人們的心理蒙上了一層陰影。
疫苗,阻止傳播功不可沒
人類尋找疫苗的過程與病毒快速變異的過程是一場沒有硝煙、永遠不會停止的戰爭。我們知道,當病毒進攻人體時,體內的白細胞就會試圖將其消滅掉。但如果白細胞以前從沒見過這種病毒,它們一時就找不到合適的武器來對付病毒。于是,病毒戰勝了人體的免疫力,導致疾病發作。疫苗的應用正是利用了這一原理,即人們可以注射現成的病毒,但事先要經過處理,讓病毒不具有攻擊性。也可以注射一些病毒片段,在人體健康不受到危害的前提下,教會白細胞識別敵人。之后,當真正的病毒來襲時,白細胞立刻就能夠認出敵人,進而迅速有效地做出反擊,病毒很快就被一網打盡。

疫苗的發現可謂是人類醫學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繁衍生息的歷史就是人類不斷同疾病和自然災害斗爭的歷史。控制傳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預防,而接種疫苗被認為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事實證明也是如此。比如在上世紀90年代,每年因脊髓灰質炎病毒死亡的人數在500萬~1 000萬,但近10年來,幾乎沒有人死于脊髓灰質炎。由于人們接種疫苗,很多病毒引起的疾病已不再流行。例如,威脅人類幾百年的天花病毒在牛痘疫苗出現后便被徹底消滅了,從1980年至今,沒有人再感染天花病毒。此后200年間疫苗家族不斷擴大發展,目前用于人類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種。
埃博拉病毒雖然傳播能力強、致死率高,但其前幾次的暴發也僅限于小范圍傳播,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而由于埃博拉疫苗的市場很小,不足以刺激大型藥企啟動疫苗及藥物的研發,而人體臨床試驗又耗費巨大,因此全球范圍內尚無針對該病毒已完成臨床試驗、可用的疫苗,也無有效的治療用藥。
疫苗不僅能抑制著埃博拉病毒的傳播,還能保護醫生、護士和動物飼養員,以防患于未然。據報道,世衛疫苗與免疫負責人貝里說:“我們將以9月作為展開臨床試驗的目標時間,首先在美國試驗,當然也會在非洲試驗,因為病例出現在非洲。”他表示,他對疫苗能否供應市場所需,態度樂觀。他說:“我們認為,如果9月開始試驗,到了年底就會有結果。”他同時表示,既然目前的狀況迫在眉睫,可以動用緊急程序,以便在2015年之前就有可用的疫苗。
(責任編輯:曹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