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特幣——一個虛幻而真實的世界》
作者:李鈞 長鋏 等
中信出版社 2013年12月
2008年年末,源自美國的金融危機已經演變為世界金融危機,形成全球性恐慌,而 2009年 1月 3日,經中本聰對其提出的比特幣理論系統的實際運行,即所謂的“挖掘”過程,第一個比特幣的區塊橫空出世,其中包含 50枚比特幣。世界金融危機和比特幣誕生在時間上的巧合,并不意味著兩者存在直接相關性。但是,在世界金融危機和比特幣誕生這兩個孤立事件背后,卻有著強烈的歷史邏輯關系。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使得人們全面反思當代各國的貨幣體系,對各國的貨幣政策提出強烈批評,美元和美國貨幣政策則是眾矢之的。有相當多的學者、政治家和企業家認識到:當代的世界貨幣體系,說到底,是各國法幣的集合。只是在這個法幣的集合中,美元是中心法幣,扮演了“法幣的法幣”的角色。毫無疑義,美元對世界貨幣體系的衰變責任最大,但是,其他貨幣也不是沒有問題。只有突破現行的世界貨幣體系,方可走出困境。
法幣的先天缺陷,說到底就是兩條。第一,法幣為政府所壟斷,國家是壟斷貨幣發行的主體。法幣是通過國家權力迫使民眾接受和執行的一份合同。第二,因為國家通過中央銀行決定法幣發行數量,其本質是不穩定的。特別是19世紀70年代之后,隨著美元與黃金脫軌,各國法幣都轉變成沒有含金量的純粹紙幣,阻礙法幣發行數量持續增長的最后制度和機制不復存在,法幣貶值,或者說通貨膨脹成為完全不可避免的事。從這個意義上說,哈耶克認為,“歷史基本上就是政府制造通貨膨脹的過程?!?/p>
現行貨幣制度的后果是顯而易見的。通貨膨脹是國家收入的基本保障:通貨膨脹一直是一種有吸引力的可供選擇的收入來源,因為事實上不用任何人投票表決,政府就可以利用它征收賦稅。而民眾所創造的財富最終需要通過法幣的形式顯現,通貨膨脹導致民眾財富不斷縮水。遺憾的是,長期以來,公眾已經認定貨幣必須由某個最初的創造者創造,而國家就是創造者,是國家賦予貨幣的價值。貨幣天生就是政府的法幣,法幣就是貨幣的唯一存在形態。人們為國家壟斷及其創造的貨幣付出了看不到盡頭的代價,被貨幣奴役,逆來順受。因為,在民眾面前,并不存在可以替代政府法幣的其他貨幣選擇。
對此,哈耶克不以為然。1976年,已經 77歲的哈耶克完成了《貨幣非國家化》一書。該書的中心思想就是,除非各國政府不再擁有對貨幣創造的壟斷權力,否則永遠無法實現價格穩定。哈耶克的理想是:在一個國家,發行具有明顯差異的,并由不同貨幣單位構成的貨幣,包括讓私人貨幣流通,并實現不同貨幣之間的競爭。只有這樣,所有的貨幣發行單位才會緊縮其貨幣發行量,以避免因貨幣不斷貶值而最終被淘汰的命運。為此,哈耶克提出了詳盡的貨幣非國家化的方案。
盡管我們無法得知,中本聰在設計比特幣的時候,是否有實現哈耶克理念的動機或者潛意識。但是,事實是在哈耶克的“貨幣非國家化”的思想早已為人們淡忘的 32年之后,中本聰所開創的比特幣竟然證明了哈耶克貨幣理念是可以實現的。
第一,比特幣天生獨立于任何國家、任何政府、任何央行、任何企業。
第二,比特幣是開源貨幣,是在 P2P(點對點網絡)中完成解碼運算后獎勵給運算者(即礦工)的禮物。單個節點會向全網廣播交易,礦工收集交易信息打包成新數據塊。
第三,比特幣的創造過程是競爭性的,需要時間、能源和其他有形成本的投入。為保持數據塊勻速生成,挖礦的人越多,挖礦難度就越高,成本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
第四,比特幣很可能是人類自從有貨幣以來的第一種可以避免不斷貶值的貨幣?;趦蓚€原因:比特幣存在終極數量,其極限是2140年的2100萬枚;比特幣的P2P分布式特性與去中心化的設計結構,至少在理論上排除了任何機構操控比特幣供給總量的可能性。
如果說,比特幣的創造思想和方法是人類智慧的精妙顯現,那么在過去短短的四五年內,比特幣在全球范圍被迅速傳播,被人們接受和交易,規模膨脹,則無疑是貨幣金融領域的具有革命意義的事件,相信中本聰本人對此也是始料未及。
原因何在?答案是:比特幣是財富創造和交換的創新。比特幣的每筆交易既透明又匿名,每一個擁有網絡客戶端的人都可以查到全世界所有即時產生的比特幣交易,卻無須也無法得知這筆交易來自哪里,去向哪里,用作什么用途。比特幣第一次從技術上提供了每一個個體自己創造的私有財產處于不可侵犯、不可凍結和不可追蹤的狀態。比特幣的擁有者可以在一種沒有政治和政府干擾,完全以信任為基礎的自由體系中,擁有和享用貨幣財富?;蛘哒f,比特幣創造的是一個自己對自己負責、依靠信用運轉的世界。貨幣主權要回歸給個人,每個人有選擇貨幣的權利,成為貨幣財富的主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幣生在互聯網,用在互聯網,加之個人間的匿名支付,使得任何政府至今無法對其交易實行征稅。從根本上說,比特幣是一種自由主義的生活方式。
比特幣正在創建一個以比特幣作為交換媒介的現實世界。比特幣實現了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結合,超越地域和產業部門的比特幣“場”迅速形成。不久前,各種媒體已經報道過:美國一對夫婦曾經嘗試只依靠比特幣生活。那似乎需要很大的勇氣。而如今,比特幣的應用范圍從公益組織的捐款到日常應用,已經走進人們的生活。
根據比特幣過去三四年的表現,不得不承認比特幣的爆發力。比特幣正處于持續的“宇宙大爆炸”狀態。2010年7月17日,世界最大的比特幣交易網站Mt.Gox成立,當時比特幣的價格不到0.05美元。2013年11月已經超過了數百美元,逼近上千美元,比特幣價值的擴張不是以十、百、千為單位,而是以萬為單位。
造成比特幣規模擴張和價值上升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包括美元、歐元等在內的貶值,與比特幣的比價不斷下降,導致比特幣與其他法幣的匯率不斷攀升;由于個人投資者、金融公司和金融資本的加入,比特幣的交易數量增加,推動價格上漲。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中國成為比特幣的重鎮。自2013年夏季以來,比特幣在中國的交易額已經超過世界交易額的 40%,中國比特幣市場的參與者不再僅僅是個人和小額資本,而是更多的商業公司和更大的資本。在國家嚴格控制傳統金融機構,銀行業基本為國有銀行壟斷的情況下,比特幣在中國的發展尤其需要深入解讀。至少可以認為,中國存在著追求金融貨幣自由的巨大潛能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