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學的使命
我們通常認為,大學是學問和教育之父,大學的使命是探究事物的本質,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有關大學今后應如何發展的問題,我們應考慮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多樣性,大學本身具有多樣性,如師生多元化。另外,大學還應設立一個多樣、獨特的研究機構,讓其發揮潛能。因此,大學要積極營造多元化的氛圍。二是持續性,大學的教育成果不是一朝一夕能獲得的。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大學所面臨的社會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包括環境問題、人口問題、糧食問題、疾病的威脅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大學要在完成使命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創新培養更多社會所需要的優秀人才,同時還要為社會提供支持與服務。
在新時代下,大學應如何發展?第一,大學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向社會提供知識。由于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未來的預測變得更加困難,而且對這些預測也持有不同的見解。只有大學才能真正滿足社會的需求,提供真正有價值的知識。第二,大學要注重基礎研究,從而滿足社會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對知識的好奇心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研究,可以幫助人類實現夢想,促進社會的良性發展。第三,在人才培養方面,大學需要堅持培養的人才要適應社會發展的原則。比如高素質綜合人才應具備決策能力、行動能力、溝通能力等。有人把這些能力作為優秀領導人所必備的素質,我認為,社會將會急速發展變化,未來的人才僅具備這些所謂通用的能力是不夠的。今后,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還要能在社會實踐中發現事物的本質,并且能超越一般的常識和原先的思路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隨著全球化與國際化的深入,人類的活動領域不斷擴大,各國之間的合作也越來越頻繁。在這種環境下,我們要具有寬容之心,要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分析問題,理解、尊重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不過,我們首先要了解、尊重、熱愛本國文化,并以此為豪,只有這樣才能學會尊重其他文化。大學也應注重培養學生這方面的意識。同時大學還要為師生營造開放的環境,與各利益相關者開展學術合作和人才交流,這些工作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另外,我們需要以一種綜合性的觀點看待事物的靈活性。“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就是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體或全部。從長遠角度來看,對一顆樹有益的做法并不一定適合整個森林。因此,大學要對學生進行廣泛的素質教育,而這種素質教育僅僅依靠知識的積累是不夠的,學校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大阪大學的發展愿景
今后,大阪大學將自身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緊密結合,培養高素質的全球化人才。我們也會在全球范圍內召集優秀的學生和研究人員,開拓新的研究領域,進一步推動產學研的合作。這也是大阪大學發展的方向。另外,我們希望大阪大學能成為世界前10名的大學。在某大學排名中,大阪大學免疫學在全球的研究中位居第7,物理學第27,生物化學第33。作為一所研究型的綜合大學,大阪大學將繼續發揮這些專業的優勢,同時也會整合其他領域資源,從而提高大學整體的研究水平。
作為整個戰略實施的原動力,學校將會創建一個未來戰略機構。通過這個機構,我們可以俯瞰大學的整體發展,包括大學所處的社會環境的變化與發展。這個機構下還會設立一個教育科研推進部門,旨在最大限度地促進學校多元化發展,促進不同學科領域的合作,全面推進教育和科研水平的發展。另外,大阪大學設有細胞工程中心,該中心主要進行有關細胞免疫、細胞遺傳、細胞工程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有9個專供國內外客座人員研究的研究室,我們希望這些機構和中心可以引領研究前沿。
為了推進校園的多元化,大阪大學積極為師生營造國際化氛圍。為此,學校大量招收國際學生,在2020年前,留學生人數比例將從現在的8%上升到15%。另外,大阪大學正在實施的國際化項目約有800個,為了進一步促進國際合作,學校還成立了國際研究實驗室,旨在推進學校與海外研究院的交流合作。現在,學校已經和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13個國家的15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共同成立了實驗室項目。
在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過程中,各國大學應逐步加強學術和人才方面的交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同時,大學要起到引領作用,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也是大學的使命。因此,我們要站在世界的高度去發展大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大學的國際化發展。
編輯 王俊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