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一個大數據、云計算、網絡化、全球化、人類逐步走向太空的信息時代,我們要用國際化的視角來思考問題。對于語言的功用、語言能力、語言教育等方面的問題,我們都需要用國際化的視角來思考。
對于語言的功用,不能只看到它的工具性,更要認識到它還具有資源性。對于語言能力,不能只關注個人的語言能力,還需要關注國家的語言能力。在當今社會,個人的語言能力已成為與他人競爭的一個先決性條件,國家的語言能力則已關系到國家軟、硬實力的提升問題。
對于正常人來說,個人的語言能力是指他的母語口語能力、書面語能力和外語能力;對于盲人來說,個人的語言能力是指他的母語口語能力、盲文能力和外語能力;對于聾啞人來說,個人的語言能力是指他的體態語能力、書面語能力和外語能力。在個人的語言能力中,最為重要的是書面語能力。一個人只有掌握好書面語,才能不斷接受高素質的教育,包括歷史文化教育、科學技術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更好地開啟創造性思維,而這也有助于口語能力的提高;而學習外語能為學習者插上翅膀,飛得高看得遠,使學習者的思路進一步開拓。衡量一個人書面語素養與能力的高低,主要看他書面理解、表達和實際糾錯的能力如何。
從國家層面上來說,語言能力是指社會整體的母語與外語的素養和水平,國家對整個語言教育的規劃、布局和實施的力度,以及對外語人才進行管理的能力。
當今語言素養和語言水平滑坡是全球性的問題,多數人尚未意識到國家語言能力問題,這與社會發展對人的語言能力的需求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我們亟待采取措施,實施語言教育的創新。此事已引起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我國不但已制定了《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而且已責成有關部門將“國民語言教育大綱研制”“國民語言能力狀況調查”和“國家外語能力調查”列為重大科研選題。
提升個人與國家語言能力的前提是增強全民的語言意識。學校的語言教育需要進一步制定符合國情的更為科學的語言教育政策,鼓勵語文教育、外語教育走上改革創新之路,科學總結、認真吸取傳統語言教育的經驗,提倡大量閱讀、大聲朗讀、重點背誦,以及針對不同教育情況恰到好處地運用現代信息網絡多媒體技術。
編輯 許方舟 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