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2014年6月2日報道,當今社會,為所有人提供優質教育意味著要將多種文化、語言等背景考慮在內。語言教育和教學語言的選擇是影響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們正面臨著一個挑戰,他們需要為本國的語言教育統一標準,同時還要兼顧使用特殊語言的人群和少數民族的權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鼓勵各國在教育中使用以母語為基礎的雙語或多語教學方法。教科文組織認為,多語教育是實現包容性教育及優質教育的重要因素。多語教育是指在教育過程中使用至少3種語言:母語、地區或國家通用語言、世界通用語言。
研究顯示,以母語為基礎進行雙語或多語教學對學習過程和結果有促進作用。根據《2014年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在喀麥隆,那些接受當地語言教育的學生在閱讀和理解方面要優于接受英語教育的學生。研究還發現,以母語為基礎的多語教育對掌握第二種語言有積極的影響。
教科文組織認同語言和文化多樣性的互動作用,堅持各種文化和語言的平等。
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說:“語言使用多元化是人類力量的源泉,為社會發展帶來了機遇。它能促進文化多樣性的發展,推動觀點和意見的交換,加快觀念的更新并提高人們的想象力。”
(《世界教育信息》編輯部秦悅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