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3兩水果,遠離心腦血管疾病
專家說,在膳食中攝入必要的水果很重要,它能夠提供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物質。特別重要的是,它還能夠提供植物抗氧化成分,有效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比如,葡萄籽里含有的白藜蘆醇,就具有抑制心腦血管疾病發生、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性疾病的效果。所以,“每天吃3兩水果有助于長壽,能使心臟病和中風發病率降低40%”的說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還需要辯證地看這句話,如果只注意吃水果,但忽略其他方面的保健,恐怕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國外做過相關研究,長期規律地吃水果的人群,不管是腫瘤的發生率,還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都會明顯低于沒有吃水果習慣的人群。還有一個短期的研究顯示,每天吃3兩獼猴桃(奇異果),吃了一個月以后,不僅便秘明顯改善,炎癥反應也明顯好轉。
吃水果,一定要吃應季的水果,什么水果剛下來就吃什么。一是新鮮的水果口感最好;二是四季的瓜果不同,能夠保證攝入水果的多樣性,最大限度地提供我們身體所需要的營養。
★水果怎么吃最好
目前,有4種吃水果的方法:生吃、榨汁、烹炒,還有一種偷懶的辦法—直接吃從水果中提煉的維生素和抗氧化制劑。那么,哪種吃法最有營養呢?
專家告訴我們,直接生吃水果的效果最好,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攝入營養,還可以讓牙齒變得干凈、美白,鍛煉咀嚼肌。而且,整個進食的過程,是一個愉悅的享受,能增加心理的滿足感。
把水果榨汁,喝起來很方便,但有兩個問題:一是榨汁會破壞水果的抗氧化物質。榨汁機的刀頭在高速旋轉過程中,溫度會升高,對抗氧化物質的破壞尤為嚴重。水果榨成汁后,接觸空氣的面積大,很快就被氧化了。如果想喝果汁,建議低速榨汁,快速喝。二是榨汁機的濾網會過濾掉果渣,而果渣里包含豐富的膳食纖維。比較適合榨汁的水果是葡萄,最好連皮帶籽地榨汁喝,抗氧化的能力相對更強。
前段時間,網上流行“奇葩菜系”,包括橘子炒綠豆、玉米炒葡萄、油炸芒果等等。這么吃到底對身體好不好呢?專家說,在法國也有像葡萄煎鵝肝這樣的水果菜,葡萄的酸甜能夠解鵝肝的膩,非常美味。但從營養角度,水果經過熱加工之后,里面的抗氧化物就全部流失了。
另外,對于飲食完全正常的成年人,專家不推薦補充維生素或者礦物質的補充劑。如果正常飲食,人體對于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是足夠的。
★水果該不該帶皮吃
有人說,所有的水果都應該帶皮吃,但馬上有人反駁:榴蓮、菠蘿、椰子也帶皮吃?水果到底該帶皮吃,還是去皮吃呢?
專家說,大多數果皮里的植物化學物含量比較高,但是有的能吃,有的確實不適合吃。比如,通過研究發現,山竹的果皮里,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質含量非常高,甚至有人提出用山竹皮入藥,做抗氧化物的藥劑。但是,無論是山竹皮的硬度還是味道,都不適合直接吃,人體沒法消化。如果水果比藥還難吃,那不如直接吃藥了。如果不影響口感,那么建議水果帶皮吃,比如蘋果、葡萄。
★水果吃多了會不會得病
有的人吃了紅瓤的火龍果,第二天上廁所時,發現馬桶里是紅色的,以為自己腸道出血了,嚇得掛急診。水果色素的主要成分是花青素,它是水溶性的,隨著細胞液的酸堿改變顏色。如果一次吃的水果數量,超過身體所能吸收、利用的范圍,那么花青素必然會隨著食物的殘渣、尿液排泄出去,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僅是吃火龍果,吃其他帶有顏色的果蔬,都可能會出現這種現象。比如,胡蘿卜或南瓜吃多了,膚色可能會發黃,讓我們以為得了肝炎或者黃疸。其實只是一種著色反應,對身體沒有什么傷害。只要是吃天然的果蔬,其中水溶性的植物化學物是不會對身體造成蓄積性傷害的,會慢慢代謝掉。
不過,如果堅持常年只吃一種水果,比如只吃維生素C含量高的橙子,可能會導致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不均衡。另外,空腹吃柿子、山楂,胃結石的發病率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