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贝笠馐钦f:“能力強卻向能力弱的人請教,知識豐富卻向知識少的人請教,有學問卻像沒有學問一樣,滿腹經(jīng)綸卻像一無所有一樣,別人冒犯自己也不計較。我曾經(jīng)有一位朋友就是這樣的。”曾子的這位朋友,就是“大智若愚”的顏回。
古語說得好:“滿招損,謙受益?!币粋€人即使并不自負、自滿或者自大,而只是才華橫溢、鋒芒畢露,也很容易招致別人的攻擊和惡意中傷。人們完全可以這樣想:“都是爹媽生的,憑什么你一個人出盡風頭?”所以,凡事當留有余地,不可鋒芒畢露、咄咄逼人,要使人家感到你不可或缺、無可替代,但又不會威脅到他。
一個甘愿處于次要位置的人,一個虛懷若谷的人,一定會贏得大家的尊重、愛戴和擁護,這樣的人在領(lǐng)導崗位上也能好好地服務他人;而一個心高自傲、鋒芒畢露的人,常常會因為無法接納他人的意見,從而失去他人的支持,最終只會眾叛親離、形單影只。
刀磨得太鈍,鈍則愚,愚則難有作為;而刀磨得太過鋒利,就會割傷自己的手。最佳的磨刀方法是磨得不鋒不鈍,使用時才能游刃有余。老子說過“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而所謂大刃無鋒、大智若愚,亦是這個道理。
此道理在人生和事業(yè)中同樣適用。
那些能釀出甘甜花蜜的花朵大多沒有濃香,香氣撲鼻的花朵往往釀不出花蜜。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常常被誤以為是傻子。真正擁有真才實學和超強本領(lǐng)的人,往往不顯山露水。他們大都喜歡深藏不露,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則必然是飛沙走石、天崩地裂。
所謂“才華橫溢”,“才華”多了它就是要“溢”出來;所謂“鋒芒畢露”,既有“鋒芒”,它就是要“露”出來,先嶄露頭角,后脫穎而出。鋒芒畢露者,貌似活得很率性、很灑脫,實則不然。某一時某一刻的鋒芒畢露或許會讓你受到上司的賞識,獲得難得的機遇,但別忘了,事物都有兩面性,或許就在不經(jīng)意間,你的鋒芒畢露就會讓你樹敵無數(shù),讓你身邊危機四伏,讓你失去本應屬于你的機遇?!皹尨虺鲱^鳥”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xiàn)代社會,年輕一代推崇的是張揚個性、展示自我、推銷自我。沒錯,你不張揚就沒人能聽到你的聲音,你不展示就沒人能看到你的風采,你不推銷就沒人會買你的賬,“酒香也怕巷子深”啊!可是,切記:鋒芒不可畢露。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做什么事都謹小慎微、畏首畏尾,不敢放手施展抱負。只是凡事都該有個度,張揚與內(nèi)斂之間,就看你如何把握,做到收放自如、謙傲并進。只有領(lǐng)悟、參透了磨刀的精髓所在,才能在人生與事業(yè)的大道上立于不敗之地。
責任編輯:魏曄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