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汽車后服務領域中,違章查詢通常被看作車主用戶的幾項硬性需求之一,也常被移動互聯網的創業者當作通往線下汽車衍生市場的入口之一。“車一百查違章”是這個方向較早的創業者,自2012年8月上線以來,據其創始人張甘霖介紹,目前留存的用戶已經超過了3000萬,查詢數據所覆蓋的城市也達到了300多個。
從最初的單一痛點進入市場,積累了一定用戶量的張甘霖想“向下”再走一步,將汽車養護服務作為切入點,整合線下服務商的資源,探索汽車后服務市場的標準化和透明化。
怎樣想到這個模式?
在創業之前,張甘霖和另外兩位聯合創始人都在A8音樂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們接觸到了汽車領域的后服務市場。由于看好這塊市場,三人曾結合自身的特點做過一次評估。
如果以買車為分界點的話,相關的服務市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買車前。張甘霖和團隊認為,在這個階段,適合初創團隊進入的是“學車市場”。在學車階段獲取用戶,獲得流量后再過渡到買車時的購買決策環節,聽起來是個比較順暢的邏輯,但對當時沒有太多線下經驗和資源的車一百團隊來說,搞定線下是個不小的難題。
第二類是買車后。在想象空間巨大的汽車后服務市場,張甘霖和團隊選擇了查違章作為切入點,因為這是純線上的工作,更適合他們這樣的初創團隊進入。
如何保持用戶黏性?
對大多數車主來說,能夠隨時隨地用手機關注一下自己的違章情況,的確是一件挺方便的事情。需求存在又相對容易進入,但問題是,這種類型的產品很容易同質化,隨便在App Store里搜索“查違章”都能出來一串做得非常好的應用。
除占有進入時間相對較早的優勢,在發展早期,張甘霖并沒有特意注重品牌,而是直接把產品命名為“全國違章查詢”。這樣做的好處是看起來簡單粗暴,方便檢索。
而在團隊對用戶所做的分析中發現,雖然貌似所有的車主都有查違章的需求,但是一些年齡較大的車主并不習慣通過手機來完成查詢。因此,車一百對自己的用戶群體也進行了細分:集中在25?32歲的年輕群體。這些用戶對車違章的情況關注度更高,使用產品也更加頻繁。由于其中都是車齡較短的新手司機,車一百在產品里面又加入了帶有媒體屬性的內容,除了天氣、油價信息,還經常推送給用戶一些用車的小技巧,比如如何省油之類。同樣的思路在車一百的同類產品上也都有體現,例如“車輪查違章”,還會通過“違章高發路段提醒”這樣的貼心設置來提高自己在用戶手機中的存在感。
接下來有哪些計劃?
隨著用車思路衍生出的,是車一百想要實現變現的汽車后服務市場。據張甘霖介紹,車一百將先從汽車養護服務切入,把汽車養護所需要的零部件和服務拆開,由車一百負責采購相應的零部件,而線下門店則將變成純粹的服務提供商,并根據不同服務提出標準報價,向C端車主提供更加標準化和透明化的汽車養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