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孔不入的O2O大勢下,烘焙行業也有公司正式入場。來自上海的“樓下100”將自己定位于“垂直烘焙的電子商務網站”。
創始人季曉楊算是烘焙行業的第二代創業者,老爸老媽是江蘇常熟當地占有率頗高、共有超過40家門店的品牌——“圣百合”的創始人,他從小就耳濡目染烘焙的整個流程與經營方式。大學學習工商管理,畢業后曾經在銀行工作,又到美國讀了MBA,一系列學習作為鋪墊之后,季曉楊于2012年回國正式創業。
怎樣想到這個項目?
留學回國后,很多烘焙圈子里的長輩都在詢問季曉楊:你家有中央工廠,要不要順勢做一個諾心這樣的公司?我們可以投資點錢。實際上,這些長輩也都在思考轉型的問題。
家里擁有中央工廠的季曉楊決定放棄做類似于廿一客、諾心這樣的線上品牌,而是寄望于成為蛋糕行業的“聚美優品”。
季曉楊發現,烘焙行業的線下店鋪被網絡銷售沖擊得非常厲害,營收全都在大幅度下滑,而且如果從2012年開始創業做線上品牌,從時間點來看也有些晚了。季曉楊認為自己的優勢是對整個行業的了解,更適合做一個第三方的“賣水”公司。
而他的既定客戶有三類:第一類是85度C、宜芝多這類連鎖品牌,電商化程度很低;第二類是線下的烘焙精品店,產品味道不錯,客單價高,但是喜愛它們的年輕白領大多是在周末慕名而來,工作日生意稀少,訂單量極不平均;最后一種是廿一客、諾心這些電商原住民。前兩類客戶處于線上線下夾縫中的觀望狀態,而針對第三類客戶,渠道品牌可以起到引流的作用。
目前發展情況如何?
樓下100的網站上線一年之后,2014年10月底,App也在iOS與Android兩個平臺上線。
截至2014年11月初,樓下100平臺上共有53個品牌、超過1300種產品。季曉楊與品牌和廠商的談判主要靠人脈,不用從店長談起,直接和品牌創始人對話,“效率比外行快多了”。
接著,作為一個渠道品牌,樓下100需要履行兩方面重要職責:第一是導流量,幫那些品牌獲取更多訂單;另一方面是配送。
樓下100的地推活動廣告覆蓋到了地鐵、辦公樓等地方,還采用了閃購模式,以每天三場閃購來帶一些流量。“沒有哪個顧客能一口氣連續預訂十款廿一客蛋糕。不過,他們也許愿意在樓下100連續訂十次各種品牌的蛋糕,而且還會有會員優惠。”季曉楊認為這是渠道品牌的先天優勢。
競爭力是什么?
除了與品牌廠商的合作優勢之外,季曉楊寄予厚望的環節還有配送。外行很難理解烘焙配送的特別之處。舉例來看:廿一客的蛋糕多數都是方形的,而且是重油蛋糕(大多數線下品牌都是鮮奶蛋糕,能夠做出很多形狀和裝飾變化),原因是鮮奶蛋糕在運送的時候很容易塌掉。蛋糕與面包雖然不算是冷鏈物流,但是在運送過程中卻不能發生角度傾斜。
樓下100在上海市建立了7個站點、超過40人的物流團隊,專門進行烘焙配送。季曉楊是這樣解釋的:如果廿一客擁有每天800個蛋糕的運力,在訂單少時就會形成浪費。樓下100則會為所有平臺上的品牌備好充足運力,幫助這些品牌去進行配送,對方會發現將這件事承包給樓下100會更加劃算。一旦依賴于配送環節,品牌就會對樓下100產生真正的依賴。所以,樓下100的模式可以說是“又重又輕”——重在配送,輕在產品。
樓下100曾拿到梅花天使基金近千萬元天使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