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irky是一家位于美國的創意產品社會化電商。這家公司的亮點是將創意產品的每個環節都進行眾包,普通人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參與創意貢獻、產品設計、生產等任一環節,并從商品最終銷售獲得的利潤中享受分成。
來自北京的創業公司海趣科技正在嘗試將Quirky這種模式本土化:在海趣網上,每個用戶都可以化身為不同生產環節的貢獻者,從而制造出更貼近消費者需求的創意型電子、家居等類型的產品。
如何想到這個項目?
在海趣網之前,創始人徐剛和李海波曾參與創辦了于2009年上線的麥極網。這是一家主要面向B端的創意產品銷售平臺。和面向C端消費者的趣玩網不同,麥極網的模式主要為簽下國外創意品牌的代理權,再分銷給國內線上線下的B2C渠道。例如之前在淘寶大火的檸檬榨汁水杯,其在國內的代理商就是麥極網。
由于做的主要是代理分銷,在運營麥極網幾年之后,徐剛和李海波想進一步到產業鏈的上游去,再加上對國內硬件制造市場的看好,2013年10月左右,兩個人萌生了創辦海趣網的想法。
有哪些創新點?
徐剛和李海波鎖定了輕電子、家居這些相對容易被賦予創新點和禮品化的領域,從創意到設計、生產的每個環節都進行眾包,一方面能夠降低前期的設計和開發成本,另一方面,每一步都由消費者創造的產品在市場上也更能貼近消費者。
說是普通人的創意,其實更多都是消費者在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真實需求,例如“如何解放雙手帶孩子”這些因普遍性需求而萌生的小創意,都能以草圖勾勒甚至文字描述的形式提交到海趣網上。而海趣網則負責組織專門的設計師和評委團隊來選出能夠變成實體的創意,并將通過審核的創意公布在海趣網上進入投票環節,獲得一定票數的創意就具備了進入工廠的資格。
在進入工廠之前,產品的最終樣式、改善方案甚至顏色、最終名字等都可以由網站用戶參與決定。生產成型的商品由海趣網負責銷售,最終獲得的利潤與成功參與的用戶進行分成。這種眾包模式甚至可以應用到生產環節。據海趣網負責工業設計的聯合創始人孟陽介紹,在和工廠對接時,不少工廠都有參與的興趣:對看好的產品可以用生產能力入股,進而也能享受利潤分成。
競爭的門檻和挑戰?
Quirky上線于2009年3月,前后共獲得接近1億美元的風險投資。但其運營五年多時間以來,國內一直沒有相應的落地版本,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其在國內發展的困難程度。
海趣網作為整個生產過程的組織者,不僅要調動起普通人參與的興趣,在收集創意之后,還要能夠用專業的設計和市場角度將創意落實成為圖紙,并找到相應的生產渠道和銷售渠道。表面上看它是平臺,做的卻是整合上下游產業鏈的活,再加上國內山寨橫行,一個創意分分鐘就可能被“微整形”為其他項目。
在麥極網時,徐剛主要負責公司的戰略方向和具體運營,李海波則擁有大量的設計師資源,再加上積累下來的B端資源,兩個人基本可以搞定最上游的設計和最下游的銷售;直到2013年底遇到了從事制造行業十年時間的孟陽,生產環節才有了專門的負責人。
面對國內市場可能會面臨的山寨問題,海趣網則打算一方面加強專利相關的保護,一方面在流程跑通之后,盡可能地加快自己的產品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