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3年全面負責網信金融集團旗下股權眾籌平臺“原始會”的搭建之前,陶燁已經在國外做了近10年的私募股權投資。或許是這段經歷,使得她看待股權眾籌平臺的視角與很多創業者頗有不同。原始會的模式設計和發展路徑,都與這種視角有關。
模式特點是什么?
陶燁做私募股權投資的成績很好,但她認為私募股權中后期投資的黃金時段已經過去了,她希望向更早期階段的企業投資轉移。她把股權眾籌稱為“私募股權的互聯網化”,認為這是更大的機會所在。
相對于傳統的投融資方式,陶燁認為股權眾籌平臺的初衷其實是基于三點:打破渠道限制,降低時間成本,彌補專業的匱乏,及減少信息不對稱。所以,原始會在對接投資人和項目時,首先會要求投融資雙方信息披露完整、準確,然后按照投資人的偏好做個性化推送、標簽式搜索服務,并在線下做一對多甚至是一對一的路演和推薦。
當然,原始會對創業企業的服務不止于線下的推薦,還包括項目宣傳、創業輔導、財務顧問、融資培訓等。投資人方面,雖然原始會目前的主要投資方還是以機構為主,但陶燁認為未來股權眾籌的中堅力量是那些高凈值人群和中產階層,而他們并非很有投資經驗。所以,原始會一方面通過線下沙龍等培訓投資人,另一方面設立領投人機制,通過明星投資人和投資機構,或者是原始會平臺自身和關聯企業來做領投。由領投人判斷項目,做盡職調查,設計交易架構,談定交易價格。之后,其他投資人再跟投。
在完成投資之后,原始會還要進行投后管理,讓投資成功的企業定期披露企業的金融數據。最后,原始會將通過與天交所等機構的合作為投資者提供退出服務。通過原始會平臺的融資,股權可以在平臺上進行轉讓。此外,原始會上還增加了社交的元素,陶燁認為這是平臺的長期價值所在。
遇到了哪些問題?
陶燁把原始會的模式稱為O2O。“股權眾籌不是把線下投資全部搬到線上,線上線下會長期并存。尤其股權投資是非標準化的產品,投資金額較大,風險相應更大。除了信息傳遞、交換之外,很多環節不可避免地還是要通過線下進行。”
O2O也有一個輕重的平衡問題:能不能只做項目展示,把篩選工作交給市場?是否可以不做線下增值服務?原始會上線半年之后,一直在做這樣的平衡。結果發現,國內股權眾籌的模式還在早期發展階段,必須得做培育市場等更多服務。
在初步審核上線的項目中,原始會仍會從中篩選一些項目做重點推薦,并做增值服務。陶燁甚至認為這些增值服務今后會一直存在下去。“我要考慮的不是增值服務還要不要做,而是由誰來做。”按照她的設想,今后會更多地把相關增值服務交給第三方服務機構。
目前原始會前期的篩選標準非常高,上線項目的通過率僅為10%,后來考慮到投資人有各自的偏好,要給投資人選擇的空間,才將平臺初步篩選的標準放寬了一些。同時,原始會還會通過渠道合作的方式保證項目源的充足和品質。在項目篩選方面,原始會有一條原則始終沒變,就是在行業選擇上,更傾向于新興行業的企業,像TMT、生物醫療、教育、新能源、消費等行業。
另一方面,原始會將投資人的門檻也相應降低了。原始會上線之初是采用邀請制發展投資人,對個人投資人要求個人凈資產達到1000萬人民幣,年收入50萬人民幣。現在這個門檻有所下調,要求家庭凈資產500萬人民幣,家庭年收入50萬人民幣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