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手機發展至今,其功能可以用“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來形容。不過,也正是由于越來越多的功能更加突顯了手機電池技術的相對滯后。如今,無論是什么品牌還是搭載各類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其使用時間都難以滿足用戶的實際需要,這也導致人們看見電源就會不自覺地插上手機進行充電。電池技術將何去何從,會不會有一天能在短短幾分鐘內為電池充滿電呢?
這一假設并非空想,伴隨太陽能、動能、燃料電池等各類新型能源及無線充電、射頻能量采集等新型充電技術的出現、成熟,不久的將來,這些都將成為現實。
早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國內外多家廠商均展示了其最新的無線充電技術。用戶在安裝無線充電設備后,無論辦公室還是其他公共室內場所(包括咖啡廳、機場、公共交通工具、私人汽車等)都可以便捷地給手機充電。
與此同時,一些有趣的“橋梁式”解決方案也隨之而生。比如,消費者可以在星巴克借用金霸王的外置電源適配器給手機充電。另外還有一種類似的解決方案是應用內嵌無線充電功能的新型特殊配件替換手機自帶的電池組,以方便充電。
除此之外,隨著遠程無線充電技術的不斷演進,消費者邊走路邊利用附近的公共移動電源設施給手機充電也將成為現實。目前,有一種設想是,在手機上搭載近場通訊射頻識別(RFID NFC)技術,當用戶手機在公共無線充電設施上充電時,地方供電公司可以獲取用戶的賬戶信息,并從賬戶中扣取相應的充電費用。還有一種設想是將本地廣告推送與移動無線電源設施結合,這種模式可以實現免費充電。
雖然,無線充電技術的前景看似不錯,但就現狀來看,IEEE(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員、IP Ation主席Stu Lipoff認為,制約這一技術推廣應用的因素還很多,比如技術不兼容、行業標準不一,且僅有少數擁有單一專利技術的公司主導等。
“如果單純以市場占有率作為衡量技術競爭力的標準,設備制造商將會普遍采用已被市場廣泛接受的無線充電技術,并調整各自的產品及充電器以兼容該技術”,Stu Lipoff表示,這顯然并不利于無線充電技術的持續發展。
即便距離無線充電技術的成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伴隨各種新型高效率電化學電池的開發問世,無線充電將變得更加可行、有效。當前,各廠商也在嘗試通過各種方式來提升電池性能。比如,目前大幅提高電化學電池的能量密度仍有基礎性的物理限制,因此很多廠商通過提高電池充電效率來提升電池的性能。幾年前充滿電需要1個小時,而現在只需要15分鐘。實際上,即便在現有電化學電池的框架下,依然可以通過調整電池設計的方式,適當放棄能源密度以獲得更高的充電效率。此外,眼下還有一些混合型的解決方案,如使用“超級電容”進行快速充電,一旦電池超出無線充電器的充電范圍,超級電容就會快速放電至電化學電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