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十年間,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銀行的資產規模已經超出了國際同行業的水平。“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新客戶群體的興起、激烈的行業競爭以及來自自身價值創造的業績壓力,都使銀行面臨著復雜挑戰。”在民生銀行數據應用中心負責人袁春光看來,只有借助對業務的分析與優化,才能推動銀行自身的轉型與創新。而民生銀行作為國內最早一批部署大數據分析的銀行之一,對數據分析的巨大驅動作用始終深信不疑。
“民生銀行半年的傳統數據增長率就達到30%以上,此外還有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數據,這就要求科技部門不僅要實現分析,還要預測風險和洞察用戶行為,而傳統的方法根本無法做到。”基于此,IBM與巨杉數據庫共同通過IBM BigInsights大數據解決方案和企業級NoSQL數據庫SequoiaDB,為民生銀行搭建了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且水平擴張的數據平臺,為業務發展提供了支持。
據IDC預測,2014年大數據市場價值將達到161億美元,比整個IT市場的發展速度快6倍。應對大數據、利用大數據成為企業的重要需求。
“經過幾年的認知和探索,企業已經逐步明確數據作為21世紀新自然資源的巨大價值。‘分析’作為實現大數據價值的核心,成為企業獲取價值、贏得競爭的決定性抓手。”IBM大中華區大數據和分析及新市場總經理,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合伙人、副總裁Jason Kelley表示,IBM端到端大數據與分析能力已幫助全球超過3萬家客戶獲取更大的商業回報。
從拍腦袋到用數據
過去,很多國內企業CEO更多是以拍腦袋的方式來做決策,而不是基于數據和分析。近兩年,令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戰略與分析服務副合伙人段仰圣感到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對數據的認識產生了轉變。
過去5年中,IBM一直將‘了解如何從數據中創造價值’作為分析研究的重點,并不斷獲得突破性成果。從2009年將分析技術定義為戰略資產,到2011年實施分析、掌握分析,再到2012年闡述大數據基本原理。3月6日,IBM正式發布了調研白皮書《分析:價值的藍圖》,揭示了企業如何從數據和分析中提取價值,獲得顯著回報,并全面展示其從大數據與分析全面實力向認知計算商業實踐的大闊步發展。
段仰圣介紹,這次的白皮書對全球70個國家各種規模組織的900位業務和IT主管進行了采訪,提出了提升大數據實踐成果的三大要素:戰略、技術、組織——分析實施戰略要有助于實現組織的業務目標;現有技術要支持分析戰略;不斷發展的企業文化要讓員工能夠利用技術采取行動,并與戰略保持一致。
“只有正確協調這三大關鍵要素,才能創造有形的價值,并取得基于結果的成效。”段仰圣表示,創建分析藍圖是發掘數據和分析洞察的第一步。通過一致的戰略、技術和組織結構,企業可以培養目的感、構建面向未來的技術架構、激勵成員快速采取行動,進一步發掘大數據分析所提供的巨大潛能。此外,為了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價值,企業需要像首席數據官和首席分析官這樣的新角色幫助公司建立企業范圍內的數據戰略,以此增加競爭優勢。
《分析:價值的藍圖》調研結果顯示:24%的CEO和COO提倡使用大數據分析。雖然這個比例從2012年起增加了10%,但距離引發管理層的廣泛轉變仍有距離。針對這些企業的真實需求,IBM提出實現大數據戰略的“六大要務”:通過洞察客戶和定制營銷、建立新的業務模式、革新財務流程、管理風險、優化運營規避欺詐和降低IT成本。這六大要務也將同時成為企業利用大數據分析實現價值的重要途徑。
“當前,我們將重點推行該六大要務中對于客戶洞察和流程革新的指導,幫助企業通過使用社交媒體分析等進行客戶關系管理、市場營銷決策,通過利用預測性維護、實時預警等進行財務等運營流程的優化。”IBM大中華區大數據中心總監王曉梅表示。
引領認知計算時代
IBM將大數據的分析和利用分為四個階段,即描述性分析、預測性分析、指導性分析以及認知性分析。其中,認知性分析是大數據的最高階段。
據IBM大中華區大數據中心總監王曉梅介紹,認知性分析具有五大特性:一是分析系統知道用戶是誰;二是它知道用戶要做什么;三是這個系統能夠及時、迅速、快捷地把用戶想要的信息反饋給用戶;四是數據分析系統能夠通過交互式學習,提高認知能力;五是數據分析系統提供了一個非常安全、可信任的應用環境。
IBM認為,支持認知性分析的核心技術就是認知計算。只有在一個融入了認知計算的大數據分析的應用環境中,才能夠給最終客戶提供一種新的、實時的決策。比如,告訴客戶下一個最佳動作是什么。具體而言,認知計算系統能夠通過輔助(Assistance)、理解(Understanding)、決策(Decision)、洞察與發現(Discovery),完成認知性分析,從而幫助企業更快發現新問題、新機遇和新價值,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智慧轉型。
IBM在認知計算已經有多年的積累,沃森(Watson)正是這一技術的集中體現。在2014年初,IBM投入10億美元組建獨立的Watson部門,率先引領業界步入前瞻認知計算實踐。如今,IBM還宣布將其強大的大數據與分析平臺正式命名為Watson Foundations。
“IBM在全球范圍內對很多成功應用大數據分析的企業和機構做了調研。調查發現,用戶投資大數據分析項目,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要幫其用數據來做決策。沃森無疑就是這樣一個系統。”王曉梅說,在IBM內部,認知計算就等同于沃森。用戶希望大數據分析平臺是具有認知計算、認知分析能力的。這也就是IBM從2014年開始將大數據分析平臺定位成Watson Foundations的根本原因。
據悉,相對于IBM之前的大數據分析平臺,Watson Foundations新一代分析平臺具有一些明顯的增強。這主要體現在:一是IBM將認知計算、認知分析融入到數據分析平臺里面,也就是為整個大數據分析市場制定了新標準;另外一個亮點是很多分析能力已經“云化”,即在云計算上面已經實現了。另外,在信息管制、數據的管制、生命周期管理、安全性方面也做了很大的擴展,已經把它從原始的關系型數據、從靜態的Hadoop數據擴到更多的海量的社交媒體以及移動設備上的數據。
目前,IBM的新一代認知計算分析平臺已經在零售業有了落地的案例。該平臺能根據客戶過往的購買行為,實時預測出這個零售客戶接下來做什么樣的采購,從而讓零售業主為顧客做出最好的服務,也能夠使企業和機構更多地擴展客戶群,挽留他的客戶。